
興寧市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思想政治引領示範創建活動。

在興田街道泰寧社區麗都新園,黨員幹部和業主代表在鄰裏議事亭舉行民情懇談會。

暖蜂驛站寧江新城點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為新就業群體的戶外勞動者提供了一個溫情港灣。

興寧市全麵推動徑南鎮濁水村產業社區試點建設。
當前,興寧市正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和梅州市委決策部署,全力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近期以來,興寧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以實施“黨建賦能工程”為抓手,通過分類施策、整體推進,推動城市、農村、機關、“兩新”等各領域黨建握指成拳、凝聚合力,有效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和黨員隊伍的戰鬥力,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推進“百千萬工程”的發展優勢。
激活城市黨建“微細胞” 解好基層治理“方程式”
“我們應該積極上門入戶,請居民‘點單’,社區黨委‘下單’,由黨員幹部‘接單’。”日前,在泰寧社區麗都新園鄰裏議事亭,幾名“雙報到”黨員與興田街道、泰寧社區工作人員、部分熱心業主圍坐在一起,共同召開了一場民情懇談會,就如何提升小區治理水平展開了熱烈討論。
經過討論後,泰寧社區依托前來報到的40多名黨員幹部和網格員、社區“兩委”幹部等多方力量包棟包戶,圍繞物業管理、誌願服務、人居環境等多方麵向居民征集意見建議,並形成社情民意走訪台賬。社區將對收集到的居民建議進行分析研判,再將“需求清單”與“雙報到”黨員“資源清單”相匹配,發動在職黨員主動下沉,做到推進有力、落地有聲。
這是興寧市將“黨建紅”植入基層治理“微細胞”,深度整合資源,挖掘黨建“潛能”,努力實現基層治理問題攻堅克難的縮影。記者了解到,興寧目前已經建立“鎮(街道)-村(社區)-片區(小區)-樓棟”四級網格管理製度,選聘4694名專兼職網格員,結合黨員責任區、黨員聯係戶等機製,實現網格事件“發現、上報、研判、解決、反饋”全流程閉環管理。
“我們還深化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機製,把企業發展難題一並納入到‘問題清單’,通過‘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推動機關事業單位資源下沉。”興寧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興寧充分發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陣地作用,推動多功能服務場所向群眾開放共享,並定期開展企業家沙龍、企業員工子女夏令營等活動,推動社企活動共聯、資源共享,為企業拴心留人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擰緊機關黨建“責任鏈” 爭當為民服務“先鋒隊”
在一次“局長走流程”活動中,興寧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偉東分別以親身辦、陪同辦的方式,全過程體驗了不動產登記信息查詢、不動產抵押登記及二手房轉移登記的辦事流程,發現存在的問題並當場提出解決措施。
興寧以深化創建模範機關為目標,凝聚機關黨員幹部服務共識,助推該市“百千萬工程”走在前、出成效。為進一步強作風、提效能,興寧組織各機關單位黨組織,全覆蓋開展了“局(股)長走流程”主題活動,推動辦事流程再優化、審批服務再提速、群眾滿意度再提升,營商環境持續向好向優。
圍繞企業現實需求、 發展需要,興寧組織市直機關“百名幹部”進“百企”,體驗查找企業經營發展中的困難問題,點對點、麵對麵開展精準服務,進一步提振企業發展信心、激發內生動力,全麵營造“人人都是營商環境,處處優化營商環境”的發展氛圍。特別是在企業聚集的工業園區,結合當前正在進行的興寧市領導“一起益企”掛點服務規上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行動,園區管委會推行“市領導+園區領導+園區幹部”三級聯動工作方法,黨員幹部主動靠前服務企業,目前已掛鉤聯係88家企業和10個重點項目,及時協調解決企業運營、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為民營企業紓困解難,有力助推了民營企業發展。
與此同時,興寧積極引導政企黨組織開展結對共建。此外,還紮實推進“零投訴機關”“無信訪單位”和“無信訪村(社區)”等“三創”活動,依法及時就地解決企業、群眾、基層及本單位幹部職工的合法訴求,今年以來受理信訪舉報案件同比下降14.63%。
譜寫“兩新”黨建“新樂章” 奏響助企暖“新”“協奏曲”
“平時工作累了,或者在等待接單的時候,可以到這裏坐一坐,環境特別好。”在暖蜂驛站寧江新城點,外賣員王先生說。記者走進暖蜂驛站看到,站點內提供臨時休息、免費充電、免費熱水等服務,還專門配備了藥箱、飲水機、微波爐、報刊書籍等,為新就業群體的戶外勞動者提供了一個“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能喝水、累能歇腳、傷可用藥”的溫情港灣。
興寧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以新興行業和平台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蓬勃發展,快遞員、代駕員、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大量新就業群體就像一群勤勞的小蜜蜂,服務著城市的千家萬戶。為加強對他們的關心關愛,興寧如今已建成11個暖蜂驛站。同時,興寧大力實施興“新”向榮工程,圍繞引導紅“新”向黨、提供暖“新”保障、突出關“新”成長、貢獻興“新”力量四個方麵發力,收集解決反映新就業群體需求的“暖蜂清單”,開展“城市治理‘先蜂’行動”等,引導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有序參與基層治理。
“我們積極做好‘聯’字文章,凝聚‘兩新’組織和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群合力,助推‘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興寧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興寧如今已順利推進8家非公企業“三聯兩會一站”試點工作,把黨的領導嵌入公司治理結構、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各環節,充分發揮黨員職工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先鋒模範作用。位於工業園區內的廣東富農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9月,並於2007年2月成立黨支部,現有黨員3名。在富農公司的發展曆程中,黨員總是義無反顧地站出來,帶領品研部團隊開展技術攻堅,先後開展省、市、縣科技創新項目28項,科技成果轉化數量109項,開發新產品10個,為公司的發展壯大作出了巨大貢獻。
此外,興寧成立了福興街道興南商圈黨委,探索以“黨建鏈”帶動“產業鏈”,推深做實基層黨建與人才、產業同頻共振,成功引進多家製造業企業進駐轄區投資生產,培育了一大批發展勢頭良好的企業、產業。興寧還狠抓“四上”企業培育,大力支持城區街道培育餐飲現代服務業,支持水口、葉塘等中心鎮培育工業企業,支持專業鎮、特色鎮依托資源稟賦培育特色農業企業,通過“扶上馬、送一程”,不斷培育更多“四上”企業,全麵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撬動農村黨建“潛力板” 鼓起群眾增收“錢袋子”
“今年氣候不錯,預計沃柑產量會比去年有所增加。”興寧市粵和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彩瓊看著將迎來豐收的千畝沃柑基地興奮地說。北漂多年,與丈夫一起取得事業成功的楊彩瓊,回鄉把昔日的荒坡地打造成了眼前這個粵香柑種植基地。如今,楊彩瓊又多了一個“產業村長”的身份,將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這是興寧積極配強產業振興“領頭雁”的具體舉措。今年以來,興寧出台了《關於在全市推行“產業村長”的實施意見(試行)》,加強資格聯審把關,選配24名縣級“產業村長”和55名鎮級“產業村長”,為鄉村振興精心謀劃“打糧食”項目,全麵推動“百千萬工程”在興寧開花結果。
興寧還出台了《激勵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獎勵暫行辦法》,設立“基本獎+績效獎+一次性獎勵”,將村集體經濟發展成效與村“兩委”幹部的收入“捆綁掛鉤”,推動“集體事”向“個人事”轉變,激活村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打造了一批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30萬元的經濟大村和超50萬元的經濟強村。
在徑南鎮濁水村,一條嶄新的柏油路連通全村,兩旁路燈高掛、茶山環繞,農房風貌特色鮮明,一家家茶坊、“四小園”不時映入眼簾,呈現出一派鄉村美、產業興、農民富的景象。去年以來,興寧強化責任聯擔、組織聯建、工作聯推、資源聯享、黨群聯動、產業聯營的“六聯”工作機製,全麵推動徑南鎮濁水村產業社區試點建設。如今,集茶葉初製精加工、茶飲品生產、茶深加工等功能於一體的特色茶文化社區已初現雛形。記者了解到,興寧目前正全力培育北塘村、潭坑村、坪見村、新寨村、濁水村、水洋村等6個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優勢產業,通過以點帶麵,進一步推動興寧全市“百千萬工程”出新出彩。(記者 陳思傑 特約記者 鍾思婷 通訊員 劉麗輝 圖片 受訪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