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近年來,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勇擔使命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守正創新,紮實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奮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為推動梅州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強化理論武裝
凝心鑄魂彙聚奮進力量
示範宣講、百姓宣講、微視頻宣講……近期,聚焦“百千萬工程”、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等重要工作部署,我市結合主題教育開展黨的創新理論進鎮入村宣講活動,深入基層講理論、講政策、講故事,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梅州大地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文明生生不息,思想與時俱進。近年來,梅州堅定落實首要政治任務,深入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工程,持續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築牢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根基。
理論學習見行見效。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以上率下、領學帶學,全麵落實第一議題製度、理論學習中心組、“三會一課”等學習製度。指導督促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在全省率先全麵實施列席旁聽工作機製,推動理論學習走深走實走心。用好《習近平著作選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經典教材,推進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理論研究闡釋不斷深化。組織開展“學思踐悟習近平經濟思想”征文、“加快梅州蘇區全麵振興,走向共同富裕”理論征文研討等活動,推動嘉應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報刊網絡等理論工作平台建設,做好社科課題規劃立項工作,培育創建省級科普基地,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製度化,健全理論普及工作體係。
理論宣講接地氣聚人氣。“雲宣講”微視頻展播、客家話微視頻講座、客家山歌五句板……我市構建市縣鎮村四級理論宣講體係,發揮“領導講政策、專家講理論、百姓講故事”宣講矩陣的作用,通過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形式,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分眾化、對象化、互動化宣講,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以思想之光照亮奮進之路。一次次學習研討、一篇篇理論文章、一場場宣講活動,凝心鑄魂築牢根本,凝聚起全市上下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
講好梅州故事
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
11月初,第六屆世界客商大會、東山健康·2023梅州馬拉鬆賽相繼在梅舉行。而對於新聞戰線來說,可以說是剛經曆完一場全媒體報道的“大仗”。從奔跑在采訪一線,到堅守在新媒體矩陣,再到忙碌在排版車間,新聞工作者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這場宣傳報道中,講好梅州故事,傳播梅州聲音。
近年來,梅州深入實施主旋律弘揚工程,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麵宣傳為主,突出主題主線,不斷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彙聚奮進新征程的強大正能量——
2022年,圍繞迎接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市主要媒體開設了“緊跟總書記 奮進新征程·非凡十年”“喜迎黨的二十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等專欄專題,展現梅州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反映梅州兒女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生動實踐。
今年,聚焦“百千萬工程”,媒體記者深入基層一線挖掘我市各地各部門的工作進展和亮點成效,做好“百千萬工程”政策解讀、理論闡釋等,多角度、全方位營造我市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緊扣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的二十大等重要節點,“百千萬工程”、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實體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等中心工作,市主要媒體推出了一係列亮點紛呈的新聞報道。
此外,我市圍繞時代重大主題,開展了一係列主題突出鮮明、內容豐富多樣的宣傳文化活動,創作了一批主旋律文藝文化作品,在全社會弘揚和傳播正能量。
我市還大力推進媒體融合發展邁上新台階,做大做強主流聲音。梅州全麵推進市、縣兩級媒體深度融合向縱深發展,市主要媒體內容生產能力、信息聚合能力和技術引領能力不斷提升。有序推進縣區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主流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不斷增強。
突出價值引領
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
一個個暖心愛心之舉不斷湧現,讓文明行為蔚然成風;一個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覆蓋城鄉,讓文明實踐花開遍地;一件件便民惠民實事落地見效,讓文明新風沁潤心田。
文明創建,外增“顏值”,內修“氣質”。近年來,梅州深入實施文明質量提升工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立德樹人、成風化人,著力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努力交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份好的答卷。
文明培育抓緊抓實——近年來,我市廣泛開展“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節日”等主題活動和公益宣傳,深入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最美人物等先進典型選樹宣傳和禮遇幫扶工作。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教育引導廣大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結合重要節日、時間節點持續開展文明交通、文明旅遊、文明上網、誠信建設等活動。
文明實踐全麵拓展——建強用好全市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1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25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立誌願服務“1+8+N”組織體係,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推動11家省級以上文明單位與8個縣(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結對共建,加強優質文化供給。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服務設施、窗口單位等,因地製宜延伸打造14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點),構建點多麵廣、便民利民的“15分鍾文明實踐服務圈”。
文明創建提質增效——一體化推進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五大創建”,提升文明創建的覆蓋麵和實效性,切實讓群眾共享創建成果。推動出台《梅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以法規製度引領和促進文明行為。落實“門前三包”、環衛保潔提升、城區纜線整治、交通秩序整治、農貿市場改造升級、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等6項文明創建重點工作。
深挖文化富礦
打造全球客家文化
傳播推廣中心
在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梅州獲得15個獎項,全省領先。其中,客家山歌劇《白鷺村》《春鬧》同獲戲曲組一等獎,拿下3個一等獎名額裏的兩個。梅州這一喜人成績,被讚譽為“梅州現象”。
今年1月,梅州再傳喜訊:客家山歌劇《春鬧》、歌曲《向人民報告》獲得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梅州市委宣傳部獲得組織工作獎。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延續千年的客家文化,在守正創新中綻放著時代芳華:近年來,梅州成功通過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區國家驗收、“東亞文化之都”終審,一批文藝精品火爆“出圈”,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全麵覆蓋,文化惠民活動“遍地開花”,梅州文藝界以實際行動踐行新的文化使命,為賡續客家文脈注入新時代蓬勃動力,為梅州蘇區百姓奉上高品質文化大餐。
今年3月至10月,“客都有喜”2023廣東漢劇全國巡演,走進香港、澳門及漢劇流播主要地廣東、福建、湖南、湖北、陝西五省共10多個城市,是廣東漢劇最近60年來最大規模的全國巡演;今年8月至12月,“新興版畫 薪火相傳——梅州現當代版畫作品展”將先後在深穗肇梅四地巡展,是梅州版畫“走出去”的一次創舉,推動梅州版畫事業發展,也是梅州“文藝融灣”的具體行動,促進蘇區和灣區在文藝乃至其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客家文化傳承弘揚工程,積極融入人文灣區建設,致力打造全球客家文化傳播推廣中心,不斷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客家文化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據了解,梅州持續辦好“客家春晚”,相繼在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毛裏求斯等地設立廣東漢劇(漢樂)驛站,增強了海內外客屬華人華僑、港澳台同胞的文化認同和家國情懷。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近年來,我市始終堅定文化自信自強,用心用情謳歌時代,深挖客家文化“富礦”,奮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增加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的“文化含金量”,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新期待。
宣傳思想文化的力量,或如春風細雨般潤澤梅州大地,或如擂鼓鳴號般激發奮進之力,將黨的聲音傳播至千家萬戶,讓廣大幹部群眾擰成一股繩,與梅州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記者 王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