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堅持全市“一盤棋”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優化“三生”格局 促進高質量發展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11-01 09:47:37  瀏覽:-
字號:

  土地是基礎性的生產要素,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一直以來,耕地碎片化、空間無序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態功能退化等多維度問題,製約著不少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於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梅州而言,情況亦是如此。

  今年以來,我市把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體行動,作為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重要抓手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堅持全市“一盤棋”,以敢為人先的責任擔當,真抓實幹推進改革創新,全力以赴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開好局、起好步,進一步激發縣鎮村發展活力,促進縣鎮村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定目標

  到2027年新增耕地13萬畝

  通俗來講,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指在國土空間規劃引領下,對土地進行全域規劃、整體設計、綜合整治,進而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格局,增加有效耕地麵積的整治活動。

  具體而言,我市將以鎮街為基本實施單元,以騰挪農村建設用地資源和農用地規模化流轉經營為重點,圍繞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生態空間修複、鄉村曆史文化保護、鄉村產業布局和導入,深化農村“三塊地”集成改革,完善“畝產論英雄”政策體係,加強產業用地全周期管理,推動向存量要增量、向集約要空間,形成良田連片、村莊集中、產業集聚、生態優美、城鄉融合、區域平衡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根據《梅州市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意見》,我市力爭到2027年,新增耕地13萬畝,整合農用地80萬畝,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52萬畝,建設用地整理14萬畝。到2035年,累計新增耕地16萬畝以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累計整合農用地112萬畝。

  建機製

  出台“1+3+N”係列政策

  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一項係統性工作,摸清底數是關鍵。今年初,我市利用3個多月時間開展了土地核查和村莊調查工作,摸清全市110個鎮(街)2123個村(社區)的建設用地、耕地、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等基礎數據,並選取部分鎮(街)村(社區)對人口流動、村級組織、宅基地、公共配套設施、鄉村產業等開展問卷調查、資料收集、現場踏勘和村民訪談等工作,為精準施策奠定基礎。

  經廣泛征求意見,我市於近日出台《梅州市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意見》和《梅州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工作指引》《梅州市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工作指引》《梅州市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工作指引》等“1+3+N”係列政策文件,細化形成任務書。同時,市級成立了以市委書記為總指揮、市長為第一副總指揮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指揮部,構建了“市縣鎮村聯動+村民全程參與”的工作體係,各縣(市、區)參照市級成立指揮部,合力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落地見效。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目前正緊鑼密鼓地編製《梅州市村莊規劃工作指引》,在全省創新提出按照發展類村莊、調整類村莊和空心村三種分類標準,明確不同類型村莊的差異化規劃要求,為各村更科學地做好鄉村規劃、建設、管理提供指引。

  抓試點

  國家和省級試點初顯成效

  我市堅持示範引領,有序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目前我市共有1個國家級試點和2個省級試點。其中,蕉嶺縣新鋪鎮國家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該鎮目前已連片集約流轉5570畝耕地,新增耕地麵積1000畝,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5895畝,示範點同福村集約的80%耕地已流轉給企業進行規模化種植,讓農民實現增收。另外,該鎮著力打造5000多畝絲苗米產業園、3000畝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和蔬菜種植基地,累計整理21個村的碎片化建設用地,集聚出2000畝產業用地,為產業園區建設提供空間保障。

  五華縣安流鎮和大埔縣三河鎮2個省級試點工作也取得新進展,實施方案均已獲得批複。三河鎮劃定整治區域22.84萬畝,成立了2家“強村公司”,計劃發展鄉村旅遊等產業,將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和社會價值。安流鎮正在編製鎮村一體集成式規劃,農用地和建設用地整理工作有序推進,接下來將依托“強鎮富村公司”,通過聯農帶農增強鎮域經濟實力。(記者 江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