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勤耕育桃李 提質強校展新貌
——解碼平遠縣平遠中學的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08-28 09:49:44  瀏覽:-
字號:

平遠中學通過一年高考三年抓,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林海濤

潘暉


  “通過一年高考三年抓,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2023年高考,全體高三師生迎難而上,勠力同心,實現高考新跨越,600分以上15人,比去年增加9人……”麵對記者的采訪,平遠中學教導處副主任韓玉清自豪地介紹起學校今年高考的成績單。

  平遠中學是全日製高級中學,學校創辦於1906年,具有117年悠久辦學曆史。在百年的耕耘征途上,該校秉承“誠、愛、勤、勇”的校訓,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以 “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為辦學理念,以“育高素質的優秀後備人才”為辦學目標,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著力培養肩負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聚焦教學質量 創新教學理念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關係著學校的生存和教育的發展。“學校的重點和中心工作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的特色建設必須圍繞教學質量這個主題線做好文章,因而抓住學校常規管理就是抓住了學校特色發展的關鍵。”韓玉清介紹,平遠中學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堅持,形成了分層管理、細致管理的教學理念和特色。其中,分層管理方麵,學校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落級副校長任副組長,年級組長、落級行政、級務人員為成員的年級工作領導小組,采用落級副校長、年級組長負責製的管理方式,落級行政分工負責、級務成員具體負責,形成“分工合作競爭”的局麵,並每周召開一次協調會,從全局上進行調度和指揮,確保各級教育教學工作高效、順暢運行。細致管理方麵,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分設尖子班、普通班,要求備課組切實落實分層教學,按層次分組集體備課,編輯晨練、限時練、課練和周測題目,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勤能補拙,笨鳥先飛。為了保證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平遠中學加強對學生“三個半小時”的管理。“除了正常的課時安排外,還要求學生早上7點前、中午1點前、傍晚7點前各擠出半個小時的自主學習時間用於特定學科學習,老師指定內容,班主任和科任教師進行追蹤檢查。“日積月累,學校‘三個半小時’管理讓我們整個高中學習有了更充裕的時間保障,對學習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平遠中學2023屆高三畢業生潘暉說。

  師生高效互動 齊心奮戰高考

  “每星期抽空到學生的家裏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學習生活環境,及時掌握每個學生的思想動態,並進行針對性地指導和教育。”平遠中學高三級教師代表黎永平介紹,作為畢業班的班主任,他除了按照年級計劃安排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外,還注重“家校互動”,做到穩、準、快掌握每位學生的思想和學習動態,“每月邀請一名學生家長到班裏上一堂班會課,通過家長的‘現身說法’,讓學生了解社會各行業的特點和不易,讓他們樹牢勤奮學習,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堅定信念,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老師一邊以新教材、新高考為中心,精心研究教情和學情,做到心中有綱,手中有法。另一邊,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幫助學生減壓,克服焦慮情緒,穩定心態,對我們多表揚、多鼓勵,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平遠中學2023屆高三畢業生林海濤表示。

  除了學校自身的努力外,平遠縣教育局的關心和支持也讓平遠中學高質量發展有了更充足的動力。“一是狠抓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目前平遠中學已有縣級名師工作室10個,發揮工作室示範帶動作用;另外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借力借腦,主動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學校,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二是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通過開展高質課堂縣級評比、教學評一體化活動,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平遠縣教師發展副主任韓良逵介紹。

  曆經百年征程,鑄就世紀輝煌。展望未來,平遠中學傳承創新,砥礪奮進,正努力建設一流的校園環境、一流的教育教學設施,構建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育教學管理,創造一流教育教學質量,讓莘莘學子盡情在學海中遨遊,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2023年高考,平遠中學學生林海濤、潘暉考取了理想的成績,麵對記者的采訪,他們侃侃而談,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高考製勝法寶。

  林海濤今年高考考了理科類636分,被心儀的華南理工大學電氣類專業錄取。他認為,高考備考要注重學習內容的合理安排,講究學習和複習的係統性和連貫性,在高三上學期,要聚焦基礎知識的儲備和鞏固;到了高三下學期,要敢於打破定向思維,結合自身實際,嚐試“跳躍”,往難度更大的題型攻關,力求取得更好的成績,讓自己脫穎而出。

  對曆史頗感興趣的潘暉今年高考考了文科類593分,順利入讀華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他認為,高考備考要注重多樣化學習,做到課堂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課堂學習要緊跟老師節奏,掌握主幹知識,下課後要多思考、多總結,並堅持勤做題,在做題過程中發現自身知識體係的不足,有的放矢,補短板、促提高。同時,還要勞逸結合,通過散步、慢跑等方式放鬆心情、緩解壓力,讓自己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記者 黃科  攝影記者 連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