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實踐 奮楫揚帆
——豐順縣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 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01-04 10:25:42  瀏覽:-
字號:

豐順縣城。(吳騰江 攝)


湯坑鎮利用全國電聲產業主要生產基地的優勢,建設電聲(汽車音響)產業特色小鎮。(胡金輝 攝)


大羅村以黨建引領,持續整治人居環境,不斷推動“美麗大羅”提質增顏。
(受訪者供圖)


  豐順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蘇區老區實際,立足消薄縣的實際,凝心聚力、真抓實幹,以“頭號工程”的幹勁和力度抓實“百千萬工程”,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3年1-9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19億元、增長8.7%,排名全市第一、全省第五;1-11月,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17.96億元、增長27.8%、排名全市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1億元、增長8%、排名全市第一,固定資產投資40.44億元、增長31%、排名全市第三,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75億元、增長12.3%、排名全市第三。

  一 高位推動,健全工作機製

  迅速成立黨政“一把手”掛帥的縣指揮部,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和縣域經濟、城鎮建設、鄉村振興、要素保障、決策谘詢5個專班,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縣委政研室(縣委改革辦),新增8名編製、安排32名精幹力量集中辦公,實行實體化運作。細化出台指揮部及其辦公室工作規則和5個專班工作方案,健全“指揮辦+專班+鎮(場)”工作機製,壓實縣鎮村主體責任,推動指揮體係高效順暢運行。迅速出台《中共豐順縣委關於貫徹落實<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決定>的實施方案》和《2023年重點任務分工表》,縣黨政“一把手”帶頭深入鄉鎮、部門督導“百千萬工程”60多次,召開11次全縣工作推進會,幫助基層明確目標、厘清思路、解決難題、推動工作,帶動全縣上下在比學趕超中爭創新業績。發揮省住建廳、省鐵投集團、中國石油華南化工銷售分公司縱向幫扶的優勢,深化海珠豐順橫向對口幫扶機製,爭取幫扶單位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麵的支持,重點謀劃實施“百千萬工程”特色項目和“造血”產業,全麵提升幫扶協作精細化、實效化水平。深入開展“雙百行動”,凝聚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嘉應學院結對共建合力,爭取更多人才、技術、智力支持,簽訂校地合作協議、製定工作方案,落實校地“一把手”互訪對接,推動落實7大類工作任務和解決25項發展需求,助力縣校雙向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熱心鄉賢眾多的優勢,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助力“百千萬工程”,近年來社會各界捐款超25億元投入教育、文化、醫療、交通、基礎設施、鄉村振興等各項事業建設,改善了城鄉麵貌,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過電台、電視台、微信公眾號、宣傳欄、電子屏幕等媒介,采取新聞報道、開設專欄、發放宣傳手冊、演講比賽、懸掛標語橫幅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宣傳“百千萬工程”,切實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度。2023年1-11月發布“百千萬工程”新聞報道140條,被市級媒體采用71條、省級媒體采用24條、國家級媒體采用2條,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對標對表省、市“百千萬工程”考核指標,錨定目標任務,逐一查缺補漏,以考核倒逼工作落實、提升工作質效,力爭在省、市考核中取得優異成績,全力以赴實現爭先進位的目標。

  二 搶抓機遇,加快融灣入海

  把先行區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用好“蘇區+灣區”疊加政策,助推全縣高質量發展。成立先行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12個專責小組,對標《支持梅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振興發展總體方案》及市配套措施,出台豐順縣《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要點,製定“四清單一事項”和重點任務責任清單,明確融灣振興的時間表和任務圖。樹牢“抓項目、爭資金”理念,加強謀劃、積極對接,爭取更多項目列入國家和省的“總盤子”,2023年成功爭取中央、省項目資金18.23億元,同步謀劃2024年度儲備項目109項、計劃總投資64.88億元,擬申報中央資金42.67億元,持續補短板鍛長板。同時成功舉辦第六屆世界客商大會豐順縣分會場係列活動,計劃總投資180.64億元的35個重點項目集中動工投產(工業項目19個),增強了縣域經濟發展後勁。

  三 突出重點,壯大縣域經濟

  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從“過日子思維”轉向“發展思維”,從“投入思維”轉向“產出思維”,把資源要素優先用在“打糧食”項目上,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集群,產城融合的工業新城初具規模。一是抓平台。堅持產城融合、城產一體,高水平打造海珠(豐順)產業園、國際聲穀、萬洋眾創城、電子電聲智慧產業聚集園“一園三平台”,園區標準化廠房一、二期累計完成投資6.5億元、建成廠房24.1萬平方米,國際聲穀人才公寓完成首棟主體工程、訊源酒店項目加快招商,總投資40億元的萬洋眾創城建成廠房22萬平方米、入駐企業33家、目前已投產12家,工人文化宮、商業綜合體和園區道路等功能配套不斷完善。成功在海珠區設立“反向飛地”,豐順(海珠)科創發展中心正式掛牌。園區現有企業147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48家,2023年1-11月完成工業總產值73.51億元、增長26.6%,全口徑稅收2.56億元、增長7.1%。園區畝均產值、稅收分別從2020年的159.8萬元、4.33萬元提高到2022年的250萬元、5.8萬元。二是興產業。推動智能製造、電子電聲、生物醫藥、食品加工等主導產業提質增效,推進鋼鐵產業轉型升級,實施“豐聲計劃”助推電聲產業振興,成功舉辦中國豐順電聲產業發展論壇,電聲產業集群入選2023年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2022年成功引進世界500強企業立訊精密的立訊智造年產值30億元項目,從洽談到投產用時僅8個月,刷新重大產業項目落戶投產的“梅州速度”,2023年產值預計達25億元。三是強招商。樹牢“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鮮明導向,落實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縣黨政“一把手”率隊外出珠三角、長三角等地開展招商推介活動40批次、聯係對接企業近300家,成功在深圳、泰國曼穀等地舉辦招商推介會,2023年1-11月新簽約並納統項目30個、計劃總投資84.11億元、占當年任務的109.23%、排名全市前列,預計2023年可完成實際投資20億元。深入實施鄉賢回鄉投資興業工程,選聘5名傑出鄉賢企業家擔任首批招商顧問,強化以商引商、以鏈引商、以僑引商、聯合招商,威富通訊、立能派2個年產值超10億元項目預計春節前可實現投產。四是育企業。深入開展暖企行動和“千名幹部掛千企”活動,落實各項惠企政策,集中資源要素支持年主營業務收入接近規模、發展潛力較大的企業上規上限納統,2023年1-11月成功培育“四上”企業52家、無“四上”企業鄉鎮全部清零,全縣“四上”企業達194家,預計2023年新增“四上”企業66家、淨增58家。

  四 統籌聯動,推進城鄉建設

  加強典型培育,突出示範引領,統籌縣的優勢、鎮的特點、村的資源,用心答好環境綜合整治優先題、風貌管控必答題、美麗圩鎮建設加分題、綠化美化基礎題,一體推進富縣強鎮興村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一是抓好縣城提質擴容。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滾動發展,以繡花功夫管理城市。2023年年度計劃投資52.27億元的93項重點項目紮實推進,總投資52億元的汕梅高速改擴建豐順段項目加快實施、完成投資9.7億元,總投資20多億元的老城區片區改造、榕江北河綜合整治、教堂水庫和235國道穿城段綜合提升等城市提質擴容項目成效明顯,創新實施“老舊小區+片區改造”模式在全省縣城老舊小區改造現場會作為唯一縣級單位作典型經驗交流,鄉賢捐建10億元以上的紫琳學院一期和鄉賢全額捐建8億元的堅真文體中心基本建成,城市承載力全麵提升。二是抓好美麗圩鎮建設。對17個鎮(場)進行精準畫像、分類管理,因地製宜建強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突出抓好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持續提升圩鎮生產生活條件、社會服務功能、公共秩序管理,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節點功能,努力把鄉鎮打造成為鄉村治理中心、農村服務中心、鄉村經濟中心。聚焦典型鎮“1+4+7+9+N”建設要求,大力推進留隍典型鎮建設,積極打造社會力量助力“百千萬工程”的示範。計劃從2024年起3年內每個鎮(場)籌資2000萬元左右,通過發展光伏產業、投資入股企業等方式,實現鎮級財政年收入250萬元以上。三是抓好和美鄉村建設。聚焦湯坑鎮橫東村、湯西鎮大羅村、豐良鎮三山村、建橋鎮鄭屋村、潭江鎮官下村、砂田鎮黃花村6個典型村,按照示範村創建標準,紮實推進產業、風貌、文化、服務、生態、智慧、治理建設“七個一”任務落地落實,以點帶麵推動鄉村全域美麗、全麵振興。以茶葉、特色蔬菜2個省級農業產業園為牽引,發揮64名“產業村長”示範引領作用,加快“產業社區”建設,探索組建“強村公司”,推動高山茶、特色蔬菜、橄欖、紅薯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更好實現聯農帶農富農。把發展光伏產業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的重要抓手,建成光伏電站147個、裝機規模2.09萬千瓦、年發電收入約920萬元,2023年全縣263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可達到10萬元以上。四是抓好人居環境提升。專門製定行動方案,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人人都參與、村村潔淨美”行動,落實美麗自然村“五個一”創建要求,紮實推進農村廁所、生活汙水和垃圾處理“三大革命”,確保2023年10%以上的自然村達到“美麗自然村”標準。突出抓好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新建農房從嚴把關、既有農房漸次提升、特色農房加強保護,努力讓農村風貌更加質樸、簡潔、美麗、大方。五是抓好綠美豐順建設。堅持一手抓造林、一手抓保護,深入實施綠美豐順“八大工程”,開展縣鎮村三級林長常態化巡林護林,統籌1億元用於16個綠美示範項目建設,全麵完成年度9.1萬畝森林質量精準提升任務,種植黑木相思、紅錐、木荷、楓香等闊葉樹種102.6萬株。深入開展機關聯基層共建共管綠美豐順大行動,通過共建方式安排全縣192個縣直單位黨支部聯結283個村(社區),發揮縣直單位黨支部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帶動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積極參與綠美豐順生態建設。組織開展義務植樹和“認種認養認捐”“我為家鄉種棵樹”“企業冠名林”、創建“美麗庭院”等活動,形成全社會參與綠化美化的濃厚氛圍。做好苗木儲備和備耕工作,計劃2023年冬儲備、2024年春種植樹苗14.3萬株(縣城1萬株、鎮級2萬株、村級11.3萬株)。同時堅持種管並重,加強後續管理,提高苗木成活率,力爭用2年左右時間實現城鄉綠化美化水平全麵提升。

  五 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

  持續深化各領域改革,有效破解各方麵體製機製障礙,出台《豐順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體製機製改革方案》,縣黨政“一把手”牽頭在招商引資、土地綜合整治、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免費豐順”新模式和鄉鎮高質量發展體製改革創新試點等五個方麵大膽探索,加快推動“1+5”一攬子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堅持把營商環境綜合改革作為“一號改革工程”,樹牢“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理念,行政審批事項“兩個100%”工作提質增效,在全市率先推出水電氣網“一網通辦、一廳聯辦”主題集成服務,親商安商富商氛圍更加濃厚。著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強化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更好發揮村規民約作用,推動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社會治理新格局,縣信訪局獲評第六屆廣東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砂田鎮獲評廣東省2022年信訪工作示範鄉鎮,授牌表彰連續3年無信訪案件村(社區)106個。

  六 以人為本,強化民生保障

  順應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加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紮實做好各項民生實事,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紮實進展。就業形勢總體穩定,2023年城鎮新增就業2508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湯南實驗小學加快建設,韓江中學、縣職業技術學校改擴建等項目有序推進,名校、名校長、名老師“三名”工程深入實施,中高考成績實現新突破。醫療條件持續改善,縣人民醫院綜合內科樓及傳染科大樓加快建設,縣中醫院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基本建成,鄉賢捐建的砂田鎮衛生院動工建設,縣域醫共體信息化就診平台進一步健全。社保、醫保、低保“三保”水平穩步提高。堅真紀念館入選全國婦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區供水工程充分發揮效益,從根本上解決了縣城及周邊32.5萬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問題。生活垃圾填埋場實現全部停止使用,生活垃圾統一收集無害化處理,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七 黨建領航,抓好主題教育

  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提高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能力,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麵領導貫穿豐順工作全過程。認真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主題教育的決策部署,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強化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紮實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汲取奮發進取的智慧和力量。深入實施黨建賦能“八大行動”,加快推進書記領航項目,引領各級黨組織爭先創優、黨員幹部率先垂範。出台加強作風建設的意見,成立縣委作風辦,開展縣直機關“零投訴”機關、“無信訪”單位、“無投訴”崗位創建活動,推動黨風政風全麵提升。

  下一步,豐順縣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始終把實施“百千萬工程”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比學趕超、競標爭先,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緊迫感推動“百千萬工程”各項任務落地見效,確保在“消薄”類縣(市)中走在全省前列,力爭進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