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群眾在改造後的海舟園散步、閑坐、聊天。

新建的黨群服務中心裏,群眾正在專心閱讀。

正在改造升級中的全民健身廣場。

農業、監察住宅小區,道路幹幹淨淨,車輛停放有序。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老舊小區基礎功能設施不完善、綠化景觀配置不合理、外立麵陳舊、停車資源緊張等問題日益凸顯,直接影響居民生活質量、和諧社區構建和美好城市建設。
近年來,豐順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老區蘇區工作和新型城鎮化重要論述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奮力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積極探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有效舉措,創新提出“老舊小區+片區改造”模式,推動蘇區老城煥發新活力。
聽民聲集民意 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老舊小區改哪裏?怎麼改?
為確保改造“順民心”“合民意”,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豐順縣把片區改造項目列為黨建賦能“縣委書記領航項目”,連續三年納入縣重點民生實事,縣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靠前指揮,分管縣領導具體抓、統籌調度;采取“改造前問需於民,改造中問計於民,改造後問效於民”的方式,針對群眾反映強烈、居住環境條件較差、配套基礎設施年久失修、物業管理服務機製不健全等問題,在項目啟動之前,組織相關部門和單位對小區及建築物進行綜合排查和評估,廣泛征詢小區居民意見,掌握居民關心事項,對居民疑慮事項進行解答;將排查評估和征詢意見結果作為確定老舊小區改造範圍和內容的依據,及時公示、收集、整理、完善改造方案,積極聽取群眾合理化建議,讓居民共同參與改造工作,變“政府幹、群眾看”為“主動幹、全員幹”。
“改造前期,我們充分尊重群眾意願,針對他們反映強烈的供水供電、排水設施不完善、道路不平整等問題,結合各個小區實際,不斷優化改造方案。”豐順縣住建局城建股工程師蔡俊佳表示,目前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由單個小區改造轉變為片區式推進,通過整合小區周邊的生活設施、市場、醫療、教育、交通、通信等資源進行“集中打包”,按照“先規劃後建設、先民生後提升、先功能後景觀、先地下後地上、先局部後整體”的原則,將老城區分為東山、南市場、內嶺、獅山、湖下和城南六大片區,分年分階段、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做到提前謀劃、按需改造,高質高效推進各項工作。
凝共識聚合力 人人支持人人參與
老舊小區改造,群眾意見不統一怎麼辦?
“我們以黨建為引領,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充分凝聚社區黨委、網格員、小區黨員和居民‘四方力量’,做好老舊小區改造中投訴、需求、參與、溝通、宣傳、傳達等與群眾有關的工作,並通過與群眾‘零距離’‘麵對麵’溝通等方式,協調解決片區改造實施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湯坑鎮規劃建設辦公室主任邱源表示,隻有經常走門串戶,真心實意為群眾,才能贏得群眾理解和支持。
從提出改造到全體住戶同意,農業、監察住宅小區隻用了短短三天時間。改造後的住宅小區道路幹幹淨淨,車輛停放有序,綠地植被生長茂盛,道路兩邊圍牆上設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標語牌。在湯坑鎮五一社區,可以看到曾經的“衰老”痕跡已被亮麗“新顏”取代,寬敞平坦的道路,幹淨整潔的環境,整齊劃一的停車位……這個有著30多年曆史的小區經過改造,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停車亂、環境差、路麵坑窪”的現象一去不複返。“改造以前,小區的環境可以用‘髒亂差’來形容。改造後,道路平整了、環境變好了、停車規範了,感覺特別好。”談到小區的變化,在五一社區居住了近30年的徐阿伯臉上流露出喜悅的笑容。
自項目啟動以來,豐順縣共改造背街小巷58條,打造“四小園”5個,治理湯湖溝1條,增設停車位1505個,建成愛心驛站、老年人活動中心3個,新建便民服務點2個,新增消防設施56處。同時,通過入戶宣傳、征集意見會、宣傳欄、倡議書、LED滾動播放、微信公眾號、業主聊天群等方式,注重政策宣傳、答疑解惑、爭取理解,做到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全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營造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完善配套服務 居民幸福成色更足
老舊小區改造要“麵子”更要“裏子”。
在符合城市規劃的基礎上,豐順縣充分考慮每個小區的位置、布局、需求等細節,優化布局“口袋公園”,大力改造背街小巷、農貿市場、垃圾分類屋等;因地製宜實施“留、改、建”相結合的改造方式,利用空地、荒地等閑置資源,增設停車位、健身器材等,完善盲人通道、無障礙通道、消防等各類基礎設施,補齊老舊小區設施短板,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在湯坑鎮海舟園,可以看到不少群眾在公園中散步、閑坐、聊天。“以前這裏很髒很亂,地麵坑窪不平,雜物堆積如山,到處臭氣熏天。”湯坑鎮紅旗社區黨支部書記徐柳娜坦言,在改造工作推進的過程中遇到了種種困難,社區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向周邊群眾解讀政策,闡明改造的好處和實惠,充分聽取居民的訴求,最終贏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如今,改造後的海舟園成為了周邊居民茶餘飯後休閑的好去處。紅旗社區黨群服務點內,不少群眾正在閱讀。該服務點除了可供市民小憩,還可以提供免費飲用水、雨傘外借等服務,打通便民服務“最後一米”。
全民健身廣場建設、恒碧樓修舊如舊、老舊小區三線整治……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接下來,豐順縣將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標,用足用好老舊小區改造相關政策,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持續推動老舊小區片區改造工作,推動城鎮建設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豐順蘇區老舊小區改造新樣板,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記者 王銳 特約記者 鄭坤 卜優芬 葉思琪 攝影 高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