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鋪鎮“光伏小鎮”示範項目第一批順利並網發電。(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汪敬淼 攝)

彭飛建工全國首個礦山剝離廢土資源化利用項目建成投產。(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徐誌寶 攝)

蕉嶺縣全力打造梅州蘇區融灣先行區綜合示範窗口。(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汪敬淼 攝)
近日,中國共產黨蕉嶺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勝利召開,會議全麵總結上半年工作,進一步深化新時代新征程蕉嶺現代化建設的具體部署,動員全縣上下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以高質量發展為牽引,全力打造梅州蘇區融灣先行區綜合示範窗口,努力在蘇區融灣入海新征程中繼續走在前列,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蕉嶺實踐。
如今,前行方向更加明晰,奮進坐標更加篤實,屬於壽鄉蕉嶺的美好發展圖景,正在奮筆擘畫。
搶抓機遇 紅色蘇區“融灣入海”
當前,時值多方利好政策疊加之際,蕉嶺縣正聚焦“融灣入海”,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緊盯產業項目、工業投資、產業平台等重點,不斷強化要素保障,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全力打造梅州蘇區融灣先行區綜合示範窗口。經初步核算,上半年,蕉嶺全縣GDP預計實現51.36億元、比增6.6%。
“目前,我們正在紮實推進廣福園區基礎設施首期項目建設,其中總投資3500萬元的標準廠房建設項目一期預計今年11月完工。待水、電、路及公共服務配套等硬件設施完善,產業園區發展活力將持續增強,‘枝繁巢暖’自然能夠吸引優質企業落戶安家,投資生產。”廣福園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綜合組組長郭新輝說。
據其介紹,廣福園區作為梅州蘇區融灣的“橋頭堡”“先手棋”,規劃麵積13.42平方公裏。去年11月18日,梅州最大一筆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項目在廣福園區落地動工,投資3.91億元推進廣福園區基礎設施首期工程建設,吹響了當地融灣入海“衝鋒號”。“今年以來,我縣積極爭取省產業轉移基金、2023年新增專項債資金、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項目資金,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目前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億元。”郭新輝告訴記者,蕉嶺通過深入學習研透“百千萬工程”、蘇區融灣政策體係,在全市率先出台融灣方案——《蕉嶺縣全力打造梅州蘇區融灣先行區綜合示範窗口實施方案》,明確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此外,與省直部門、廣州番禺的對口支援幫扶協作全麵鋪開、成果初顯,已經先後有廣東移動等18家頭部企業來蕉考察、共謀合作。
“廣福園區基礎設施首期項目是一批打基礎、補短板、強功能、利長遠的大項目、好項目,為蕉嶺順利推進蘇區融灣政策落地、加快‘融灣入海’步伐提供了有力載體、創造了良好條件。”蕉嶺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蕉嶺縣將依托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積極轉變工作作風,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用心用情招引一批“打糧食”的產業項目,全力推動蕉嶺打造梅州蘇區融灣先行區綜合示範窗口。
競標爭先 “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
走進新鋪鎮綠色低碳“光伏小鎮”鄉村振興示範項目現場,一排排整齊的光伏發電板格外醒目,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新鋪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丘旭寧與鎮村幹部正熱烈地討論項目下一步建設。
“該項目一期總投資約2.9億元,總規模為62.37兆瓦,目前,已完成項目第一批5兆瓦並網發電建設。計劃今年10月底完成一期項目建設,整體項目建成後預計年發電量可達6600萬千瓦時,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100餘個。”新鋪鎮黨委副書記彭琳告訴記者,“光伏小鎮”鄉村振興示範項目是蕉嶺縣積極落實“百千萬工程”的重要舉措、重點項目。該項目以光伏發電為軸心,以光伏農業、光伏服務、光伏旅遊為延伸,圍繞“光伏概念”主題,融合“光儲充”一體化科技創新技術,大力發展“板上發電、板下經濟”模式,推動農業生產與光伏發電相結合,聚力打造“光伏+”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在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同時,為鎮域產業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活力、帶來更多效益。
“板下土地我們也會充分利用起來,謀劃發展板下種植食用菌、南藥,養殖鷓鴣等農業產業,以產業發展帶動集體村民‘雙增收’。此外,結合‘百千萬工程’,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吸引光伏行業產業鏈全鏈條企業來蕉嶺投資,打造‘光伏+’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 丘旭寧說。
在廣袤的田野裏,火熱的工地上,轟鳴的工廠中,蕉嶺競跑“百千萬工程”的熱潮正滾滾向前。“當前,我縣‘百千萬工程’推進取得良好開局。例如,彭飛建工全國首個礦山剝離廢土資源化利用項目等建成投產,塔牌固廢利用、皇馬熟料生產線技改等項目有序推進,新簽約項目16個,計劃投資額29.6億元;大力培育58家‘四上’企業,提速建設2個鄉村產業社區試點,首批14名‘產業村長’有序上崗等。”蕉嶺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以“百千萬工程”為綱引領蘇區融灣,以蘇區融灣為動力助推“百千萬工程”,依托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搶抓機遇、贏得主動,加速奔跑、爭先領跑,全力打造梅州蘇區融灣先行區綜合示範窗口,努力在蘇區融灣入海新征程中繼續走在前列,以新擔當新作為“再造一個新蕉嶺”。
生態為先 綠美蕉嶺和諧共生
長潭鎮若夫公園所在地原本是一處廢舊石場,先前改造成了登山綠韻公園,但由於缺乏精準管理,公園裏的樹林外觀相對單調、缺乏層次感,且由於樹種單一,“純鬆林”對病蟲害的抵禦能力較弱。當前,蕉嶺縣積極推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建設,以李黃山(若夫公園)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為例,計劃投資600萬元,通過套種具有觀葉、賞花、品香價值的鄉土闊葉樹種,采取喬灌草相結合,培育針闊混交林等舉措,優化林分、改善林相,豐富森林花化彩化景觀。“我們還計劃投入200多萬元,通過見縫插針栽花植綠等方式,對若夫公園中心地帶和登山路兩旁進行綠化提升,主要種植櫻花、黃花風鈴木、三角梅、紅花檵木等樹種,使精準提升工程更富有視覺美感。”蕉嶺縣林業局總工程師王江說。
“工程完工後,不僅能夠實現森林質量的精準提升和造林畝產值的大幅提高,有效解決樹種單一、景觀效果差、火險係數高、森林病蟲害風險大等問題,而且高質量林分和優美林相,還能營造滿目蔥翠、四季斑斕的效果,打造新的網紅‘打卡點’,推動林城一體、林水相依、綠色宜居、生態惠民。”王江說。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藍坊鎮程官村的山林裏,一朵朵如傘如蓋的褐色靈芝正舒展開身姿“肆意生長”,進入成熟采收期,本地務工群眾正有說有笑地采收著靈芝。“目前,我們村已經集約了1500畝林地,目前有500畝已經種植了靈芝,今年第一批幹靈芝產量有2萬多斤,全年幹靈芝產量預計能達到5萬斤。”程官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坤介紹,村裏還搭建了5畝大棚基地,培育靈芝孢子粉,延伸拓展靈芝產業價值鏈條,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
生態為先,向綠而興,綠美民富。“接下來,我們要突出培育綠色經濟,以‘示範帶動擴綠量、接二連三增綠效、統籌聯動提綠質’為抓手,著力打造壽鄉畫廊、青檀古樹園、竹海林長綠美園等三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範點,對省市下達綠美任務數實施倍增計劃,高標準實施林分優化和森林撫育提升,並對全域所有高速公路、國省道沿線等重要區域實施精準提升。同時發力精深加工,以‘竹’促產,打造國內領先的活性炭生產基地;以‘藥’促產,打造林下經濟新增長點;以‘食’促產,推動林下產業鏈多元化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複和林業生態價值實現機製探索,統籌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和縣級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爭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蕉嶺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踔厲奮發 黨建賦能提速發展
眼下,又到百香果即將上市的季節,廣福鎮葉田村果香四溢。走進該村百香果基地,綠意映入眼簾,一個個飽滿的果實猶如小燈籠般掛滿藤條。連日來,每天一大早,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楊誠就帶領數名村民在基地裏忙活起來。
“一開始,基地種植了45畝百香果,種植戶有4戶,村幹部、黨員率先加入其中。楊誠是最早支持並加入我們村集體產業發展的黨員致富帶頭人之一。” 葉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鍾欽榮說,當地依托“黨總支部+基地+農戶”模式,充分撬動全村發展內生動力,現在越來越多的村民享受到特色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目前,基地麵積已擴大至70畝,種植戶達到了11戶。”鍾欽榮說。
“在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組團支持下,去年,我們將數萬斤百香果送上了粵港澳大灣區市民餐桌。今年還沒開摘,我們就收到了一批預購訂單。”楊誠說。“未來,我們將按照‘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發展思路,持續放大黨建集聚效應,積極爭取政策、資金,完善相關基礎設施配套,推動產業布局與村莊文化、地緣優勢緊密結合,全力拓寬鄉村共富共美路。”鍾欽榮說。
緊抓黨建引領“牛鼻子”,打出鄉村振興“組合拳”。今年以來,蕉嶺縣紮實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省級試點工作,大力實施2個縣級“書記領航項目”和230個鎮村項目,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穩定達到10萬元以上。“接下來,結合推動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省級試點、創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範縣,我縣將深入實施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全麵推進黨建賦能工程,開展‘書記領航項目’攻堅行動、書記‘比武打擂’,持續實施村級集體經濟‘10萬+’提質增量行動等,確保今年全麵完成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穩定在10萬元以上,60%以上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15萬元以上、建設6個經濟強村的目標任務。”蕉嶺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丘 瓊 特約記者 廖靜宜 汪敬淼 丘林強 徐誌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