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梅州召開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會上,梅州8個縣(市、區)主官現場亮諾。大埔縣委書記黃增國表示,2025年,大埔縣將堅決按照黨中央和省委、市委工作部署,扭緊“百千萬工程”總抓手,搶抓蘇區融灣機遇,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新型城鎮化、鄉村全麵振興一體推進,奮力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力爭2025年GDP增長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重點從四方麵發力。

一是堅持不懈抓產業。大力構建現代產業體係,全力保障電廠二期建成投產,加速陶瓷行業轉型升級,推動瓷土深加工項目落地,支持鴻富瀚、博富能等先進製造企業增資擴產,力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加快縣科創園、新型陶瓷產業園、縣城工業小區二期建設,謀劃建設合成生物食品加工技術產業集聚區。著力壯大鄉鎮經濟,加快專業鎮、特色鎮建設,推動淨增“四上”企業18家。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強化龍頭企業引領,提升蜜柚和茶葉產業綜合競爭力,協同做好絲苗米、金針菜、烤煙、靈芝等“土特產”文章。大力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以縣屬國企客風公司牽引文旅企業抱團發展,建設“全域通”旅遊平台,持續打造“爆點”讓大埔“出圈”。
二是堅持不懈抓項目。用好用足《梅州方案》,堅持“一把手”招商和縣領導包聯招商引資項目工作機製,確保完成計劃投資52億元以上、實際投資10億元以上的招商引資任務。全力推動年度總投資39.38億元的38個重點項目,建成茶陽鎮防洪工程,力爭動工高陂鎮防洪工程,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
三是堅持不懈抓城鄉。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係統謀劃公共設施一體維護提升項目,不斷提升縣城聚人聚商聚產能力。以典型鎮村建設為抓手,統籌推進示範路段、省際交界處等區域建設,打造三河百侯楓朗“紅綠古”、湖寮西河茶陽“農文旅”融合發展等示範樣板,推動80%以上行政村建成美麗宜居村。大力抓好總投資20.7億元的11項民生實事,“無信訪村(社區)”保持80%以上,讓群眾真切感受到“百千萬工程”帶來的實在變化。
四是堅持不懈抓改革。重點抓好縣鎮管理體製改革試點,用活“省直通縣”渠道,落實財稅體製改革,建立基層片區聯合執法機製。全力抓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建成三河省級試點項目,差異化推動整治提質擴麵,確保完成建設用地整理7800畝、耕地規模化集約流轉經營6.7萬畝、新增耕地6650畝。紮實推動自然災害避險搬遷,完成新增任務2090戶(其中“一村一戶”179戶)。深化聯審聯批和極簡審批改革,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全力支持市場主體做大做強,助推“百千萬工程”提質增效。(梅州日報記者 連誌城 特約記者 羅文燕 劉文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