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口村中共五華縣委舊址前建設的黨建主題公園。(曾曉彬 攝)

湖中村打造親子樂園項目,帶動鄉村第三產業發展。(曾曉彬 攝)

琴口村大力發展油茶種植,帶動村民增收。(高訊 攝)

湖中村製衣車間方便群眾就近就業增收。(賴鋒 攝)

五星村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產業,逐漸形成規模效應。(高訊 攝)
11月初,全省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現場會召開。會上宣讀了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名單。在典型村方麵,五華縣共有轉水鎮五星村、華城鎮黃埔村、安流鎮紅山村、棉洋鎮新光村、梅林鎮琴口村、龍村鎮湖中村等6個村入選,折射出五華鄉村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勢頭。
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潛力板,對於山區縣五華來說更是如此。今年以來,五華縣堅持把實施“百千萬工程”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來抓,全麵推動強縣促鎮帶村,加快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同時,針對村多麵廣、基礎薄弱的情況,五華縣擬出台《“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培育實施方案》,大力培育“百千萬工程”典型村,通過典型引領帶動全局出新出彩,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產業突出 賽龍奪錦加快發展
產業興方能帶動百業興。記者走訪五華6個典型村,發現產業興旺、帶動力強是各村最鮮明、最突出的特點。
走進龍村鎮湖中村,梅菜幹種植基地、製衣車間、電子元件組裝車間、旅遊生態園、遊樂場等產業種類豐富,鄉村產業如火如荼地發展。
在湖中村製衣車間,縫紉機作業的聲音此起彼伏,工人們正在工位上忙著趕製服裝。製衣車間采取“計件”方式按勞發放薪酬,員工可隨時調整工作時間,實現“家門口”靈活就業、多方增收。而在村莊另一角,湖中村還利用當地旅遊景觀、特色美食等資源優勢,引進鄉賢投資約600萬元打造集農業觀光、水上遊玩、休閑度假、特色餐廳於一體的源湖親子樂園,有力帶旺了鄉村第三產業的發展。“我們充分利用資源,把產業發展作為主攻方向,突出產業支撐作用,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湖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何俊霞說,如今,該村每年的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40萬元。
棉洋鎮新光村地理和氣候條件優越,有著悠久的茶葉種植曆史。近年來,該村積極搶抓發展機遇,依托良好的茶產業基礎,不斷擴大茶葉種植麵積、改良加工工藝、拓寬銷售渠道,帶動村民通過茶葉種植增收致富。目前,新光村茶葉種植麵積達到7000多畝,從事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等相關行業的戶數有200多戶,年產值3000多萬元。通過專心種茶、製茶,新光村集體經濟收入也連年攀升,目前每年達到近30萬元。
產業興則縣域興,產業強則縣域強。記者走訪發現,五華這6個典型村,突出特點都是村級產業發展較好、效益較高,村集體經濟年收入普遍達到了二三十萬元以上。當前,在典型村的示範引領下,五華各鎮各村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賽龍奪錦,正形成“你追我趕,各展所長,各顯其能”的發展態勢。
有顏有品 美麗鄉村各美其美
秋冬時節,走進華城鎮黃埔村,在清代武狀元李威光故居感受客家圍龍屋的古樸和武狀元的雄姿;沿著平整寬闊的村道,走一走狀元廊橋,打卡攔河水壩、景觀水車,體驗秀麗的田園風光;聞著稻香,捕捉稻蝦,品嚐肥碩飽滿、肉質清甜鮮嫩的羅氏沼蝦……近年來,黃埔村搶抓鄉村振興機遇,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村”。
隨著鄉村建設日新月異,黃埔村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文化+”推動鄉村文旅融合,並通過深入挖掘武狀元文化內涵,以李威光故居為中心輻射帶動,先後打造了李威光紀念館、遊客服務中心、黃埔村村史館、文化大舞台、鄉村電商中心等,進一步擦亮文旅品牌,以武狀元文化振興推動文旅產業加快發展。“每逢節假日,都有許多遊客過來旅遊,日均超千人,帶旺了村裏的人氣和財氣。”黃埔村黨總支部書記李憲永說。
幹淨整潔的農村道路,錯落有致的農舍民房……走進梅林鎮琴口村,煥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讓人眼前一亮。每天清晨或晚飯過後,琴口村村民便會走出家門,不約而同來到中共五華縣委舊址門前的黨建主題公園,或呼吸新鮮空氣,或鍛煉身體,順便學習黨建文化知識,十分愜意。
梅林鎮以中共五華縣委舊址修繕提升為契機,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籌集資金158萬元對舊址門前的荒地進行改造,配套建設了一座占地麵積約4畝的黨建主題公園。黨建主題公園建設,不僅改變了荒地原來的髒亂環境,而且給村民提供了一個休閑好去處,贏得村民點讚聲一片。
轉水鎮五星村持續發揮鄉賢理事會力量,發動鄉賢村民自籌資金,擬投入1000多萬元進行道路單改雙項目和建設水圳;安流鎮紅山村積極開展“1234”組合行動,加快提升鄉村建設和基層治理水平;梅林鎮琴口村不斷提升村域基礎設施,高標準打造了長者飯堂、老年活動中心……五華6個典型村不僅在產業發展方麵謀得突破,而且在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麵敢於嚐試、幹出成效。
加大支持 示範帶動全局出彩
五華縣《“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培育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接下來,五華要通過典型村的培育打造,示範帶動其餘村高質量發展。培育標準方麵,包括建設基礎好、示範引領強、發展動力強、基層治理強等4個方麵。
其中,建設基礎好,即產業特色彰顯、農村人居環境優美宜人、基礎設施基本完備、公共服務普惠可及、鄉村文明風氣好。示範引領強,即在產業、文化、治理、建設等方麵有特色亮點,具備可看可學可借鑒的推廣價值。發展動力足,即發展適合本地的特色產業,村集體經濟有穩定收入,村民就業渠道寬;注重村莊建設與運維管理,對長效管理有切實可行的謀劃措施。基層治理強,即村黨組織領導有力,帶動村民增收致富能力強;村民自治依法規範,農村社會安定有序。
在示範引領帶動全局鄉村出彩過程中,五華將持續強化組織保障,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部門聯動、實行動態管理、強化結果運用等方式,在資金、政策、資源等方麵加大對典型村的培育支持力度,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梳理五華縣《“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培育實施方案》可以發現,村級產業發展是典型村培育的至關重要一環。在這一方麵,五華也做了一係列嚐試。今年7月底,五華謀定而動、敢為人先,率先在全市組建“強鎮富村公司”。“強鎮富村公司”的設立,成為了五華推動鎮域經濟發展、村集體經濟升級、促進共同富裕的一個新探索路徑,助推“百千萬工程”不斷取得新成效。
作為鎮級國有企業,“強鎮富村公司”采取“1+N”發展模式,與合作社和農業大戶相比,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高度組織化,由政府主導組建公司,統籌、整合鎮域內散布的資源資產,把組織優勢、政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市場優勢,發展成果由各村共享。(記者 賴鋒 特約記者 張炳鋒 曾曉彬 曾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