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東亞文化之都”丨梅州文十景(七):一館珍藏皆瑰寶,客都畫卷壯波瀾
來源:梅州文廣旅遊微信公眾號  時間:2022-06-24 17:13:14  瀏覽:-
字號:
“梅州文十景”之一——中國客家博物館

圖片

(張文祥 攝)

  中國客家博物館位於梅城東山橋北端攀桂坊內,是國內首家全麵展示客家民係文化淵源與發展的綜合性博物館。占地170.3畝,建築麵積3.7萬平方米,由主館客家博物館、分館黃遵憲紀念館、大學校長館、將軍館、華僑館、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梅州名人廉吏館組成,形成以主館為中心,各分館為衛星館的生態博物館格局。它是遊客來梅一日讀懂客家的最佳去處,是客家人尋根問祖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

客家博物館

圖片

(連誌城 攝)

  客家博物館是一座圓台形建築,形似客家土樓,占地麵積5984.7平方米,建築麵積1.2萬平方米。入口處有一口井,井欄刻“飲水思源”四字,寓意客家人從中原輾轉南遷,對“根源”相當重視,時刻不忘“根本”。

圖片

(林翔 攝)

  進入博物館大門,還能看到一個大大的  “ 亻厓 ” 字(客家方言,即“我”的意思),散發出濃濃的客家味。

圖片

(新梅互聯 攝)

  客家博物館主要包含《客家人》和《梅州史話》兩個基本陳列,

  《客家人》陳列以“大客家”的視野關注客家文化,從地緣、血緣和文化的聯係來詮釋遍布華夏的客家人,以史敘事、以事串人。整個陳列分源流篇、人文篇、客魂篇三大篇章,全麵展示客家民係的曆史、現狀和未來。

圖片

(連誌城 攝)

圖片

(連誌城 攝)

  《梅州史話》陳列從六個篇章來介紹梅州的曆史和現狀,分別是先秦梅州、建置變遷、土客交融、客都形成、曆史名人、紅色土地。

圖片

(連誌城 攝)

圖片

(連誌城 攝)

圖片

(新梅互聯 攝)

  博物館結合陳列內容進行設計,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麵豐富觀眾的觀展體驗。走進展廳,一件件經過精挑細選的館藏文物位列其中。

圖片

(新梅互聯 攝)

圖片

(連誌城 攝)

圖片

(新梅互聯 攝)

圖片

(新梅互聯 攝)

  各種模擬場景讓人仿佛坐上了時光機,回到傳統的客家社會。

圖片

(來源:中國客家博物館)

圖片

(連誌城 攝)

圖片

圖片

  在VR、AR體驗區,你還可以通過高科技設備360度全方位體驗客家人的傳統習俗,了解客家人的人文曆史。

圖片

(來源:中國客家博物館)

黃遵憲紀念館

圖片

(新梅互聯 攝)

  黃遵憲紀念館位於梅江區東山小溪唇,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遵憲書齋——人境廬、黃遵憲故居——榮祿第,和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恩元第組成,是收藏、陳列、研究近代中國著名愛國詩人、傑出外交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黃遵憲的專題館。

大學校長館

圖片

(來源:中國客家博物館)

  大學校長館位於中國客家博物館館區先勤樓內,占地525平方米,建築麵積1050平方米,是一座建於20世紀40年代的磚混結構二進二層兩橫四合院式的客家傳統民居建築。館內設有《梅州籍大學校長事跡》陳列,主要展示晚清以來249位梅州籍海內外大學(學院)校長、書記的生平事跡、學術成就及主要貢獻。

將軍館

圖片

(來源:中國客家博物館)

  將軍館位於中國客家博物館館區純厚樓內,占地麵積550平方米,建築麵積1100平方米,是一座建於1946年的磚木結構二進二層杠樓式的客家傳統民居建築。館內設有《梅州籍將軍事跡》陳列,主要展示辛亥革命以來478位梅州籍將軍在中國軍事史上的風貌和曆史功績。

華僑館

圖片

(來源:中國客家博物館)

  華僑館位於梅江區梅龍路26號,占地5000平方米,建築麵積11000平方米,樓高6層,呈客家土樓式造型、館內設有《梅州市華僑曆史》陳列,以大量詳實而豐富的史料、圖文及各種珍貴的華僑文物,集中展現客屬僑胞艱苦奮鬥的創業史及愛國愛鄉的貢獻史。

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

圖片

(新梅互聯 攝)

  梅州市非物質文化展示館設在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恩元第內,以“鄉愁映像·一客一故鄉”為主題,從鄉音、鄉飲、鄉風、鄉藝、鄉情、鄉信等六個部分集中展示梅州的各級非遺項目。

梅州名人廉吏館

圖片

(來源:中國客家博物館)

  梅州名人廉吏館位於中國客家博物館館區達夫樓二樓,占地300平方米,內設《梅州名人廉吏事跡展》。整個展陳以“景仰先賢、忠孝清廉”為主題,展現梅州先賢赤誠報國、行廉誌潔的光輝事跡,以宣傳忠孝清廉精神,弘揚浩然正氣,營造崇儉尚廉的社會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