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東亞文化之都”丨中國曆史文化名村(三):車龍好景今常在,古今融彙待客來
來源:梅州文廣旅遊微信公眾號  時間:2022-06-14 10:10:05  瀏覽:-
字號:

圖片

大埔縣西河鎮車龍村(林翔 攝)

  車龍村群山懷抱,一條清澈的漳溪河自其中蜿蜒而過,村莊、山坡、河流、農田、碼頭,一派田園風光,古民居在山野間錯落分布,氣勢宏偉。2007年,車龍村被評為“廣東省最美麗鄉村”;2012年被評為“廣東省古村落”“廣東省曆史文化名村”。車龍村還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張弼士故居旅遊區所在地。

圖片

清澈的漳溪河從車龍村蜿蜒而過(林翔 攝)

曆史底蘊深厚

古民居眾多

  車龍村古民居眾多,是客家民居風格保存良好的古村落,有中國葡萄酒之父、張裕釀酒公司創始人張弼士的故居“光祿第”“榮祿第”,張裕釀酒公司第一任總經理—張成卿的故居“資政第”,張裕釀酒公司首任中國釀酒師—張子章的故居“壽南公祠”,以及“明經第”“大夫第”“奉政第”“學齡筱築”“篤慶樓”“德新樓”“敦厚樓”等數十座客家民居古建築,建築總麵積一萬多平方米,“最老”的“明經第”距離至今約230年。

光祿第

圖片

張弼士故居“光祿第”(林翔 攝)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弼士故居“光祿第”,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坐東向西,麵朝車龍崗,背倚漳溪河。

圖片

張弼士故居“光祿第”(連誌城 攝)

  整座三堂四橫一圍的圍龍屋,府邸花台全用沙灰水泥舂實鋪墊,極其堅固,屋內18個廳,13個天井,99個房間,建築麵積4180平方米,房屋左右有花園、書齋等。

圖片

  整體為土木結構,氣勢雄偉,建築工藝精良,繪雕並齊,結構嚴謹,中廳兩旁鬥拱有穿鑿鎏金的琴棋書畫、飛禽走獸,是不可多得的具有客家民俗風格的官府院第。

資政第

圖片

  張成卿故居“資政第”,是張裕釀酒公司第一任總經理張成卿於民國初期建造。資政第坐北向南,雄偉壯觀,是一座中西合璧的水泥磚木洋樓,占地麵積為806平方米,建築麵積為934平方米。

  殿堂式布局,二進院落,高二層,二樓四周走廊互為相通,欄杆外框為木,內則用鐵焊接而成,外為方形,內呈弧形和三角形,工藝精致。

  廳堂石柱、石礎、梁架用材講究,精工細作,有些部件至今仍金光閃閃。屋內抬梁鬥拱雕刻著花鳥,牆壁則有彩畫等。鬥門上書“資政第”,正麵為“棣萼聯芳”。

  除了“光祿第”“資政第”外,車龍村內的其他古建築也同樣值得一看。 

壽南公祠

圖片

  張裕釀酒公司首任中國釀酒師張子章故居壽南公祠 

大夫第

圖片

清朝禦醫張衍玉故居大夫第

旅遊資源獨特

休閑觀光佳處

  車龍村也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張弼士故居旅遊區的坐落地,景區通過整合車龍村及黃堂村的山水田園景色和獨特的客家風情,打造成集曆史名人文化、客家古名居觀賞、葡萄酒文化體驗、生態鄉村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旅遊景區。景區內除了張弼士故居“光祿第”外,還有許多驚喜值得一一打卡。

張弼士博物館

圖片

張弼士博物館(林翔 攝)

  張弼士1841年生於梅州市大埔縣西河鎮車龍村,16歲渡海到印尼的雅加達,曾當過幫工、開過商行。他亦商亦官,走上仕途後深受清廷賞識倚重,是地道的“紅頂商人”。

  他先後任清廷駐檳榔嶼領事、新加坡總領事等職,為了振興祖國工業,他先後投資興辦粵漢鐵路、廣三鐵路等,並創辦山東煙台張裕釀酒公司。鼎盛時期,張弼士資產達8000萬兩白銀,成為南洋首富,1915年被《紐約時報》稱為中國的“洛克菲勒”“摩根”。

圖片

張弼士博物館內景(林翔 攝)

  張弼士博物館以張弼士人生軌跡為主線,圍繞張弼士生平故事和實業報國精神,展現張弼士創辦“張裕”公司,推動中國葡萄酒工業化發展的過程,全景式還原張弼士的家國情懷、民族氣節和使命擔當。整體規劃建設有張弼士博物館、張弼士廣場、張弼士銅像、南洋起航雕塑、風雨長廊,以及故居遊園小徑。

圖片

張弼士博物館由5棟主體建築組成,氣勢磅礴壯觀(林翔 攝)

後碼頭休閑體驗長廊

圖片

  張弼士故居旅遊景區的後碼頭休閑體驗長廊,由竹藝長廊、休閑長廊和親水觀景台組成,整體麵積約為3000多平方米,常有篝火晚會等活動,熱鬧非凡。

  其中,竹藝長廊內設有酒展示區、陶瓷展示區和特色產品銷售區,供遊客鑒賞和購買,同時設有休閑茶座供遊客休憩品茶、品酒。

品酒活動

民間藝術豐富

遊玩體驗非凡

  車龍村民間藝術文化發展突出,有廣東漢樂、棕(竹)編工藝、紙折等,民間藝術舞獅隊、西河木偶戲劇團等多個民間藝術表演隊伍,逢正月,還有迎燈活動。

漢樂演出

圖片

金師舞

圖片

西河木偶戲巡演

圖片

正月迎燈活動

  在車龍村,潺潺流水、綿延青山、客家古民居與張裕酒文化相互交融,描繪出一幅客家民俗風情畫,等你來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