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東亞文化之都”丨中國曆史文化名村(一):茶山文芳傳百世,古屋名築育奇才
來源:梅州文廣旅遊微信公眾號  時間:2022-06-14 09:48:18  瀏覽:-
字號:

  茶山村位於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西麵,距梅州城區30公裏,因村內原有一棵古油茶樹得名。它源於明代初期,逐漸興盛,清末達到鼎盛期,是中國曆史文化名村、中國古村落(客家民居)、中國傳統村落。

圖片

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傳統村落成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吳騰江 攝)

圖片

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吳騰江 攝) 

客家民居第一村

  茶山村具有梅州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數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客家古民居建築群,現存34座傳統古民居,被譽為“客家民居第一村”。

圖片

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吳騰江 攝)

  其中,紹德堂為明代建築有近五百年曆史,萼輝樓、創毅公祠、伯榮樓有三百多年曆史,暢雲樓、德崇樓、司馬第、培元樓、承慶樓有二百年以上曆史,其餘大部分曆史建築均在百年以上。

圖片

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葉繁榮 攝)

人物出類拔萃

  耕讀傳家,崇文重教是客家地區曆來的文化傳統,茶山村曆代名人輩出,人文底蘊雄厚。

圖片

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吳騰江 攝)

  據資料記載,清代,茶山村共有進士、貢生、監生以上學位者48人;近代以來,茶山村不僅走出了嘉應州首富黃雲輝、旅印度尼西亞富商黃康華等經商之才,還走出了清朝駐美國紐約領事、民國參議院議員兼總統府谘議黃鈞選,中國農工民主黨創始人之一、國民黨四星上將、抗日名將黃琪翔,著名雕塑家、《朱德總司令騎馬像》作者黃心維,全國婦聯原副主席黃甘英,聯合國開發總署顧問黃偉文等重要曆史人物。

茶山村古跡探訪

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吳騰江 攝)

  茶山村中的民居始建於明朝後期,多建於清朝末期和民國初年。據村裏的老人講述,茶山村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曆代的子孫,無論是在外做生意還是在朝為官,隻要有一定經濟能力,都會回老家蓋大屋於是,才有了村內現存的傳統古民居。

圖片

  茶山村民居群普遍采用三合土築牆體,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每座建築選址和座向都極為講究,充分體現了客家人講究風水的特點。

黃氏宗祠紹德堂

  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的黃氏宗祠紹德堂,被譽為村落起源標誌,至今已有近500年曆史。

圖片

  紹德堂前有形似八卦的多邊形禾坪,庭院一側設院門,禾坪一側殘存楣杆夾,台階平緩、寬敞,門前水塘聯體為葫蘆形,寓意內裝寶物。

圖片

  紹德堂形似蝙蝠,正廳恰如蝙蝠的嘴巴,左右兩側的偏廳正如蝙蝠的翅膀。

圖片

  這種歇山式建築多為官式所用,居民建築多限製使用,邵德堂能夠采用並得以長期保存,說明了茶山村立基祖先在後世子孫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暢雲樓

  離紹德堂不遠處還有一座古民居——暢雲樓。清朝守禦官黃毓秀建造,建於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88年),至今有200多年。

圖片

  十廳九天井構造,中廳極為華麗精致、巍峨宏偉,人民公社化時,這裏曾作為公社食堂,能容納上百桌人吃飯。

圖片

  堂屋主門門額署∶守禦府。禇紅底,湖藍字,結體嚴謹,頗含碑意,典雅莊重。暢雲樓中堂前簷軒廊飾有金木雕漆鬥拱、瓜柱,精雕細琢,富麗堂皇。

圖片

萼輝樓

  萼輝樓坐東向西,依山靠勢,為黃氏十四世祖黃伯寧於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始建,是梅縣區獨具清中期客家杠屋特色的代表之一。

圖片

  四杠式圍屋,有院落圍合,外有台階。建築二層,三合土夯築。木檁掛椽條冷灘瓦屋麵,懸山屋頂。天井有多重回馬廊,彼此相連,通透流暢,木欄杆。裝修樸素,環境優雅。

圖片

伯榮樓

  伯榮樓是原魯迅美術學院資深教授、全國著名鑄銅專家黃心維故居,至今約300餘年曆史。上下堂五橫式圍屋,規模較大,無院落圍合。建築二層,三合土夯築。木檁掛椽條冷灘瓦屋麵,懸山屋頂。

圖片

雲漢樓

  雲漢樓約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是上世紀新加坡四大財團之一、嘉應州首富黃雲輝的故居。黃雲輝還興建雲漢女子學校,並為紹德學校興建出資。

圖片

訪雲樓

  訪雲樓1920年由旅居印尼富商黃康華興建。坐東北向西南,為硬山式二堂三橫屋,其中右側二橫屋,左側一橫屋。建築由池塘、門坪、堂屋、橫屋、天井組成。

圖片

培元樓

  培元樓約建於清乾隆六十年(1795),為國民黨四星上將、抗日名將黃琪翔的故居。該樓形製為二層三杠屋,坐東南向西北,軸線上設廳堂、天井、樓梯間,抬梁式結構。內部現在還存有黑色鑲金木雕屏風,典雅莊重,寓意吉祥。

圖片

大夫第

  大夫第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由黃超華、黃新華兄弟興建。黃新華早年追隨孫中山革命,第一次北伐時任梅軍參謀長,後任南非洲各埠籌備員,孫中山親筆委任狀尚存。

圖片

資政第

  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由黃鈞選的父親黃鏡堂始建。建築麵積1080平方米,中西合璧。

圖片

紹德學校

  晚清,清政府廢科舉興新學,潮流之下,茶山村也發生了變化,外交家、歸鄉賢達黃鈞選審時度勢,倡建了紹德學校,於1911年建成。學校占地2000多平方米,設施完備,可容納三百學子。

圖片

  圍屋、民俗、曆史……熱情好客的客家人、雄渾的古民居以及美麗的田園風光,造就了茶山村獨特的旅遊環境。抽空在此靜靜漫步,可以深刻體會到傳承至今的耕讀文化,感受客家民係深厚的文化底蘊。

圖片

交通小貼士

  茶山村距梅州城區三十公裏,縣道荷水佘公路貫通全村,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