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東亞文化之都”丨緬懷革命先烈 · 紅色文化遊線路(一)
					
					
						來源:梅州文廣旅遊微信公眾號  時間:2022-06-09 10:30:36  瀏覽:-
						
							
							
							
						
						
							字號:
							大
							中
							小
						
						
					 
					
						  觀當下繁華光景,憶來時艱辛道路。梅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同時也是廣東省唯一全域屬原中央蘇區範圍的地級市,紅色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九龍嶂革命根據地核心區域位於梅縣區梅南鎮,麵積145平方公裏,是國務院命名的第一批革命老區。九龍嶂革命根據地素有“粵東井岡山”之稱,是粵東地區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均作出了突出貢獻,是東江革命的一麵旗幟。

東江工農紅軍總指揮部(連誌城 攝)
  現有東江工農紅軍總指揮部、革命紀念館、烈士紀念碑、曆史紀念亭、紅軍驛道、紅軍戰壕、紅軍人物雕塑、紅色文化浮雕牆等20多處革命遺址和紀念設施。在長沙等地有紅軍兵工廠、紅軍醫院、紅軍印刷廠等革命遺址。

  葉劍英紀念園位於梅縣區雁洋鎮雁上村,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距梅州市區33公裏,紀念園占地麵積482畝,於2007年5月開園向外開放。

(吳騰江 攝)
  葉劍英元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黨、國家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他多次在重大和緊要曆史關頭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改革開放偉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建立了豐功偉績。現今,紀念園由葉帥故居、葉家宗祠、葉劍英紀念館、廣場、石刻、亭子、觀景台、農家樂園、客家風情街等係列紀念設施和景觀組成。

  同懷別墅位於梅州市梅縣區鬆源鎮金星村,建於1920年,屬於王氏私塾,坐東北向西南,土木結構,灰瓦麵合杠屋,建築占地麵積440平方米。
  1929年10月中旬,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紅四軍三個縱隊6000餘人在軍長朱德、參謀長朱雲卿率領下從閩西出擊東江。22日,紅四軍三個縱隊集結於梅縣鬆源,前委機關和軍部駐紮在同懷別墅。當天晚上,前委會在同懷別墅召開會議,陳毅正式傳達《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會議決定“請毛澤東回紅四軍前委主持工作”。中央九月來信支持毛澤東的正確意見,為古田會議決議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可以說“梅縣鬆源是九月來信傳達貫徹的啟航地,是古田會議的奠基地”,史稱“沒有九月來信,就沒有古田會議”。

客都人家文化旅遊區(吳騰江 攝)
  客都人家文化旅遊區位於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以客家建築和文化為基礎元素,古今結合。

客都人家文化旅遊區街道幹淨整潔,遊人絡繹不絕。(林翔 攝)
  旅遊區內設客鄉老街、原鄉劇場、悅麓度假酒店、文創產業園、康體頤養社區及會展中心6大板塊,打造集實景演出、民俗體驗、地方美食、休閑度假、康體頤養功能於一體的華南文旅新地標。

  角坑村位於平遠縣八尺鎮西部,現有角坑村紅色曆史展廳、馬欄鋪紅四軍宣講舊址、紅軍標語牆、梅州岃古驛道、梅州岃驛站等革命舊址和紀念設施。

  平遠縣紅四軍紀念館位於仁居鎮東較場,建築麵積達1360㎡展現了毛澤東、朱德親手締造和領導紅四軍的豐功偉績及其輝煌曆史,館內共展出曆史文物21件,包括朱德同誌使用過的馬鐙、馬燈及紅軍標語牆等。

  紅軍街位於平遠縣仁居鎮擁有豐富的革命史跡和紅色資源,有9處已被列入省、市、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仁居紅四軍縱隊司令部舊址、仁居紅四軍縱隊軍需處舊址、仁居紅四軍縱隊後勤處舊址、仁居老東門街謝屋紅軍標語等仁居紅四軍第一縱隊革命舊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國熙 攝)  鬆溪河盤繞在平遠差幹鎮的奇峰疊巒之間,碧水瀠洄,風光旖旎。這裏有條“一線牽三省”的鬆溪古道,是名副其實的紅軍路。

(周國熙 攝)
  根據《平遠黨史》及《武平人民革命史》記載:1929年11月13日,紅四軍第一二三縱隊在朱德軍長的率領下從尋烏留車出發,到達平遠老縣城仁居。15日,經差幹進入武平的下壩蕉頭壩。同時,《平遠黨史》和平遠首任縣委書記《李巴林回憶錄》還有“1930年5月31日紅四軍經差幹、下壩北撤,回師閩西”的記載。
  而當時鬆溪古道就是連接差幹與下壩的唯一通道。

(來源:梅州旅遊)
  嶺東大酒店坐落於五指石景區,是精心打造的集餐飲、娛樂、商務、會務、客房於一體的綜合性酒店,環境幽靜、交通便利,還有各種特色美食。

  羅屏漢張瑾瑜烈士紀念館和故居位於興寧市大坪鎮屏漢村久安圍,紀念館分“思想啟蒙 投身革命”“發展農會 創建蘇區”“履職會昌 衛守粵贛”“革命伴侶 忠魂永存”四個部分,介紹了羅屏漢張瑾瑜夫婦光輝的革命生涯。

(新梅互聯 攝)
  故居建於清末,距今約有150年曆史,占地麵積約500平方米,屬於二層磚木四角式瓦房。

(來源:五華文廣旅體)
  曾國華將軍故居位於五華縣岐嶺鎮鳳凰村,始建於清鹹豐三年(1853),五開間三堂兩橫屋一圍龍,建築麵積1010平方米,占地麵積1400平方米。

(來源:五華文廣旅體)
  該故居是五華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中共黨史學習教育基地,2020年3月被列為梅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通過前言、坎坷童年、離家出走、參加革命、萬裏長征、東渡黃河、抗擊日寇、瞞天過海、初戰東北、四保臨江、廣西剿匪、近鄉情怯、翱翔藍天十三個篇章真實再現了曾國華將軍傳奇的革命生涯。

  古大存故居位於梅州市五華縣梅林鎮優河村,原名為“金山翠秀”,建於清朝嘉慶年間,總建築麵積約800平方米。古大存,五華縣梅林鎮優河村人,是粵東地區與彭湃齊名的卓越農運先驅,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的創建者和東江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

(來源:梅州時政)
  古大存在東江地區從事革命鬥爭的出色業績,曾受到黨中央和毛澤東的高度評價。毛澤東多次稱讚古大存是“帶刺的紅玫瑰”“一麵鬥爭的旗幟”“模範共產黨員”。

(來源:智遊梅州)
  熱礦泥溫泉山莊位於梅州市五華縣轉水鎮維龍村,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該度假村是以溫泉泥浴文化為服務主題融療養、娛樂、休閑、住宿、餐飲、會議等為一體的多功能旅遊度假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