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十景之神光普照

(陳燕山 攝)
神光映日彤,蒼山景蔥蘢。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興寧市東郊,是國家4A級景區。山上林木參天,古跡甚豐,神光寺、祖師殿、墨池寺、探花書院、石古大王廟、望興亭,不一而足。相傳宋代學士羅孟郊在此星夜苦讀,一位仙人施放法術,亮出無色光環,後羅孟郊高中探花,官授諫議大夫。此地為曆代文人墨客暢遊之所,嶺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任興寧知縣時曾寫下不少詩作。

神光山廣場(吳騰江 攝)
神光山廣場,包括入口廣場、牌坊、迎賓廣場、遊客接待中心、疊水瀑布和清蓮池。此處運用興寧客家圍龍屋建築“上中下三堂”的空間布局,地形高差達7m。廣場部分底層架空,是地下車庫, 契合郊野公園“生態”和“文化”主題。

濕地公園(黃偉金 攝)
神光山濕地公園位於神光山西南部,分為濕地觀景展示區、觀景平台展示區、景觀瀑布觀景區。濕地景觀展示區以開闊、風情為主題,這裏有景觀亭、休閑棧道、生態綠島、垂釣台、展示園等,在入口處,就給遊客以濃鬱的東南亞風情。

南山湖(圖片:景區提供)
南山湖為天然湖泊,依山就勢,風光秀美。入口棧道可達湖心亭,在湖心亭內,遊客可全方位領略南山湖俊美的景觀。沿南山湖岸邊的生態綠道漫步緩行,兩側的野生花卉多姿多彩、如珠寶錯落,猶如仙境。湖邊還有五彩花田,吸引著遊客前來遊玩攝影;濕地花園中,豐富的景觀空間也令遊人駐足難離。步道和木棧道所組成的道路引導人們穿梭於青山綠水之中,將南山湖與周邊景區緊密連接起來,帶給遊客豐富的景觀體驗。
 
百花園
設計靈感源自陶淵明《桃花源記》:“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為營造優美意境,這裏設計了一條貫穿的小溪流,溪流彙集東南側山體凹處之水流,布置自然石塊,兩岸種植桃花,名曰“印紅澗”,最終流至南山湖,形成多態水循環係統。

齊昌樓(圖片:景區提供)
齊昌樓是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標誌性建築,神光山山頂廣場通過布置庭院燈、樹池花壇等,營造入口儀式感。圍繞音樂廣場,還設置有休閑亭廊、觀景平台,是一處親切、宜人、寬敞的公共觀景空間。
山頂的齊昌樓依山而建,以“寧”字為設計依托,以圍龍屋概念為設計基礎,結合出挑的露台,設置了屋頂露天茶座。周邊還有水麵、雕塑牆等,烘托出自然與人文共融的氛圍。

(啊葵 攝)

神光寺,原名為壽慶寺,因“神光助讀”傳說而更名。重修改造後的神光寺,按照漢傳佛教建製,新增萬佛殿,擴建寺廟廣場,延長禮拜軸線,重新修繕原有的南傳佛教建築風格的大雄寶殿,統一寺廟風格。神光寺以唐代建築為主,主要包括山門、大雄寶殿、萬佛殿、東方三聖殿、西方三聖殿、鼓樓(伽藍殿)、鍾樓(財神殿)、客堂、法物流通處、禪堂、齋堂等。

墨池寺
墨池寺在神光山東邊的山坳裏。墨池寺邊有口石泉,泉水自石間湧出,長流不息,泉水清澈純淨、水味甘甜。據明朝所編正德興寧誌記載,宋學士羅孟郊少年讀書於此,常在泉邊臨池習書,洗硯池中,水盡墨色,因而得名墨池。羅孟郊刻苦攻讀高中探花,封為學士。後人為紀念他並激勵後輩,在墨池邊旁建一探花祠,後改為探花書院。

石古大王
石古大王殿依據神光山山形走勢設計,形成錯落有致的建築群及山體景觀。石古大王殿建築采用分散式布局形式,沿山體一側布置, 每棟建築均麵朝青山綠水,景觀視線良好。遊客置身其中,猶如被山林景觀環繞包圍。

(達觀明誌 攝)
此處廣場鋪裝運用道教文化元素“太極”,兩側的古建築與假山水池相互呼應,營造出莊嚴肅穆的道教文化氛圍。
春暖花開的季節,正是遊覽神光山的最佳時期,沿著寬敞的道路,呼吸著新鮮空氣,一路攀登到山頂極目遠眺,可將興寧風光盡收眼底。這樣的場景,你難道不想身臨其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