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東亞文化之都”丨詩畫梅江看玉水,古村古韻醉遊人
來源:梅州文廣旅遊微信公眾號  時間:2022-04-07 14:16:27  瀏覽:-
字號: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陶淵明《桃花源記》節選。

  陶淵明筆下描繪的“世外桃源”景象總是令人心馳神往,在忙碌的生活中,你是否有那麼一刻想找一個遠離城市喧囂與紛擾的地方,回歸到大自然,享受寧靜與安逸呢?

  無需尋尋覓覓!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 中國傳統村落——梅江區城北鎮玉水村,共同感受玉水古韻。


這裏,曆史悠久、古居集聚

圖片

(YUMI 攝)

  玉水村位於梅江區城北鎮西北部,坐落於山間穀地,距梅州城區約20公裏,這裏群山環抱、林木蔥蘢、民風淳樸,是一座擁有600多年曆史的古村落,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態客家古村落之一。該村2012年被評為“廣東省古村落”,2013年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

圖片

(羅頌平 攝)

  玉水村被稱為“中國客家民居建築天然博物館”,現有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民居36座,有圍龍屋、四方樓、走馬樓等建築形式。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的崇善堂和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的竹園堂。

圖片

(高訊 攝)

圖片

(張文祥 攝)

  這些古建築多采用木雕、石雕、磚雕等工藝,既講究“天人合一”的居住環境,又體現出客家文化深厚底蘊。

圖片

(鍾偉才 攝)

圖片

村中有兩座約500多年曆史的古井(YUMI 攝)


這裏,古樹參天、風景怡人

  玉水村中古樹名木眾多,有兩棵樹齡超過400年的蒼天古榕——村東為“榕樹公公”,村西為“榕樹婆婆”。兩樹枝繁葉茂、遙相對望,共同見證著村莊的滄桑變化。

圖片

榕樹公公

圖片

榕樹婆婆

  古榕下有一處觀景台,站此遠眺山穀間的玉水村,翠竹如雲、池水澄清,一排排古香古色、飛簷翹角、灰瓦白牆的民居,錯落有致地鑲嵌在修竹和古樹之間,如詩如畫。

圖片

(吳騰江 攝)

圖片

(YUMI 攝)

  每到陽春三月,村莊便被漫山的李花環繞,呈現一幅如夢如幻的“春日雪景”圖。

圖片

(鍾小豐 攝)

圖片

(林翔 攝)

  芒種時節,青山蒼翠、雨霧朦朧的玉水村,又美成了一幅山水畫。

圖片

(YUMI 攝)


這裏,人文深厚、曆久彌新

  雖藏於深山,但玉水村絕不是“沒有故事”的村莊。在玉水村西邊,有一段用石塊和卵石鋪成的鹽商古道,綿延數公裏,已曆經風雨400多年,該古驛道名為“龍上口”。幾百年前,梅州和江西貿易往來頻繁,江西缺乏海鹽,但盛產農作物,於是,勤勞的客家婦女便將海鹽挑至江西,換回大米。而玉水村,就是當年梅州和江西商品流通的必經之地

圖片

(張文祥 攝)

  石板路兩旁,仍可見陸影斑駁民居和殘牆。這是當時客家婦女挑鹽到江西,途徑此地歇腳的古驛站,佇立於此,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讓人聯想起當年的喧囂與繁華。

圖片

(YUMI  攝)

  村口還有一座修葺一新的兩層古民居,為當年的武館,是古時候來往的商人和村民為了強身健體,保護商品運輸而建。

圖片

(YUMI  攝)

  玉水村因古村古韻而出名,但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玉水村在中國共產黨革命鬥爭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玉水村的富版堂,是一座百年古民居。1929年10月31日,紅四軍梅城戰役打響,戰鬥至當天下午5時,偵知敵人援軍已至金盤橋,朱德下令撤出戰鬥。紅四軍撤兵至城北玉水時已天黑,便決定在梅縣大坪一帶駐宿,朱德、朱雲卿等和部分人員則在玉水朱尾祠富版堂老屋住宿了一夜。當時,紅四軍部分人員從位於富版堂附近的龍上口驛道進入梅縣大坪,次日朱德等人也經此道開赴江西。

圖片

(YUMI 攝)

  這裏的一景一色,都如經年陳釀;這裏的一磚一瓦,都有動人故事;這裏的一草一木,都寫滿了鄉愁。玉水古韻,值得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