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的傳統美食,和梅州的傳統文化是分不開的,而梅州各縣、區、市的傳統文化,因南遷而來的各路人群原生文化和習慣的差異會有一定的不同,也因此成就了各自的特色,產生了不同口味和形態的美食。
使得每個地方的傳統味道能夠得以很好地保留,成為客家人口腔和胃腹裏最原始的味覺記憶,並且伴隨著他們一輩子,或生根家鄉,或拚搏異地。
黃金薑糖
黃金薑糖產自豐順縣黃金鎮,黃金鎮地處韓江流域,地勢低窪,內河羅織,濕氣大。而薑具有除濕祛寒之功效,世代黃金人甚愛食薑。2011年黃金薑糖被列入梅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新梅互聯 攝)
相傳黃金薑糖源於薑湯,配方得自五台山一雲遊高僧。南宋末年,大臣張世傑、陸秀夫和一批官兵護送小皇帝趙昺逃亡到豐順境內的韓江邊。由於饑寒交迫,驚慌失措加上水土不服,很多士兵出現頭痛發燒、嘔吐等症狀,四處求醫不治。士氣低落,束手無策之時,恰遇五台山一高僧雲遊至此。
高僧經過“望、聞、問、切”後,知道宋兵得了傷寒,遂獻出一道秘方,生薑煮水加紅糖飲服。此方果然靈驗,宋兵藥到病除,從此秘方開始流傳民間。
黃金薑糖是豐順傳統涼果名產之一,柔韌透明,口感清新,由於薑有祛濕祛寒的作用,吃薑糖還可以減輕口幹舌燥時口中的苦澀味道,淡淡的甜和恰到好處的辣,令人唇齒留香,回味悠長。
顏色橙黃透明,食之可口。采用純天然薑汁配以澱粉精製而成,不含防腐劑,物美價廉,既是美味食品,又是喜慶佳節、外出旅遊饋贈親友的理想選擇。

(新梅互聯 攝)
留隍雲片糕
豐順留隍是潮客文化交融的地方,飲食方麵集合了兩種文化的元素,雲片糕離不開糯米粉和橄欖仁,糯米粉是客家人喜歡用來做“粄”的材料,而橄欖仁則是來自潮州地區,據說早在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廖氏花公26代裔孫廖如峙便開始將二者巧妙結合,做出了融合潮客風味的糕點——雲片糕。2015年留隍雲片糕被列入梅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羅君 攝)
相傳在清康熙年間,當地一位秀才參加科舉考試,連續考了5次都名落孫山,家庭也因此弄得家徒四壁,但他毫不氣餒。第6次科舉考試時,其夫人為了節約盤纏,特意把糯米磨成粉狀,加點糖和少許水做成糕點,作為丈夫路上的幹糧。不想此次趕考,竟一舉高中,衣錦還鄉,鄉親們認為是吃了這種糕點的緣故,便將其稱之為“錦糕”。

(張佳勝 攝)
雲片糕主要原料為糯米、白砂糖,輔料是橙糖、欖仁、芝麻油、香料、阿華田等,原料優質、製作精細,具有易於消化、營養豐富等特點。

(張佳勝 攝)

(張佳勝 攝)
雖然隻是傳說,但人們都認為,雲片糕寓意為步步高升,因而成為各種喜事與佳節中饋贈親朋的禮品。在外包裝上配以龍鳳呈祥、雙獅戲球等圖案,喜慶又討人喜歡。

(張佳勝 攝)
八尺娘酒
千百年來,客家娘酒的釀造工藝一直以民間流傳的方式傳承著。可謂是民間技藝。而八尺娘酒曆史悠久,伴隨客家人遷徙流入梅州地區,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飲料酒之一。
八尺娘酒製作流程秉承了客家娘酒的傳統工藝,看起來極其簡單,但真正操作起來就非常講究經驗和技巧。得經過選料、浸泡、蒸米、冷卻、拌曲、發酵、取酒、炙烤、存儲9個步驟,才能品嚐到如此讓人喜愛的八尺娘酒。2016年平遠八尺娘酒釀造技藝被列入梅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來源:八珍娘酒業)
火炙是八尺娘酒釀造技藝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特征。也是最傳統的滅菌方式。通過一天一夜的炙烤酒體從淡黃色漸漸變成了琥珀色,色澤濃厚味道香醇。

(來源:八珍娘酒業)
八尺娘酒酒色紅褐,其味芬香甜美,口感清醇,酒精度較低,且酒中的營養物質多以低分子的糖類和以肽、氨基酸的浸出物狀態存在,極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可以小酌一杯驅散冬日的嚴寒,也可以烹飪成溫補養生的美食,這就是八尺娘酒。

(來源:八珍娘酒業)
時至今日,無論是黃金薑糖、留隍雲片糕,還是八尺娘酒,依舊是許多客家人童年的甜蜜回憶,是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