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東亞文化之都” | 冠以鎮名的美食,美味好記的非遺(三)
來源:梅州文廣旅遊微信公眾號  時間:2022-01-28 14:00:28  瀏覽:-
字號:

  梅州的傳統美食,和梅州的傳統文化是分不開的,而梅州各地的傳統文化又有各自的特色,產生了不同口味和形態的美食。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冠以鎮名的美食,美味好記的非遺”第三期,看看哪個是你的心頭好。

  三圳釀粄

  三圳釀粄是典型的客家釀菜文化和粄文化的結晶,是蕉嶺縣民間最具有特色的風味小吃之一。食材主要由糯米粉、小麥粉、豬肉、葛薯、青蒜等組成,它烹調技藝簡單,口味講究香、嫩、糯、滑,味道鮮美,老少皆宜。

图片

(新梅互聯 攝)

  三圳釀粄是蕉嶺客家人飯桌上的家常菜,蒸熟後的釀粄皮滑爽,色澤晶瑩透亮,餡汁鮮香,香噴噴的。既鬆軟又不缺乏彈性,有嚼勁,是蕉嶺鄉親和遊客的常見手信之一。

图片

(來源:蕉嶺縣文化館)

  2016年,三圳釀粄製作技藝被列入梅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

图片

(來源:梅州電視民生820)

  西河老鼠粄

  西河老鼠粄是大埔縣的特色美食,已有一百多年曆史,初始製作起源於大埔縣西河鎮漳溪村張氏兄弟孝敬父親的故事,是一種兼備家風教化的美味食品。

图片

(新梅互聯 攝)

  西河老鼠粄呈圓柱形、兩頭尖、長約二寸,白色,光滑鮮亮,形若珍珠,故又名珍珠粄,因其形美味佳,贏得了大眾的普遍喜愛。“西河人天天吃老鼠粄”,這句話道出了當地人對西河老鼠粄特別鍾愛的情懷。

图片

(新梅互聯 攝)

  2016年,西河老鼠粄製作技藝被列入梅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

图片

(新梅互聯 攝)

  丙村開鍋肉丸

  丙村開鍋肉丸是一道非常經典的客家菜,以肉餡為主,輔以香菇、魷魚、蔥花等餡料,捏成丸子,寓意團圓、團聚,所謂開鍋肉丸,就是要從鍋裏拿出來趁熱吃,味道鮮美,香氣撲鼻。

图片

(新梅互聯 攝)

  丙村開鍋肉丸,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口感,深受大家歡迎,味道純正,肉香味濃鬱,軟嫩爽滑,別有風味。丙村開鍋肉丸承載了他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在悠悠歲月中令人久久難忘。

图片

(新梅互聯 攝)

  2016年,丙村開鍋肉丸被列入梅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

图片

(新梅互聯 攝)

  鬆源麥芽糖

  客家人製作麥芽糖已有600多年曆史,純正麥芽糖,稱為飴糖,是以大米、糯米、大麥、小麥、粟、玉米、高粱、綠豆等糧食為原材料經麥芽酶作用,發酵糖化精製而成的一種硬糖。鬆源麥芽糖甜香可口,性甘溫,健脾開胃,有補氣治病等保健功效。

图片

(來源:梅州電台新聞台)

  鬆源麥芽糖甜香可口,純正麥芽糖具有雜質少、甜度純正、香味濃等特點,它入口即化的口感,是許多客家人的童年記憶。

图片

(來源:梅州電台新聞台)

  2006年,鬆源麥芽糖被列入梅州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

图片

(來源: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石扇魚血燜飯

  石扇魚血燜飯是梅縣區石扇鎮的美食之一,將魚血加入米中,用高壓鍋蒸熟,放入煎香的鯇魚塊,加入蔥花、薑絲、自製醬料等撈勻即可。

图片

(新梅互聯 攝)

  用魚血燜出來的飯,粒粒通透,滿口魚肉的鮮香味,香而不膩,令人食欲大開,滿足感和幸福感盈滿心間。

图片

(新梅互聯 攝)

  2009年,石扇魚血燜飯被列入梅州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

图片

(來源: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這些冠以鎮名的非遺美食是熟悉的客鄉味道,夾雜著客家人曆久彌新的回憶,從味蕾到技藝被完好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