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欄語
今年8月,文化和旅遊部印發了《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關於通報2023年至2025年“東亞文化之都”評審初審結果的函》,梅州市入選2023年“東亞文化之都”候選城市。當前全市上下正以飽滿的激情、高昂的姿態掀起創建熱潮。
為營造濃厚氛圍,推動“東亞文化之都”創建工作落細落實,本報今起開設“梅州創建‘東亞文化之都’”專欄,圍繞我市目前的創建工作情況、接下來的創建工作思路、創建工作中典型的人和事等方麵,展開一係列專題報道。敬請垂注。
創建“東亞文化之都”是展示梅州魅力、提升梅州品位、凝聚梅州精神、推進梅州發展的重大機遇。在梅州創建“東亞文化之都”的工作中,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作為此項創建活動的牽頭責任單位,目前我市創建“東亞文化之都”的基本情況及下一步工作計劃如何?近日,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謝欽文就此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記者:什麼是“東亞文化之都”?
謝欽文:
“東亞文化之都”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提出的促進亞洲文明交流互鑒倡議的重要舉措,是中日韓領導人會議聯合宣言的重要成果。通過“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活動可以向世界展現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嶄新麵貌,對推動國內城市文化建設、亞洲區域文化交流合作和促進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
記者:目前,我市創建“東亞文化之都”的進度如何?
謝欽文:
我市於今年5月底以市政府名義向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提出申報,於8月份通過了初審,入選為2023年“東亞文化之都”候選城市,10月份將接受專家檢查,並將於12月份參加終審。
記者:我市創建“東亞文化之都”具有哪些方麵的優勢?
謝欽文:
梅州是葉劍英元帥的故鄉、廣東唯一全市域屬原中央蘇區範圍的地級市和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是世界長壽之都、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被譽為“世界客都”,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美譽。梅州作為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的重要交彙點,既是客家人南遷的最後落腳點,也是明清以來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發地。
近代以來,客家人從梅州出發,遠赴世界各地,參與締造了海上絲綢之路。現有700多萬客家籍華人華僑分布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斷促進著梅州與東亞、東南亞乃至世界的緊密文化交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此還專門在梅州設立了中國唯一的移民紀念廣場。近年來,我市文遺保護高效推進、服務效能高標提升、文藝創作屢攀“高峰”、文旅融合高質發展、特色品牌高揚拓展,進一步為我市創建“東亞文化之都”奠定良好基礎。
記者:接下來,我市將采取哪些舉措切實有效推動創建工作?
謝欽文:
一是按照創建“東亞文化之都”的要求精心籌劃年度活動。我市將在當選年舉辦超過100場次以“東亞文化之都”為主題的文旅活動。其中包括重點舉辦好世界客商大會、“一帶一路”國際足球邀請賽、互聯網大會、世界客都·長壽梅州馬拉鬆賽、“喜德盛杯”國際自行車邀請賽、北京國際山地徒步大會(梅州站)、梅州百裏徒步等活動。
二是以創建“東亞文化之都”為抓手推動文化生態產業化。大力推進建設一係列文旅大項目支撐起“東亞文化之都”品牌,全麵詮釋全球客家人精神家園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分別包括做好客家文章,大力推進國家級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區建設;發揮品牌作用,大力發揮鬆口古鎮中國移民紀念廣場的國際文化品牌作用和推進獅雄山秦漢遺址的保護性開發建設;提升名人效應,活化利用名人故居,建設名人博物館,升級改造非遺展示館,打造“博物館之城”;深挖文化內涵,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實現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建設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聚集區,加快推進梅韓產業帶聚集區“快旅慢遊”的旅遊配套設施建設,打造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
三是著眼於“東亞文化之都”申報驗收標準全力推進具體創建工作。因為創建“東亞文化之都”工作涉及各級各部門,牽涉麵廣、任務重、時間緊,從現在至12月終審,隻有約2個月的準備時間,我市目前已按照“東亞文化之都”申報驗收標準迅速著手創建工作。接下來,我們將認真對照《“東亞文化之都”驗收評分導則》的要求,戮力完善各項驗收指標,突出特色和優勢,舉全市之力,力爭高分當選2023年“東亞文化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