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興寧市推動工業發展、做強實體經濟的主陣地,興寧市工業園管委會今年以來以破解企業“急難愁盼”為突破口,通過打出免費公交、雙輪驅動、“園十條”的三大“組合拳”,通過推動營商環境再優化、服務企業再升級的若幹舉措,以“硬核”擔當為“奮力再造一個新興寧”戰略注入了強勁動能。
免費公交架起通勤坦途
“每天上下班僅是單程就得耗半個多小時,以前沒有便利的公共交通,自己騎摩托車的費用又比較高。等有了免費公交,可以直達廠區,真是省心又省錢!”金雁電工葉塘廠區工人的感慨,折射出園區免費公交的民生溫度。
麵對企業“招工難、留人難”的通勤痛點,管委會主動破題:園區位於距離興寧城區30分鍾左右車程的葉塘鎮,而許多員工的通勤難問題亟須解決。目前,22輛核載45人的新能源公交車已經到位。隻待從興寧城區往返興寧市工業園的9條接送專線開通運營以後,在園區上班的員工就可以憑員工卡任意乘坐,將徹底解決興寧市工業園內數萬工人通勤難的問題。
“為破解企業招工難、園區通勤難問題,我們會同交通部門,擬開通園區至高鐵南站等地的免費巴士專線,目前訂購車輛已全部到位。”興寧市工業園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歐陽勇輝表示,園區將進一步優化調整20條由興寧城區至園區的公交通勤免費專線,實實在在為員工解憂,為企業解困。
這條“免費通勤線”,不僅解決了數萬名工人的通勤難題,更讓企業招工吸引力顯著提升。廣東海思智能裝備製造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等免費公交開通後,將吸引更多曾因通勤問題沒有選擇到園區上班的求職者,交通便利將成為企業招賢納士的“加分項”。從“通勤痛點”到“民生亮點”,免費公交架起的不僅是物理通道,更是園區與企業、員工的“連心橋”。
雙輪驅動激活發展引擎
園區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既要“築巢”強基礎,更要“服務”優環境。興寧市工業園區管委會按照興寧市委全會提出“奮力再造一個新興寧”的要求,以“硬件升級+軟件賦能”雙輪驅動,全力擘畫了產業新城的新藍圖。

興寧市工業園以三大舉措幫助企業發展壯大,推動園區做大做強經濟總量。(吳騰江 攝)
“硬件升級方麵,我們緊鑼密鼓地調整園區規劃,全力抓好總投資約10億元的產城融合項目、安置區三期項目、智能化項目、汙水處理廠提標工程建設,為企業築牢發展根基。”興寧市工業園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歐陽勇輝說。
金雁電工是在興寧生產經營多年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今年5月份,金雁電工在興寧產業園投資興建的年產4000噸微細電磁線技改擴產項目順利投產,企業實現了“老樹發新枝”。而在新廠區建設中,園區同步配套電力、排水設施,確保項目“拿地即開工”。車間機器轟鳴的背後,正是硬件配套的“加速度”。
與此同時,興寧市工業園區管委會積極增加園區環保容量,修訂園區環評規劃,奠定了今後園區發展基礎。同時還實施園區品質提升工程,不斷改善園區投資環境,提升園區品質。園區管委會開展的“周二上門去”活動,正是其以提升營商環境為核心,以貼心細致的服務破解企業發展難題的舉措之一。
位於園區的企業興寧市愛佳日用品有限公司,近期便體驗到了“周二上門去”活動中實實在在的“興寧速度”。由於該公司門口道路全部畫的都是實線,員工的車輛在上下班時,要到比較遠的地方調頭,給大家的出行帶來了不便。管委會幹部在走訪企業過程中了解到這個問題,在三天內便解決了企業的困擾。“現在我們員工上下班更加安全和便利,貨車的進出廠也更加順暢了。”該公司總經理張遠群稱讚道。
園十條釋放政策紅利
“這些措施的推出,為我們園區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平台,並在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等方麵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廣東海思智能裝備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羅華東感慨,源於“園十條”政策的精準“滴灌”。
目前,興寧市工業園區管委會已經製定了《關於支持梅州興寧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措施》,將充分發揮天河幫扶資金的導引撬動、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工業進園、產業集聚、協同發展,進一步增強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這個“園十條”涵蓋了“十強企業獎”“固投鼓勵獎”“小微企業成長獎”“就業補貼獎”等32項內容,其中獎金最高的“億元企業獎”,可為獲獎企業每年提供1000萬元的獎勵,助力實體經濟做大做強、高質量發展。在“園十條”政策組合拳與主平台建設同頻共振的引領下,園區建設者正以精準規劃錨定發展坐標,全力打造數控機床特色產業園,持續為裝備製造、電子信息、醫療器械三大主導產業聚勢賦能。
興寧市工業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工業園圍繞今年實現園區產值56億元的目標,出台“園十條”扶持措施、落實落細“免費梅州”政策、爭取主平台項目資金、規劃數控機床產業園,加快裝備製造、電子信息、醫療器械等主導產業聚集,將進一步做大做強園區經濟總量,為奮力再造一個新興寧貢獻園區力量。(記者 陳思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