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巢引鳳聚英才 賦能發展添動能
大埔縣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助推縣域高質量發展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5-05-22 10:26:59  瀏覽:-
字號:

大埔在人才驛站等場所對“免費梅州”政策進行宣傳。(圖片均由劉文烽攝)


大埔給創業者提供最長免租4年的創業空間。


大埔召開“免費梅州”工作推進會。


大埔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麵對麵為企業人才解讀“免費梅州”政策。


大埔“免費住宿”的房間內景。


  今年以來,大埔縣緊扣“百萬英才彙南粵”行動計劃和“才聚梅州大行動”部署要求,打出涵蓋免費住宿、落戶獎勵、就業創業補貼等內容的“免費梅州”人才政策“組合拳”,精心做好引才、育才、留才、用才“文章”,全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多維發力 廣納賢才

  近日,大埔縣在縣人社局舉辦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暨就業援助月活動。活動現場,“免費梅州”政策專題展板吸引眾多高校畢業生駐足觀看。工作人員同步發放宣傳手冊,圍繞免費住宿、落戶獎勵、就業補貼、創業扶持等“免費梅州”係列政策進行全麵精準解讀,幫助高校畢業生詳細了解來梅就業創業可享受的福利,助力高校畢業生明晰發展路徑,把握就業創業機遇。

  這是大埔依托“免費梅州”係列政策精準發力,以政策紅利和服務保障引才、留才的特色舉措之一。今年3月以來,大埔通過住房保障、就業補貼、創業扶持等一係列“組合拳”,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幹得好,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動能和創新活力。

  走在大埔的工業園區、公園廣場、高速路口,甚至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百萬英才彙南粵”“才聚梅州大行動”的宣傳標語。為讓更多人知曉“免費梅州”政策,大埔精心策劃、多管齊下,一方麵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台推送政策解讀文章,讓人才政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在大眾麵前,在全縣營造濃厚的人才政策宣傳氛圍;另一方麵精心印製1萬多份“免費梅州·助您夢圓”宣傳手冊,設計製作“免費梅州·助您夢圓”海報展架,並將其投放至免費住宿酒店、創業孵化基地、人才驛站等場所,確保政策“看得見、拿得到、讀得懂”,讓人才政策宣傳更接地氣、更有溫度。

  大埔還充分利用縣級駐外招商隊、“反向飛地”等重要窗口,設置“免費梅州”政策谘詢處;在縣直各單位辦事大廳、各鎮(場)黨群服務中心設立政策谘詢窗口,安排專人提供政策谘詢、溝通聯係服務,實現人才政策宣傳“零距離”。

  同時,大埔高頻次開展一係列力度大、誠意足的引才活動,加強校地聯動,深化高校宣傳,向高校學子、優秀人才發出引才邀約。大埔縣委主要領導多次帶隊,前往廣東醫科大學、廣東第二師範學院、華南師範大學等高校開展專場招聘活動。在招聘現場,宣講團隊重點推介“免費住宿”“免費創業”等政策優勢,通過生動的案例、翔實的數據和熱情的講解,向高校學子展示大埔優越的人才發展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厚植沃土 留才興業

  近年來,大埔堅持製造業當家,不斷壯大實體經濟,做大做強先進材料、先進製造業、新能源等產業集群。這其中,人才支撐至關重要。但人才引進隻是第一步,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才是關鍵。

  “得益於大埔當地的政策扶持和包容的創新環境,我們研發團隊攻克了眾多技術難題,加速推進了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為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張明仁是大埔引進的高端科技人才,作為廣東鴻翔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團隊負責人,他帶領研發團隊全身心投入高新技術研發。張明仁說,預計公司生產線全部建成投產後,可實現年產值約3億元、稅收約5000萬元。

  要留住人才,必先厚植人才發展沃土,形成“近悅遠來、群英薈萃”的良好人才生態環境。“通過微信公眾號申請免費住宿非常方便,提交資料後很快就審核通過了。”近日,到大埔求職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小廖通過微信公眾號提交相關資料,順利申請到大埔引才政策中的“免費住宿”,這讓他能夠安心在當地奔波於各企業間求職麵試,更從容地尋找心儀的工作崗位。

  大埔縣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說,該縣秉持布局合理、方便出入的原則,規劃在5家酒店設置落實“免費住宿”,並配套10套人才公寓房源,兩類合計可提供220間免費住宿房源,全力為人才提供便利。凡是需要解決臨時住房的全日製大專及以上畢業生、高級工/初級職稱及以上的求職人員,可通過“梅州人才驛站”微信公眾號錄入個人相關信息和證明材料後提交免費住宿申請,求職者最長可申請30天;創業者最長可申請6個月。

  走進大埔小吃文化城創業孵化基地,模塊化隔間與獨立辦公室布局規整、錯落有致,為來大埔創業人員提供“免費創業”場地,助力廣大創業者開啟事業新篇章。

  “當前,大埔正積極貫徹落實‘免費梅州’政策,讓廣大求職者、創業者輕裝上陣。我們推出了‘免費住宿’‘免費創業’空間,實現求職、創業安居無憂,推動大埔在‘百萬英才彙南粵’行動計劃中實現質的飛躍。”大埔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政策要求,該縣可為創業的個人提供25平方米以上的創業空間,免費使用時間最長1年;團隊人數2人至5人的可提供50平方米至200平方米的創業空間,免費使用時間最長4年;團隊人數5人以上的可提供125平方米至500平方米的創業空間,免費使用時間最長4年。此外,還可以享受人才落戶獎、求職創業補貼、人才卡申領等政策。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一係列誠意滿滿的政策和貼心的服務,詮釋著大埔對人才的尊重和渴望。接下來,大埔將以更高的站位、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舉措全力推進人才工作,讓“免費梅州”成為人才成就夢想的沃土,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智力活水”。

  大埔縣優秀教育人才曹立群:在大埔收獲“雙重溫暖”

  從三晉大地到荊楚江城,再到粵東山城,她跨越兩千公裏,把曆史的星光灑向客家孩子的課堂。她就是大埔縣優秀教育人才——虎山中學曆史教師曹立群。

  曹立群出生在山西省呂梁市的一個普通家庭,長治學院的四年本科讓她愛上曆史教育,在武漢大學的研究生深造曆程更堅定了她“以史育人”的理想。畢業後,許多同學選擇留在大城市或返回家鄉,而曹立群卻被大埔縣的人才引進政策深深吸引。曹立群說,這裏不僅有“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更有“嶺南鄒魯”的文化底蘊。

  “記得第一次看到虎山中學的介紹時,那句‘萬川明珠,人文虎中’讓我心馳神往。”曹立群說,盡管家人擔心南方氣候濕熱、方言難懂,但她堅信,教育的意義從來不在區位,而在於能否讓知識的光芒照進學生心裏。

  2019年,曹立群毅然踏上南下的列車,成為大埔教育戰線的一員。初到大埔,曹立群麵臨的挑戰接踵而至:語言不通、飲食差異、思鄉之情……但很快,組織的關懷讓她找到了歸屬感。學校不僅為她安排了教師公寓,還落實了每年4萬元的生活補貼,五年累計20萬元的支持,讓她能心無旁騖地投入教學。更讓曹立群難忘的是,虎山中學的老教師們還手把手教她適應客家學生的特點。

  曹立群告訴記者,在大埔這片熱土上,她收獲了“雙重溫暖”,一是政策溫度,從生活補貼到住房綠色通道保障,從節日慰問到健康體檢,大埔的人才政策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實實在在的保障;二是人文溫度,學生們會在她感冒的時候悄悄放一杯客家藥茶在講台,同事們得知她是外省老師以後,總會熱情地邀請她去家裏品嚐客家特色美食。這些瞬間讓她感覺,大埔早已是她的第二故鄉。

  從三晉大地到客都梅州,曹立群用六年時光詮釋了教育者的初心:“曆史不僅是過去的回響,更是照亮未來的火炬。我願做傳遞火種的人,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曆史的滋養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這份信念,如同韓江的流水,日夜不息,在客家風土間,書寫著新時代教育者的動人篇章。(記者 洪國棟 特約記者 羅文燕 劉文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