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2024年工作回顧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5-02-26 11:20:28  瀏覽:-
字號:

  一、我們幹出了新氣象,拚出了精氣神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500億元,增速居全省第十。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增速居全省第三。

  梅龍高鐵開通運營,梅州蘇區融灣發展邁出新步伐。

  承接產業有序轉移考核獲省獎勵,主平台、融灣園、蕉嶺園獲省考核優秀,融灣園、豐順園工業總產值雙雙突破百億元。

  全市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分別增長8.5%、17.3%,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到84.1%。

  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5.2%,居全省第三。

  全市招商引資連續兩年實際投資超百億元。

  全市“四上”企業淨增200家以上,總量突破2000家。

  全市新增經營主體4.2萬戶,個體工商戶首次突破30萬戶。

  總投資23.8億元的廣東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開工建設,鬆口古鎮保護提升建設如火如荼。

  “梅”好時光·醉美客都米香酒文化周活動、梅州馬拉鬆賽火爆出圈,策劃開展“請到梅州過大年”係列活動。

  二、我們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竭盡全力守護百姓安寧

  全力應對“5·1”梅大高速茶陽路段塌方災害、“6·16”特大暴雨災害,科學高效有序推進災後複產重建。

  廣州、深圳傾力支持4個援建小鎮建設,讓千餘戶受災群眾喜遷新居、溫暖過年。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謀劃實施一批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項目,進一步增強全市抵禦和應對災害的能力。

  三、我們付出了最大努力, 收獲了來之不易的成果

  1、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改革攻堅持續向深

  基本完成68項年度重點改革任務。

  開展優化縣域營商環境服務“百千萬工程”行動,市、縣營商環境建設局掛牌成立,推行“網簽即預告”不動產登記新模式。

  農村“三塊地”集成改革成效明顯,啟動整理騰挪建設用地5萬畝,集中流轉經營耕地37.32萬畝,新增國家級典型案例1個。

  2、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 城鄉融合持續向優

  10個省級工業園區(含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3%,GDP 百億元以下的縣實現清零。

  新增新型城鎮化省級試點1個,豐順“老舊小區+片區改造”模式全省推廣。

  完成農房微改造2.3萬戶,提升農房風貌近萬戶。

  完成“四好農村路”建設1125.5公裏,建成美麗宜居村1630個。

  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2.78萬畝,新增耕地2.32萬畝。

  梅縣、平遠、蕉嶺案例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3、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融灣入海持續向前

  武梅高鐵、瑞梅鐵路、汕梅高速改擴建、梅州電網基建工程等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86.1億元。

  長潭水庫擴建工程納入國家“兩重”建設標誌性重大水利工程項目。

  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台獲省2.5億元資本金和400畝用地指標支持。

  梅縣區產業集聚地獲批省級產業園,市級“反向飛地”建成運營。

  4、大抓實體經濟,產業發展持續向好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接近千億元,增加值增長4.1%。

  新增“小升規”工業企業73家,入選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各1家。

  獲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補改投”試點市。

  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6.4%、 居全省第四。

  綜保區完成進出口額40.92億元、增長126.4%,增速居全國綜保區第十。

  梅江區獲評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

  5、建設綠美生態,城鄉環境持續向美

  梅江區獲評2024綠美廣東競風華全省十強。

  平遠縣列入全省先行開展集體林權製度改革探索縣之一。

  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5%、居全省第二。

  6、增進民生福祉,社會事業持續向實

  新增公辦學位1.12萬個,嘉應學院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興寧市技校升格為技師學院。

  市人民醫院綜合實力保持全國百強,市中醫醫院外科入選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粵東醫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通過國家推薦標準機構數量全省第一。

  省公共文化服務評價居粵東西北地區第一。

  梅州入選中國最具潛力文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