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人大代表捐款785萬元,共建91個“人大代表林”,植樹數量、造林麵積均居全省人大係統第一;組織全市449名擔任企業主要負責人的五級人大代表定點聯係鎮村參與“百千萬工程”;67件代表建議辦理完畢,代表答複滿意率達100%……回顧過去一年,市人大常委會的代表工作,成效明顯、亮點紛呈。
2024年,市人大常委會持續加強和改進代表工作,著力優化服務保障,引領代表聚焦發展所需、群眾所盼,實幹擔當,履職作為,為梅州蘇區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優化服務 代表履職“見行見效”
如何優化代表管理服務,激發代表履職熱情,讓代表行動更有力、履職更有效,這是過去一年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的一項重點工作。
經過認真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反複打磨修改,市人大常委會於2024年5月,製定出台了市人大代表履職管理辦法,進一步規範人大代表的履職行為,通過完善代表履職激勵機製,將解決問題與代表履職評價相結合,支持和激勵代表更好為民代言、為民服務。
“製定代表履職管理辦法,建立健全代表履職檔案,旨在引導廣大代表正確認識自身權利和義務,增強依法履職的使命感、責任感,推動代表履職更加製度化、規範化和常態化。”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負責人介紹。
與此同時,市人大常委會積極落實“兩個聯係”工作機製,加強與基層一線工人、農民代表的聯係,統籌市縣鎮三級人大聯動開展大走訪活動,傾聽人大代表和基層群眾心聲,鼓勵和動員代表積極投身“百千萬工程”、綠美生態建設等工作中。
人大代表聯絡站是代表了解民意、彙集民智、反映民聲的重要平台。市人大常委會通過製定進一步提升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質效的意見,開展“助力‘百千萬工程’·代表聯絡站在行動”主題活動,積極推進“粵人大”“粵當家”等數字平台建設,推動426個“線上+線下”代表聯絡站成為代表聯係群眾的主陣地,五華縣水寨鎮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入選全省特色聯絡站名單。
在引導協助代表提好建議上,市人大常委會近年來下了不少功夫。過去一年,市人大常委會精心組織代表開展專題調研、集中視察,組織代表與政府部門座談對接,深入了解梅州發展所需、群眾所盼,將建議提到“點”上。去年協助全國、省人大代表分別提交18件、55件高質量建議,更好在全國、省人民代表大會上為梅州“發聲”,部分建議轉化為政策落地,助推了蘇區振興發展。

“建議提交前,市人大及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一直與我保持溝通,幫助我順利完成建議提交工作。”全國人大代表張曉說。他提出的《關於全力支持廣東省唯一全域原中央蘇區市梅州市納入國家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地區的建議》,得到了自然資源部的答複回應,為梅州推動相關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
去年5月底,在廣州市粵劇藝術博物館舉行的首屆粵港澳(第十五屆廣東省)少兒戲劇小梅花總決賽上,一部反映人大代表履職故事的新編少兒廣東漢劇《如願》,因題材新穎而大放異彩,喜獲集體組金花獎。這是省人大代表、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展演部副主任潘智勇的創新履職方式,背後也凝聚著市人大常委會用心用情引導服務代表的辛勤付出。
精心組織 代表活動“有聲有色”
又是一年春光好。走進大埔縣三河鎮綠美公園,一棵棵樹木在暖陽春風中昂首挺立,展現出勃勃生機。它們都是去年4月省市共建“人大代表林”活動時,在梅的全國、省、市人大代表合力所植。
市人大常委會積極助力綠美梅州生態建設,發出倡議書,常委會領導全覆蓋走訪,發動人大代表捐資785萬元,共建91個“人大代表林”,種植樹木12.9萬株,造林麵積2331畝,植樹數量、造林麵積均居全省人大係統第一,受到省人大常委會通報表揚。

2024年3月14日,省市共建“人大代表林”植綠活動在梅州市大埔縣三河鎮綠美公園舉行。
每年7月是“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主題活動月。2024年,市人大常委會精心組織開展代表集中履職月活動。活動期間,市領導以人大代表身份帶頭開展進站活動,示範帶動各級人大代表走進代表聯絡站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據統計,全市9893名代表參加了集中履職月活動,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227件,當月推動解決875件,形成建議226件。
助力“百千萬工程”,人大在行動。市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密切聯係企業主體和基層群眾的優勢,組織全市449名擔任企業主要負責人的五級人大代表定點聯係鎮村參與“百千萬工程”,有力助推鎮村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同時,市人大常委會積極發動五級人大代表捐款捐物630多萬元,助力“6·16”特大暴雨災害受災地區複產重建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人大代表為人民”理念。
過去一年,市人大常委會統籌全市各級人大組織開展代表活動350多場次,邀請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會會議53人次,推薦全國、省、市人大代表參加行風評議、價格聽證、旁聽庭審等政務活動152人次,為經濟社會發展凝聚了代表智慧和力量。
加強督辦 代表建議“開花結果”
人民群眾的“關鍵小事”就是人大代表的“心頭大事”。市人大常委會始終把督辦好代表建議作為回應群眾關切的重要抓手,錨定“建議辦理高質量”目標,全麵落實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全鏈條閉環管理機製,推動代表建議轉化為促發展、惠民生的務實舉措。
交通安全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多名市人大代表提出關於在梅州大橋隔離護欄增設防撞標誌、新中路鴻都小學路段建設人行天橋或設立紅綠燈、解決東山大道長期擁堵問題等建議。對此,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將涉及交通出行安全的建議合並進行重點督辦,多次開展實地調研,協調解決難點堵點,推動建議從“紙麵”落到“地麵”。
目前,梅州大橋已增設隔離護欄防撞標誌;鴻都小學周邊兩座人行橫道信號燈已啟用運行,切實提高了通行效率,保障了通行安全;東山大道港灣式公交站亭正在推進,預計建成後將有效緩解東山大道交通擁堵問題。

除了辦好城區交通安全建議之外,市人大常委會還重點督辦關於加快城區綜合物流園項目發展這一當年代表重點建議,持續跟蹤督辦城區供排水設施、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和整合利用閑置醫療資源或醫院周邊資源辦養老院區等3件往年代表重點建議,推動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快推進城區智能物流港等項目落地建設,全年改造城區供水管網64.7公裏,新建、改造汙水管網43.82公裏、44.56公裏,全市登記備案醫養結合機構增至22家,新建286個公共充電樁……一批批暖民心、惠民生的民生項目辦成見效。
點上有突破,麵上出結果。市人大常委會以重點建議辦理為抓手,以點帶麵推動市八屆人大四次會議67件代表建議全部辦理完畢,答複滿意率達100%,真正實現了代表建議“擲地有聲、開花結果”。(記者 鄭煒梅 通訊員 梅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