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梅州市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梅州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先後在梅城開幕。“高質量發展”成為今年市“兩會”的關鍵詞之一,代表委員們紛紛圍繞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為推動梅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搶抓政策機遇
保持發展定力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3年,梅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408.43億元,同比增長6.5%,增速省排名創2000年以來最好成績,這一消息令代表委員們感到振奮。
“過去一年,黨委、政府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在用好政策推動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方麵為梅州鋪設了很好的藍圖,這一經濟成績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市政協委員、梅州嶺南稀土產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海明表示,“借助蘇區融灣契機,我們可以重點關注梅州核心產業,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主動‘走出去’、熱情‘請進來’,特別是加強與央企、國企、龍頭企業的合作,招大商引大資,合力推動梅州經濟工作再上新台階。”
市政協委員、廣東嘉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小華認為,梅州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大力培育壯大“四上”企業為導向,在政策資源、要素保障、品牌建設方麵給予更多支持,助力企業做大做強;要充分依靠本地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在“延鏈補鏈強鏈”上下功夫,不斷完善產業鏈;要強化政策引導,充分用好《梅州方案》等政策,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
談及2024年工作計劃,陳小華表示:“作為市屬國企,我們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任務,聚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國企高質量發展新局麵,一是抓黨建強思想;二是服務中心體現擔當,圍繞‘百千萬工程’、《梅州方案》、實體經濟、鄉村振興、綠美生態梅州等重點工作,發揮國企優勢,整合企業資源,優化資本結構;三是進一步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成立產業發展基金,形成嘉應‘基金群’,優化‘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的資本生態;四是充分利用梅州資源稟賦,將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推動風光儲新能源、碳金融、環保等產業高質量發展。”
加強要素保障
賦能縣域經濟
產業振興是鄉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分組討論現場,不少代表委員結合工作實踐,暢談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鄉村發展前景廣闊,相比2013年我剛回到五華長布時,基礎設施、村容村貌都可以用‘脫胎換骨’來形容,而且產業‘骨骼’逐漸強壯,大田柿花已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村民參與積極性強,產出效益也高。2023年產量在相較2022年提升的基礎上,提早售罄,這也側麵體現了鄉村產業大有可為。”市人大代表、五華縣強興七目嶂綠色食品公司負責人張軍權認為,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青年人才是重要支撐力量。但現在企業尤其是鄉鎮企業往往缺乏的就是人才,尤其是新型青年人才。
“現在的鄉鎮企業很多是夫妻檔、親子檔,缺乏有效新鮮力量注入。而營銷、技術攻關等都急需年輕力量的加入。”張軍權建議政府要加大人才激勵政策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搭建高技能人才培養與交流平台,讓有情懷、有能力、有想法的人才“引得來”“留得住”“幹得好”,在廣闊農村大顯身手。
“我認為現階段梅州的柚果產品還是以內銷為主,在走出梅州、走出廣東上還有提升空間。”市人大代表、平遠縣鴻基生態園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芬紮根農業領域20多年,她認為,推進縣域經濟發展,要把特色產業作為突破口,持續打響“梅字號”區域品牌。她建議財政部門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三農”等薄弱環節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在惠企政策落實、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麵持續發力。此外,農企自身也要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特別是打響梅州金柚、客家炒綠、平遠臍橙等梅州地理標誌農產品品牌,以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助力“百千萬工程”。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梅州GDP增速等多項指標取得了曆史好成績,讓我們倍感振奮、備受鼓舞!”市人大代表、梅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廖誌雄表示,接下來將把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作為“頭號工程”抓緊抓實,謀劃爭取更多項目落地,集中資源要素發展產業,助力實現興縣、強鎮、富村,以高質量發展全麵推進鄉村振興。此外,作為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建設實施單位,梅江控股將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園區發展環境,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增強主動服務意識,多措並舉服務企業,最大限度地為項目建設提速增效,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 江嬋 王玉婷 鄭煒梅 葉嘉瑤 實習生 鄧惠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