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梅州最鮮明的底色,生態是梅州最突出的優勢。 在今年市“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圍繞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產業等方麵展開了熱烈討論,為推動綠美梅州生態建設積極建言獻策。
壯大生態經濟
點燃“綠色引擎”
“梅州作為生態發展區,要堅定不移推進綠美梅州生態建設,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過去一年,市委、市政府以‘八大工程’建設為抓手,推進綠美梅州生態建設取得了良好開局。”市政協委員黃任輝說。他建議,要有重點地發展特色產業,做優油茶產業,擴大油茶麵積,提升產品附加值,擦亮“中國油茶之鄉”品牌,同時做強茶葉產業,堅持品牌化推廣和產業化發展雙向發力,發展有機茶栽培,挖掘、整理和宣傳客家茶文化,增強梅州茶業的文化底蘊和市場競爭力。要有差異地發展生態旅遊,推動生態旅遊與文化、鄉村、度假結合,與四望嶂廢棄礦山修複工作結合,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生態旅遊產品。要有體係地打造生態品牌,將綠色元素植入梅州城市形象加以宣傳推廣,讓“生態梅州”“綠美梅州”成為城市新名片;加強農產品“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工作,建立政府牽頭、部門聯動、專班運行的工作機製,發揮農產品“三品一標”在產品端的帶動作用,打響梅州農業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市政協委員、農工黨梅州市委會秘書長曾繁偉認為,梅州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城市,森林覆蓋率高、麵積廣,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大有可為,也是推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助力“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今年“兩會”,他在提交的《關於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綠色引擎”的建議》提案中建議,可以通過大力發展林下種植業、探索推進林下養殖業、做大做強林副產品加工業、布局發展森林旅遊業等,充分發揮生態優勢、挖掘森林資源潛力,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和林業產業,多措並舉發展多種林下經濟,促進林地增產增效、農民增收致富,全力打造梅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綠色引擎”。
厚植生態底色
做活“綠色文章”
“作為一名來自交通係統的市人大代表,我將立足本職工作,緊緊圍繞‘百千萬工程’和‘綠美梅州生態建設’,積極履行代表職責,堅定不移推進綠美公路建設,聚力打造‘一條路一片林’,為梅州高質量發展增添綠底色、擦亮綠名片。”大埔縣公路事務中心主任巫運發說。他表示,結合自身本職工作,接下來一方麵將要做好“增綠”,將在現有綠化基礎上做好增量,對公路新改建項目進行高標準複綠。同時結合管轄國省道公路實際情況,采用“微改造”方式打造小口袋公園,推進路域沿線生態改善和景觀升級。另一方麵則做好“護綠”,通過加強綠化的日常養護,提升管護質量和效果,全力打造“路景相融、人路和諧”的生態景觀公路。
“過去的一年裏,經過綠美梅州生態建設,我們的天空變得更加湛藍,大地變得更加翠綠,水質也變得更加清澈。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地提高。”作為來自林業係統的市人大代表,興寧林業局林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偉強表示,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會按照綠美廣東的工作部署,以綠美梅州生態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治理,對現有林地進行林分改造和林相提升。將會大力營造鄉土闊葉混交林,以增加森林的多樣性和穩定性。此外還將在抓好城鄉美化綠化、增加擴大綠量的同時,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對中幼林林分進行撫育和管護,以提高森林的質量和生態效益。(記者 陳思傑 李豔良 賴鋒 洪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