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產業村長”的新春藍圖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02-10 09:51:57  瀏覽:-
字號:

“產業村長”張春梅與員工一起打包雞蛋。(林翔 攝)


  “大家快來,把這筐雞蛋打包好……一定要準時準點把土雞的訂單送出去,都是客戶除夕敬祖公和年夜飯要用的。”2月8日一大早,張春梅便忙個不停,打包、出貨、對接客戶……但顯然,她已經習慣了這種工作節奏,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井井有條。張春梅掰著手指頭算了算告訴記者,從“入年架”到現在,她還沒有休息過。

  記者眼前這位風風火火的大姐,是全國人大代表張春梅。去年4月,張春梅受聘成為五華縣安流鎮紅山村的“產業村長”。“幹農業這一行雖然很苦很累,但也值得!”多了一重身份,肩上也多了一重責任,作為村裏的致富帶頭人,張春梅利用紅山村的資源優勢發展農業產業,在紅山村這個曾經的貧困村,探索出了“山上果藥茶、山坡豬牛雞、山下魚鴨鵝”的生態種養“紅山模式”。

  “感謝春梅,熱心給我提供雞苗和技術指導,讓我通過發展養殖業實現年均20多萬元的增收。如今,我家裏蓋起了樓房,日子越過越紅火了。”看到記者一行前來,農戶陳會嫻連忙放下手裏的燈籠和對聯,招呼記者進屋喝茶。她滿臉笑意地說,比起在大城市務工,家門口就業的感覺很幸福,既能兼顧家庭,又能賺取收入。

  像陳會嫻這樣,受照顧家庭等客觀因素的束縛沒能外出就業的農村婦女在紅山村還有不少,但她們都有一雙勤勞的雙手,張春梅便提供給她們雞苗,傳授養殖技術和經驗,讓村民們實現家門口就業。“我們養的土雞不用擔心銷路,春梅的公司全都保價收購,我沒有理由不好好幹。對我而言,收入的增加除了能補貼家用,更重要的是讓生活更有動力、更有奔頭。”陳會嫻說。

  “目前我們村發展種養業的農戶有103戶,雞年出欄約80萬隻,豬年出欄約2萬頭,種植板栗約800畝,種植柚子200畝,種植茶葉100畝。”紅山村的變化讓村支書徐可良看在眼裏、喜在心頭。他不無驕傲地向記者介紹,紅光村在2023年被評為了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

  “一個人富了不算富,‘產業村長’更重要的是帶領大家一起致富。”談起下一步的計劃,張紅梅早已在心中規劃好了“藍圖”。“我打算在村裏打造集育種、養殖、深加工、旅遊休閑於一體的發展模式,在‘百千萬工程’的引領下,我相信村民的生活一定會蒸蒸日上、越過越好。”(記者 何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