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消費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方式,因能幫助企業回籠資金、增加客源,近年來受到許多行業企業推崇運用,而消費者也能從中得到優惠折扣,同樣樂於接受。然而,因生意失敗商家未退款就關店失聯,引發群體維權的事件也時有發生。今年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建議,盡快厘清部門間職責,出台本市預付卡消費管理規定,建立全麵係統的預付消費監管體係,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近年來,預付消費廣泛出現在健身、美發、培訓機構、餐飲等行業,然而,充值容易退款難,因商家倒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案例層出不窮。“中美健身”門店曾遍布城區錦發、鴻都、客都彙、萬達廣場等多個商圈,近年來,該品牌門店不斷縮減,於2022年10月底至11月初關閉最後一間健身店,諸多消費者索還私教費用或剩餘年卡費用無果,遂向法院提交集體訴狀維權。位於梅城萬達廣場附近的盤子美人館攝影工作室在開展“充值上分”活動收取顧客錢款後,也於2022年11月初突然關門,負責人“失聯”,消費者退款無門,紛紛投訴報案。
然而,消費者向政府部門投訴也並非順暢,往往難以找到主管部門,或反映後並無實效。而起訴維權之路又很漫長,不少消費者因金額較小而不了了之,自認倒黴。據了解,企業發行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前需進行備案。實際上,絕大部分商家未備案即私自發卡,雖涉嫌違規,但缺乏有效約束和監管。
“商家發行預付卡缺乏監管的關鍵在於,政府部門間的職能劃分不明確,出問題後,誰都不想管,不願管。”梅州市政協委員曾繁偉認為,須厘清各部門職責界限,加強部門合作,推動商務、衛健、教育、文廣旅遊等職能部門切實履行各自的監管職責。
在提案中,曾繁偉還建議實施信用監管,對違約閉門“跑路”的預付消費經營者,記入其信用檔案並向社會公示,限製違約當事人的相應權利,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係統”將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實施信用懲戒,並及時發布消費警示。
“可由市商務局牽頭建立一個第三方資金監管平台,依經營情況劃撥資金,這樣既可保證經營者正常經營,又能適當保護消費者權益。”梅州市政協委員、致公黨梅江區總支主委邱梅建議,還可探索設立保證金和預付卡履約保證保險製度,以備商家經營不善時向消費者賠付。“預付消費涉及商務、市場監管、公安等多部門,實踐中容易因多頭監管導致監管‘真空’等問題。為此,可參照北京、上海等地,盡快出台《梅州市預付卡消費管理規定》,從準入條件、經營要求、行為規範、資金監管、維權救濟等多維度對預付消費行為進行全麵係統的規範,多部門協同配合,使預付消費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都能得到有效監管。”(記者梁誌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