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李錦讓:城產融合建設嘉應古城步行區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02-10 10:08:43  瀏覽:-
字號:

    “認真聆聽完《政府工作報告》,倍感振奮。報告對嘉應古城的優化提升和保護性開發有兩處提及,其中從擴大消費的角度提到要在嘉應古城打造‘老字號一條街’‘非遺一條街’,建設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從經營城市的角度,也提出要在嘉應古城保護性開發‘5街20巷’……”市政協委員李錦讓提交了《關於城產融合建設嘉應古城步行區》的提案。

  嘉應古城是梅州作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區,如果從南宋淳祐年間算起,嘉應古城有近800年的曆史(直隸嘉應州的名稱誕生則從清雍正十一年即公元1733年算起)。

  李錦讓說,他提交該提案,就是希望政府和相關部門能夠進一步加大規劃保護力度,將嘉應古城打造成集非遺、文創、茶藝、特產、表演、展覽於一體的嘉應古城步行區,延續嘉應文脈,重煥老街光彩,不斷擦亮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同時,通過嘉應古城步行區打造,激活文化產業的各個要素,帶動消費購物和旅遊觀光,推動文化和產業融合發展,為梅州文化強市戰略從紙麵落到地麵打造真正的載體和抓手。

對於嘉應古城的保護性開發,李錦讓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要解決“古城不古”的問題。不能走進“修舊如新”的誤區,要積極挖掘散落在嘉應古城金山頂等附近民居內的古城牆遺址,修複一段古城遺址,以此為中心建設嘉應古城遺址公園,讓嘉應古城保留深厚古韻。

  二要解決“有城無門”的問題。恢複重建嘉應古城的東南西北門,要請古建築專家來考察論證,並指導相關部門按照曆史照片中的建築風貌進行複原,尤其可考慮重建為紀念文天祥而建的淩風樓和為紀念劉元城而建的鐵漢樓。

  三要解決“破壞性開發”的問題。做到分清職能職責,基礎性的項目交給政府來負責,保護性的項目交給專家來負責,商業性的項目交給市場來負責,政府不要大包大攬,不要越俎代庖。

  四要解決“資金活水”的問題。要擎起東亞文化之都、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以及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的大旗,向上爭取政策爭取資金,也可以研究通過政府專項預算、銀行融資或將嘉應古城保護性開發項目整體打包,進行項目招商,多措並舉引進資金來源的“活水”。與此同時,要分步驟實施,先要避開居民區密集地方,然後逐步擴大,直至打造成“古城區+古村落”的“一城兩坊”。(記者賴鋒 黃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