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龐博:多方聯動 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02-10 12:37:47  瀏覽:-
字號:

  我在教育行業工作已有十八年,我發現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囿於心理困境,甚至演變成心理疾病。《2022年國民抑鬱症藍皮書》在抑鬱症患者群體中收集了6670份有效問卷,調查發現,18歲以下的抑鬱症患者占總人數的30%;50%的抑鬱症患者為在校學生。無論由於什麼原因導致,這些心理健康問題都已經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亟需重視。

(圖片來源:掌上梅州  吳騰江 攝)

  近年來,國家和省、市均出台了一係列政策、采取了各種有效措施來應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各種層次、類型學校基本配備有心理老師、心理谘詢室等。這些良好措施實施背後,還是存在著社會層麵認知不到位,教育形式化的傾向,缺乏係統的課程體係和完整的教材體係,心理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結合當前實際,我建議家庭、學校、社會要充分聯動,逐步建立起“家—校—社”相結合的心理輔導網絡,對青少年們的心理異常情況做到早發現、早幹預。要加強頂層設計,建立科學有效的教育督導評價機製,進一步提升我市教育工作者們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要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納入地方教材目錄,讓一線教師有統一可用的教學指導用書。要鼓勵教師根據不同年級,進行相關課程設計,建立資源共享庫供各中小學課程教學使用。

  學校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學校要保障心理健康課的基本課時,杜絕隨意擠占課程的現象;要豐富心理教育活動形式,定期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開展評估,加強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既向家長宣傳心理問題預防知識,也提高家長的預防意識,家、校協力對心理波動較大的青少年給予更多關心。

  心理學是一門專業學科,針對學校較為缺乏專業心理教師的難題,建議由教育部門牽線搭橋,讓學校與相關專業學會、行業協會、心理援助專業機構、社工組織等建立聯係,借助外力共同解決青少年成長中的心理問題。(記者鄭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