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上午,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在市委禮堂舉行大會登台發言。市政協委員羅誌東代表市工商聯作題為《關於梅州市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的發言。

市政協委員羅誌東代表市工商聯發言。(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林翔 攝)
當前,梅州正全力打造蘇區融灣先行區,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市工商聯聚焦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專題調研,具體情況如下:
一、我市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業基礎薄弱,產業結構需進一步優化
企業發展規模整體較小、發展水平較低。產業結構“一產比重偏大,二產比重偏小,三產弱”,企業類型多為資源型、配套型產業,傳統產業占半數以上,缺乏先進製造業,尚無百億級企業、千億級產業,經濟發展後勁不足。
(二)企業投資意願弱,內強外引需進一步發力
梅州實體經濟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以往在人力、土地等要素資源方麵的傳統優勢正在減弱,人才、融資、物流成本等問題突出,企業運營成本不斷上升,雖然中小企業發展整體呈現上升趨勢,但發展速度慢和規模小現象普遍存在,嚴重製約梅州實體經濟發展。
(三)亚博网址链接 水平有差距,營商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
梅州的營商環境總體令企業滿意,在辦事方式、審批效率、政策滿意度等方麵,企業都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但在政務公開、審批環節等方麵,多數企業認為可以再進一步優化,真正讓企業能夠紮根梅州,做大做強。
二、有關建議
(一)以“鏈”為主,做大做優支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
一是要堅持工業強市,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按照綠色低碳發展的取向,做大做強煙草、電力、建材、電子信息、機電製造五大支柱產業以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力促梅州工業整體水平提檔升級。二是要大力鼓勵支持企業創新,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探索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實現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全麵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機製,把資源要素集中到國家鼓勵支持的產業上,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三是要發力招商引資,加快完善“產業鏈”。招商引資要朝著“補鏈強鏈延鏈”的目標招商,重點招引電子信息、機電製造、新能源、生物醫藥、先進材料、互聯網、現代物流等,不斷完善梅州工業體係產業鏈。
(二)明確方向,堅持以改革為根本動力激發內生動力
一是抓好蘇區發展機遇,用好用實政策。建議要以市級層麵舉辦蘇區政策學習培訓班,讓全市上下各級各部門把政策學懂研透,更要對接好企業發展所需,讓政策紅利惠及實體經濟。
二是做優現有發展平台,形成新的發展優勢。建議要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優勢資源和發展平台,加強政策宣傳、招商引資。充分發揮廣梅對口幫扶以及梅州與廣東三大自貿片區建立的自貿協同發展機製,找準梅州特色資源優勢做大做亮做優跨境電子商務模式,在謀劃發展“9710”(B2B直接出口)業務,重點推進“1210”(保稅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業務,提升“9610”(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業務上著重發力。
(三)持續發力,不斷優化我市營商環境
一是堅持“用戶思維”,持續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激活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和商事製度改革,著力打造懂企業、懂市場、懂群眾的廉潔高效陽光政府。
二是在做好政企溝通、建立專班服務企業的基礎上,建議設立營商環境紅黑榜定期公布,通過硬手段提升“軟服務”,提高政府部門主動服務、優質服務的意識,不斷優化我市營商環境。(記者李豔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