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謝芳代表民進梅州市委會發言:精準落實“雙減”政策 助推我市教育高質量發展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02-08 14:58:52  瀏覽:-
字號:

  2月7日上午,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在市委禮堂舉行大會登台發言。市政協委員謝芳代表民進梅州市委會作題為《精準落實“雙減”政策 助推我市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發言。

市政協委員謝芳代表民進梅州市委會發言。(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林翔 攝)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工作既是國計也是民生,在“雙減”政策實施一年後,民進梅州市委會先後到市教育部門以及廣州、河源等地,圍繞如何精準落實“雙減”政策,更本質地讓學生獲得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所需要的營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助推我市教育高質量發展開展調研。

  一、落實“雙減”政策情況

  (一)校內減負工作成效明顯。一是作業管理水平有新提升。我市出台了中小學作業設計與實施的指導意見,為“雙減”提供路徑指引。各學校圍繞減負、提質、增效的目標,細化作業管理,學生書麵作業總量和完成時間得到有效控製。二是課後服務工作有新舉措。全麵建立以學校主導的“基本托管”與“素質拓展”相結合的課後服務模式,課後服務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有需求的學生全覆蓋。全麵推行“5+2”模式,課後服務課程形式多樣,課後服務參與率較高。各學校結合特色學校創建,開設藝術類、文化類、體育類、科技類等興趣拓展服務課程,助力學生綜合素養培育。三是教學管理水平有新提高。學校建立了教學基本規程,注重強化教學管理、教研備課、教學評價,通過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保障了學生學業質量;加強了“減負提質”課題研究和課堂教學改革,促進了教學方式轉變。積極探索“雙減”背景下的教學評價改革,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發展狀況、體質健康發展狀況、學科教學質量狀況等進行綜合評價。

  (二)校外培訓機構管理規範有序。我市積極全麵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印發了《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方案》,緊扣校外培訓規範有序的重點任務高位統籌,多措並舉,通過部門聯動推進學科類機構壓減和預收費資金監管工作;嚴格監管,聯合“雙減”成員單位組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專項督查。

  二、存在問題

  一是評價體係、導向機製仍有待完善;二是學校專業老師配置不齊,課後服務場地和儀器設備不足;三是教師教學觀念轉變不到位;四是課後服務經費保障不夠到位,課後服務課程不夠豐富;五是校外培訓機構監管能力仍需加強。

  三、對策建議

  (一)科學完善頂層設計。市教育部門要做好“雙減”政策落實的係統性頂層設計,完善適應“雙減”政策的新課標指引、新高考和新中考導向、升學選拔機製體製等文件,構建多元評價體係,形成長效激勵機製。在頂層設計上改進對學校、老師、學生等的評價辦法,引導學生全麵發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全麵提高。引導學校、家庭形成“減負”共識,為“雙減”的深入推進具體部署,全力推進“雙減”落細落地落實。

  (二)加大中小學經費投入,優化中小學教師配置和場館設施建設。加大體育、藝術、科學場館等設施設備投入;招聘教師時設置更多體育、藝術、科學、心理學等素質教育專業老師崗位,滿足學生全麵發展的需要。

  (三)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健全作業管理機製。建立城鄉一體、高質量的義務教育課程教學教研體係,緊跟“雙減”要求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開展生動的課堂教學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全麵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學校要健全作業管理機製,使作業“減量增效”,探索運用“智慧作業係統”,為學生精準推送作業,提高針對性、有效性。

  (四)完善課後服務經費保障製度,豐富課後服務課程,滿足學生全麵發展需求。建議在堅持公益普惠原則前提下,探索政府和學校支持、家長合理分擔運行成本的做法。學校也要因地製宜開發有特色的課後服務課程體係,盤活資源,充分發揮文化館、博物館、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校外活動場所作用,以校本課程和興趣社團為基礎,開發出教育性與趣味性並重的課後服務課程,推動課後服務多元發展。

  (五)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監管能力。目前,各縣(市、區)成立了校外培訓機構監管科(股)室,但人力和隊伍專業能力不強;好些學校課後服務引進校外培訓機構,但各類校外培訓質量良莠不齊,缺乏評價標準。教育部門應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力度,協助建立統一的準入標準,製定服務價格上限,完善服務評價體係,規範服務內容,提升培訓機構服務質量。另一方麵,部門聯動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日常巡查監管,堅決製止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等違規培訓行為。(記者李豔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