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上午,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在市委禮堂舉行大會登台發言。市政協委員何柏俊代表市政協文化和文史資料委員會作題為《用活用好深厚文化資源 推動梅州蘇區振興發展》的發言。

市政協委員何柏俊代表市政協文化和文史資料委員會發言。(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林翔 攝)
習近平總書記對傳承紅色文化高度重視,強調“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係列重要論述精神,深入挖掘、用活用好梅州深厚文化資源,推動梅州蘇區振興發展共同富裕,我們在履職過程中圍繞用活用好梅州深厚文化資源特別是紅色文化資源等方麵議題,認真走訪調研,廣泛聽取建議意見,分析提出一些建議。
一、梅州紅色文化資源及保護利用情況
(一)紅色文化資源種類豐富。梅州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旅遊資源,是全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之一、全省唯一全域中央蘇區縣的地級市。目前,我市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9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3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63處);梅州市曆史建築名錄292處。2018年省委宣傳部公布了首批共54處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重點建設示範點名單,梅州市平遠縣紅四軍紀念館等3處遺址入選。
(二)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有力。近年來,我市各級各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紅色資源的修繕、保護、利用開發工作,成效明顯。一是編製發展規劃。2018年組織編製了《梅州市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總體規劃》,2019年4月印發了《梅州市紅色旅遊發展規劃(2018—2035年)》,2020年組織編製了《梅州華南教育曆史研學基地活化利用專項規劃》,把古驛道保護開發、教育研學基地建設與紅色文化緊密結合,把梅州文旅發展提升到更高新的水平。二是加大投入力度。2016年出台《梅州市修建革命舊址、紀念設施工作方案(2016—2018年)》,由市財政撥出3000萬元支持革命史跡的修繕保護工作。並從“紅色村”新農村示範建設等方麵爭取省財政的支持。三是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強化遊覽服務配套設施建設,豐富紅色旅遊景區景點遊覽內容;持續開展“廁所革命”,提高紅色旅遊景點的衛生服務。
(三)創新開發利用紅色資源。一是開創綠色客都紅色旅遊之路。打造紅色+綠色,走紅色生態旅遊之路;打造紅色+客家,走紅色文化旅遊之路;打造紅色+體育,走紅色運動旅遊之路。二是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利用三河壩戰役原址、中央紅色交通線等具有全國代表性的紅色文化場景資源,發展影視文化產業,打造梅州紅色文創商品。三是注重發展紅色培訓。助推梅州市委黨校、三河壩幹部學院、九龍嶂幹部培訓學院等加快建設;支持幫扶紅色培訓產業,申報全國中小學研學旅行基地、申報紅色研學旅遊目的地等。
二、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紅色遺址開發難度大,維護修繕資金需求大,資金缺口巨大;二是紅色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不夠,紅色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還處於起步階段,有待進一步發展。三是紅色資源開發急需政策扶持,我市在爭取相關扶持政策時難度較大,造成資金短缺。
三、利用深厚文化資源促進梅州蘇區振興發展的建議
我們要通過客家文化和紅色文化的跨界融合,打造共性與差異性並存的梅州特色紅色文化,探索蘇區發展“文化共融共生”的文化產業新業態、新增長點。
(一)弘揚紅色精神,激活內生動力。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思想內涵、價值理念和提煉升華其精神特質,激發幹事創業的源動力;要創作貼近生活的紅色精品,開展紅色文藝進農村活動;要規劃建設紅色文化數字化展示中心,發揮紅色文化的價值導向功能。
(二)依托古街改造,彰顯文化標識。以情景營造和互動體驗,推動紅色文化走進民眾,打造有時代特色的蘇區文化。通過促進鄉村振興、街區升級微改造,打造有曆史文化沉澱、地域人文特色的差異性紅色文化展示平台。
(三)打響文創品牌,構建產業業態。通過打造可移動的文創產品,讓紅色文化成為可觸摸、可觀感的物件;建立“文化+農業+旅遊+科普”為一體的“文旅共生”體係,塑造具有較高辨識度和影響力的紅色景區品牌。注重培育文化產業新業態和新增長點,探索建立以知識產權(IP)為基礎的紅色文化產業新形態,推動客家文旅與紅色文化的深度融合,通過整合全域文化資源實現多元化增值,推動梅州蘇區振興發展共同富裕。(記者劉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