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上午,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在市委禮堂舉行大會登台發言。市政協委員趙嚴君代表民革梅州市委會作題為《關於後疫情時代我市旅遊業發展的建議》的發言。

市政協委員趙嚴君代表民革梅州市委會發言。(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林翔 攝)
旅遊產業是我市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市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黨的二十大精神就是發令槍,黨代會要求就是指揮棒。梅州民革就後疫情時代我市旅遊業發展,及時開展調研,為梅州蘇區振興積極建言獻策。現將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一、梅州旅遊產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旅遊產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域旅遊呈點多麵廣的喜人態勢,旅遊項目建設如雨後春筍,旅遊市場開拓形式多樣,旅遊經濟不斷壯大。
疫情前的2019年,全市旅遊接待人數4990.1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50.02億元,全省排名第九,占全市GDP的半壁江山,帶動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了城市形象,進一步宣傳了梅州,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
二、梅州旅遊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同質化現象突出。我市各大景區之間同質化現象突出,玻璃棧道、鐵索橋、呼喊泉等較多重複。如人口僅20多萬,麵積僅0.14萬平方公裏的平遠縣就有3處玻璃棧道,旅遊產品雷同,缺乏引導。
(二)產業模式過於傳統。我市的旅遊項目主要還停留在人工造景,千景一麵,缺乏地方特色,缺乏文化內涵;市場開拓發麵主要停留在旅遊推介會的模式,圖片+文字的形式,缺乏與互聯網、視頻直播、流量和大數據的結合;旅遊形態還停留在遊山玩水觀景的1.0時代,缺乏產業鏈的拓展延伸。
(三)旅遊產品過於單一。我市的旅遊產品總體還停留在傳統的團隊遊,以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的觀光遊為主。體驗式、沉浸式旅遊產品不多,旅行式、旅居式旅遊產品很少,跟當前的旅遊消費理念存在較大差距,產品與市場脫節,無法滿足人們對高品質旅遊的需要。
(四)旅遊項目重資產投入大。近年來,我市旅遊項目建設高歌猛進,但大部分項目投資都動輒幾千萬、甚至數億,資金使用成本和壓力較大,尤其是疫情以來的三年,經營慘淡,重資產運作帶來的金融風險和經營壓力給企業帶來窘境。
(五)旅遊產業鏈短。我市的旅遊景區大部分以遊為主,其次是吃,住、行、購、娛欠缺。產業鏈要素不全,不但無法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更影響了遊客的旅遊體驗。
三、梅州旅遊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突出個性化,引導行業錯位發展。同質化是我市旅遊產業的突出問題,導致行業競爭內卷,遊客選擇困難。文旅部門要組織各旅遊企業,分析行業資源優勢,判斷行業發展特點,結合旅遊市場需求,舍短取長,擇善而從,引導企業錯位發展。
(二)深耕新群體,靶向發力開發市場。一是發力“泛研學族”。我市有在校中小學生近64萬人,是一支龐大、穩定且可持續的旅遊消費群體,將研學遊項目做優做精,既能提升中小學生的研學質量,又能激活旅遊市場,相得益彰。二是發力“Z世代族”。Z世代年輕人是當前旅遊市場消費主力,我國現有2.6億“Z世代”人口,他們敢消費,占據整體消費力的40%;他們愛旅遊,每年旅行2-3次的人群占比45.34%。誰贏得了Z世代,誰就贏得了未來。三是發力“銀發族”。“十四五”時期,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老年人崇尚消費主義,有錢花,敢於花, 2022年,60歲以上人口的消費上漲了23%,銀發經濟方興未艾。老年人有錢、有閑,是旅遊消費市場的生力軍,退休旅遊的市場發展潛力大,前景好。四是發力“300公裏半徑族”。我市300公裏半徑內主要有廈漳泉地區、潮汕揭地區、海陸豐地區及珠三角東部地區等,這些地區與梅州有文化不同、環境不同、人口眾多、經濟相對發達等特點,旅遊消費能力強,旅遊資源互補性強。針對這類群體,打造他們的周邊遊、周末遊的目的地,將是一大增長極。
(三)適應新業態,豐富旅遊產品類型。疫情的三年,旅遊業態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旅遊形態在迭代升級。自駕遊、周邊遊、周末遊、輕旅遊、輕度假、沉浸遊、旅行遊、體驗遊等新形式不斷呈現。新業態下,旅遊產品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應科學定位,精準市場,瞄準屬於自己的客戶群,精細化管理,精致化運作,深耕某一領域,將產品做精,做出品牌,做到本地人常來,外地人想來,新遊客還再來,老遊客帶人來的火熱景象。
(四)挖掘新創意,反向旅遊突圍逆襲。一份螺螄粉帶火柳州,一曲《成都》帶旺成都!我市要在關注人群最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上下功夫,如在擦亮球王故裏、世界長壽之都、國際慢城、南國牡丹等全國少有的金字招牌上下功夫,挖掘新創意,順應新趨勢,擁抱互聯網、大數據,打造令人神往的旅遊城市,打造目的地旅遊勝地。
(五)鼓勵小投入,效益為王助力振興。堅持從投入思維轉向產出思維,資源要素要集中到“打糧食”項目上。我市應結合我市現有景區資源、農業、美麗鄉村及文化資源,順勢而為,鼓勵小投入進行景區升級,讓有限的資源產生最大的效益。這既符合當前經濟形勢,又符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產出思維和“打糧食”要求。
(六)發放消費券,鞏固“300公裏半徑”。300公裏半徑是人們周邊遊、周末遊主要考慮的區域,也是可重複消費的群體,是需長久經營的群體。可針對300公裏半徑內來梅旅遊的客人,根據不同的消費情況,發放金額不等的旅遊消費券,鞏固“300公裏半徑”遊客群,吸引客人重複消費,帶動更多的客人來梅旅遊。(記者劉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