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徐婉玲代表致公黨梅州市委會發言:加速中藥材基地建設 打造客家“中醫藥+長壽”品牌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02-08 14:17:17  瀏覽:-
字號:

  2月7日上午,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在市委禮堂舉行大會登台發言。市政協委員徐婉玲代表致公黨梅州市委會作題為《加速中藥材基地建設  打造客家“中醫藥+長壽”品牌》的發言。

市政協委員徐婉玲代表致公黨梅州市委會發言。(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林翔 攝)

  我國中醫藥發展源遠流長,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中醫藥產業是我國獨具特色和優勢的產業之一。中藥材根據其生長地域區分為北藥和南藥。梅州南藥資源豐富,是“世界長壽之都”,致公黨梅州市委會通過深入了解我市中藥材基地建設現狀,探討打造客家“中醫藥+長壽”品牌科學性和可行性。

  一、梅州南藥產業的發展基礎

  (一)政策基礎。自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中醫藥大會及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關於加強中醫藥傳承發展的講話以來,梅州市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和發展迎來新機遇。

  (二)生長環境及種質資源基礎。梅州市是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全域生態環境優越,空氣清新,山清水秀,地處亞熱帶,非常適合大部分南藥的生長環境要求。

  (三)群眾基礎和中醫文化基礎。客家中醫藥文化基礎深厚,梅州具有悠久的客家中醫藥文化傳統優勢,廣大老百姓素有“信中醫、愛中醫、服中藥”的傳統。

  二、梅州南藥的產業發展現狀

  (一)南藥資源豐富。根據《梅州市誌》記載:全市共采集中草藥503種,經鑒定而編入《梅州地區中藥資源名錄》中的中草藥品種437個,其中植物藥401種,動物藥31種。

  (二)市委市政府重視。梅州市委、市政府充分把握市場前景及世界逐漸認可中醫藥的態勢,把發展中藥材生產列入我市重點發展的“八大”農業之一,各縣因地製宜種植中藥材。

  (三)產業發展勢頭興盛。一是種植規模龐大,二是培育了一批產業主體,三是形成“一條龍”串聯產業鏈條。

  三、當前產業發展存在困難

  (一)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前幾年國家和省相繼出台有關中醫藥產業的扶持政策,但是由於梅州市中藥材企業剛剛起步,經營主體小、散、弱,達不到扶持條件,很難得到政策的扶持。

  (二)中藥材生產總體水平不高。由於存在基地設施條件差,人才缺乏,技術力量薄弱,市場開拓能力不足等問題,造成中藥材種植產量較低,品質較差,效益較低。

  (三)產業利益保護機製不健全。企業與農戶之間未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會受市場等因素影響,雙方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四)產業整體實力低下,發展後勁不足。

  (五)食藥同源生產許可時間短。我市目前的中藥資源名錄中僅有鐵皮石斛和靈芝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且試點工作周期短,僅1年的時間。試點結束後,試點企業必須立即停止生產,嚴重挫傷企業發展食藥同源的積極性。

  四、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強化科學規劃,走梅州特色南藥產業發展道路。麵對我國南部各省區大興發展南藥的形勢,我市必須走特色南藥發展道路。要根據本地的實際,充分發揮山區地理、氣候、生態、土地等資源優勢,圍繞市場,突出“特”字,加快建設具有本地特色的南藥生產基地。在確定南藥主產區的同時,因地製宜,在各縣(市、區)選準品種,進一步確定發展方向。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科學規劃區域布局,根據每個地區資源特點和植物生長習慣,劃分區域進行特色品種種植。積極培育特色南藥龍頭企業,並以此為突破口,帶動和促進我市南藥的創新發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完善產業利益機製。建議政府在資金、信貸、稅收、科技創新研發、營銷平台建設等方麵加大對中藥材企業的扶持力度。對中藥材品種引進、試種、種苗繁育、示範基地建設和技術培訓以及中藥材流通企業倉儲建設等給予資金扶持。由市委、市政府牽頭,推動健全公司與農戶的利益機製,促使企業與農戶之間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培育和建立農業龍頭企業,推進南藥產業化經營。

  (三)發展藥食同源產業,將中醫藥融入民眾健康生活。藥膳作為傳統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的結晶,在我國飲食文化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梅州人民鍾愛藥膳養生,在南藥發展建設中為充分發揮梅州人民飲食特點,我市目前的中藥資源名錄中鐵皮石斛和靈芝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且有一定開展規模種植。建議大力發展藥食同源的中藥材種植,推動保健食品及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同時積極向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申請繼續延長《廣東省對鐵皮石斛、西洋參、靈芝開展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管理試點工作方案》執行時間,以促進鐵皮石斛、靈芝等產業的發展。建議鼓勵扶持觀賞性較強的種植基地,積極開發潛在的旅遊價值,同時試點開發基地種植藥膳體驗館,讓遊客大飽眼福後能盡享口福。

  (四)打造梅州南藥品牌,加大宣傳力度。一是實施南藥標準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設,結合梅州市全域旅遊發展需要,因地製宜,選擇觀賞性高、經濟價值高的南藥品種,對沿路沿河、山峰山穀規模化種植。二是加強研發特色南藥新產品(包括保健品、化妝品等),繼續支持興辦南藥飲片加工廠,提高南藥附加值。三是搭建南藥產業發展集群,解決經營主體在種質資源保存、產業配套、基地規劃、包裝設計、品牌推廣等全產業鏈遇到的各種問題,綜合搭建起科研加工、機械、金融、智慧流及線上線下銷售平台。四是積極組織或參加產品推介會、南藥博覽會,開拓國內外市場,打響“梅州南藥”品牌。(記者李豔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