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上午,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在市委禮堂舉行大會登台發言。市政協委員周運賢代表港澳委作題為《關於梅州主動融入橫琴粵澳深合區促進先進製造業高質量的建議》的發言。

市政協委員周運賢代表港澳委發言。(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林翔 攝)
根據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廣東省、梅州市經濟數據對比,2021年、2022年梅州市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均明顯低於廣東省平均水平。這意味著,梅州先進製造業發展受到土地資源不足、產業基礎薄弱、“高精尖缺”人才緊缺等內部資源環境條件限製,內生動力不足導致增速放緩。
梅州作為粵北山區,在地理位置上缺乏優勢,要促進先進製造業發展,關鍵是要“揚長避短,優勢互補”,積極對接廣東省其他區域外部資源環境條件,借助外生動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目前,“蘇區+灣區”疊加政策推動梅州融灣促發展,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條件、良好的政策環境、開放融合的社會人文環境為梅州對接外部資源環境條件奠定了基礎。因此,建議:
一、加強與橫琴“一園兩城”飛地式合作,擴大融灣朋友圈。
一是強化梅州與橫琴在政府、協會、企業等多維度的互動連接,利用橫琴平台和澳門窗口共建國際化產業基地,包括與澳門、橫琴合作共建產業園,尤其是引進由澳門資本發展的中葡國際貿易中心和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等產業孵化和加速平台,實現各分園之間的有機聯動,帶動梅州當地傳統貿易數字化轉型。
二是推動橫琴、澳門創新事項在梅州複製推廣,從商事登記便利化、普惠信貸支持、通關便利化改革等方麵推動梅州—橫琴互動連接。同時,將橫琴在中央級政策紅利下進行科技創新,在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領域取得的發展經驗共享到梅州,複製橫琴製度創新成果及案例,激勵引導橫琴和澳門的龍頭企業、重點企業到梅州參與建設,夯實梅州的製造業和科技產業基礎。
三是擴大融灣朋友圈,加強與廣州港及汕頭、漳州等周邊港口城市合作,搶抓廣東布局“一核兩極”三大港口集群機遇,支持梅州國際無水港建設,打通鐵海聯運通道,提升港口樞紐運行效率,加快與沿海經濟帶東翼及粵閩浙沿海城市群的產業對接,實現區域聯動發展。
二、承接橫琴配套產業,共建融灣特色產業集群。
一是利用梅州豐富的中醫藥資源,發揮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中醫藥質量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橫琴設有分部的優勢,以橫琴粵澳中醫藥產業園為支撐,引導梅州當地中醫藥資源加強與澳門合作,推動梅州一批中醫藥和生物醫藥商品在澳門審批和注冊,並在橫琴進行國際性研發和轉化,爭取使用“澳門監造”、“澳門監製”或“澳門設計”標誌,培育梅州中醫藥製造業的國際化自主品牌。
二是依托梅州南藥種植資源和產業發展基礎,建設以養生保健、中醫藥文化展示為主的康養度假主題酒店和中醫藥科技創意博物館等示範性項目。積極對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政策,對從澳門引進、符合梅州標準的國際醫療、藥品予以支持,同時參照澳門醫療體係,在梅州發展具有國際水平的醫療服務、藥品供應,開設特需門診、特需病房及康美服務,打響“世界客都·長壽梅州”品牌。
三是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利用澳門窗口和橫琴平台引進先進的國際醫療設備及器械製造技術和產業,用好澳門債券市場、吸引澳門資本及國際資本參與梅州建設和相關產業,同時幫助梅州優質企業通過橫琴利用海外利率低的澳門窗口進行海外融資。
三、強化先進製造業人才支持。
一是強化市場化人才評價機製,靈活引才、科學用才,按照3:5:2原則配置高精尖缺技術人才、實踐人才和複合型管理人才,建設更加公平、可持續發展的勞動力結構。
二是完善人才在梅州工作的生活、子女教育、老人贍養扶持製度,對願意在梅州安家立業的先進製造業技術人才,給予資金、住房、子女教育、醫療便利等便利政策,從而招的到人、留得住人。
三是與橫琴產學研機構共建產教融合體係,在梅州優選部分社區和高中,建立先進製造業人才培養示範點,為社區內願意從事先進製造業並具備一定技術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的人員,以及意願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高中準畢業生提供公益性技術、實踐指導培訓,培育一批紮實的先進製造業人才後備力量。(記者李豔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