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批又稱銀信,是海外華僑華人給中國國內僑眷的書信與彙款的合稱,是海外華僑給國內僑眷寄錢、寄信的途徑。僑批資源是僑鄉曆史的述說者和僑鄉記憶的珍貴遺產,是僑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我市作為著名僑鄉和僑資源大市,僑批、銀信等僑鄉文化資源和載體非常豐富。

(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高訊 攝)
2020年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汕頭參觀僑批文物館時強調,要保護好“僑批”文物,加強研究,教育引導人們不忘近代我國經曆的屈辱史和老一輩僑胞艱難的創業史。2022年11月4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就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進行研究部署,專門提到“要保護好管理好研究好‘僑批’文物,深入挖掘蘊含其中的誠信觀念和家國情懷,讓‘僑批’煥發新的活力”。
這讓作為一名僑務工作者,我深感“僑批”保護利用在做好新時代僑務工作的重要性。近年來,我與多名僑界委員經過多輪次的調研、摸底,發現目前我市僑批資源主要依托民間力量收藏和管理,僑批檔案的所有者、收藏主體、保管區域呈現多元化特點,各收藏主體的保管條件和措施存在差異,僑批檔案的活化利用無法進行統籌規劃和管理等問題,並研究討論了省內僑務大市汕頭、江門等地市在僑批資源保護利用方麵的主要做法。於是,我與多名僑界委員立足我市僑批資源保護實際,結合其他地市的經驗做法,聯名提出了《關於依托梅州市華僑博物館打造梅州市僑批分館的建議》。
建議參照省內同為僑資源大市的汕頭、江門等地做法,由政府主導,依托梅州市華僑博物館的場館資源,打造梅州市僑批分館,規範開展僑批資源保護、展陳、管理和活化利用等工作,留住僑鄉記憶,進一步擦亮梅州“華僑之鄉”品牌。以此來建立起海外僑胞與家鄉的情感聯結,用鄉情維係僑情,吸引海外僑胞回梅觀光、投資置業,這也有助於凝聚僑智僑力、引進僑企僑資,為梅州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僑界力量。(記者林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