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齊亮相、醒獅鬧新春、非遺美食展……春節期間,我市充分發揮地方特色,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出係列文化惠民活動,營造喜慶濃厚的節日氛圍,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市民參與非遺進萬家文化惠民展演暨新春遊園活動。(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連誌城 攝)
文化大餐雲上享
足不出戶長見識
“早在殷商,甲骨文中便已有‘兔’字,並有很多刻寫之法……”近日,市劍英圖書館在微信公眾號發布了“日出新卯 春暖兆福”2023年新春典籍線上文化展,涵蓋了“兔”字的演變、除夕、祭灶、元旦朝賀等內容,讓廣大讀者在書香中了解內涵豐富的春節習俗。市劍英圖書館副館長李夢霞介紹說,該館開展了“書墨飄香 悅享新年”“網絡書香·閱見美好”春節傳統文化專題數字閱讀推廣、“新年新朝氣·詩中憶年俗”競答等係列文化惠民活動,廣大市民可通過“梅州市劍英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參與活動,培養閱讀興趣,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市文化館則以“非遺”為主題,開展“兔”氣揚眉、“非”你莫屬——梅州非遺美食線上展覽,從全市現有417個非遺代表項目名錄中挑選有關美食類項目進行分類梳理,涵蓋圓圓粄粄端上來、騎樓老街藏記憶、一村一味一鄉愁、客家豆腐文化、客家酒文化、客家茶文化等係列專題。此外,市文化館還在線上展播展示首屆梅州市群眾文藝彙演暨客家文化非遺藝術周優秀原創音樂、舞蹈作品15個和優秀群眾文藝節目14個,包括歌伴舞《祖國萬歲》、旗袍秀《謫仙》、傳統舞蹈《馬燈舞》等。市民陳曉樂通過“梅州市文化館”微信公眾號參與了上述線上活動。“足不出戶也能了解非遺美食,欣賞精彩表演,既長見識,又豐富了假期精神文化生活。”陳曉樂說。
線下活動人氣旺
歡度春節喜慶多
昨日下午,市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在梅城院士廣場開展2023年“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文化惠民活動。隨著獨具特色的恭賀新春歌曲《山歌聲聲賀新春》唱響,活動拉開帷幕。之後,歌曲《回家吃頓團圓飯》、琵琶與舞蹈《雨碎江南》、山歌表演唱《鄉村振興處處春》等精彩節目輪番上演,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觀看。“活動分9場次,在9個不同的地方進行演出,有歌舞、小品、朗誦、相聲等豐富多彩的節目。”市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昨日的梅縣區石坑鎮亦是熱鬧非凡,“齊歡接卯春·獅舞迎新年”醒獅活動現場,表演者紮馬步拿起獅頭,跟著鼓點舞動起來,時而高高躍起,時而翻滾撲地,或憨態可掬,或勇猛威嚴,博得現場群眾陣陣掌聲和喝彩聲。“在嶺南民俗中,醒獅是驅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節慶或有重大活動,必有‘鑼鼓一響,黃金萬兩’的醒獅助興。”石坑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鎮一直有醒獅鬧新春的習俗,以最傳統的方式向石坑人民拜年,為廣大群眾帶來更濃厚的年味。
文化惠民演出吸引眾多市民觀看。(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林翔 攝)
市民在市非遺展示館參觀,感受梅州非遺的獨特魅力。(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林翔 攝)
此外,春節期間,中國客家博物館、市非遺展示館、華僑博物館等展館不打烊。“瑤嶺長歌——瑤族文化展”“弘揚僑鄉紅色傳統 賡續艱苦奮鬥精神書畫篆刻展”“弘揚風眠精神——梅州市中國畫學會首屆作品展”等文化展覽持續展出,市民群眾可網上預約免費參觀。(記者 張瑩娜 吳麗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