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當空灑銀玉,又是一年中秋至。
飄香四溢的炸煎圓、軟糯甜蜜的豬腸糕、口味多樣的月餅……距離中秋節不到一周的時間,節味愈發濃厚。在梅州人過中秋節的習俗裏,總是少不了這些小吃糕點,因為它們寓意著紅紅火火、甜甜蜜蜜。
豬腸糕頗受歡迎,回鄉的客家人特意前來購買。 南方+ 何森垚 拍攝
在梅州,豬腸糕是中秋佳節必備的傳統美食。豬腸糕,沒有豬肉也沒有豬大腸,它是一種用熟糯米粉加糖漿、少量香蕉露壓製成形似豬大腸的糕點。“口感軟糯香甜,吃起來有韌性,是客家人中秋佳節的必備甜點。”市民陳歡說,這也是許多在外客家人難以忘懷的故鄉味道。
豬腸糕用料是熟糯米粉、糖漿和少量香蕉露。 南方+ 何森垚 拍攝
月很圓,糕更甜,一塊簡單古樸的豬腸糕,是客家人傳承了百年的深沉文化和情愫。
“老板,還有豬腸糕嗎?”“有,要多少?”……位於梅州老城區的油羅街上,彩燈高掛,兩邊的店鋪擺賣著中秋節時令食品,擁有四十年老字號的油羅後廠熱鬧非凡,前來選購糕點的客人絡繹不絕。
數名師傅圍坐在一起,忙著揉麵、搓團、切分,分工井然有序。 南方+ 何森垚 拍攝
豬腸糕被捏成長條狀,形似豬大腸而得名。
“‘油羅後廠’因為前是店麵、後邊就是加工廠而得名,我們自主生產的產品有二十多種。”在店主謝迅的帶領下,記者一行人來到油羅後廠的三樓加工廠。在樓道間,就聞到陣陣的糕點香味彌漫在空氣中,令人垂涎欲滴。
眼前白亮亮的豬腸糕,它不僅僅是食物,更承載著客家人祈願團圓美滿之情。
師傅將糯米團揉搓後切分,再揉捏成長長的一條。 南方+ 何森垚 拍攝
從謝迅記事起,家裏就有過節吃豬腸糕的傳統,一直傳承至今。他告訴記者,“糕”與“高”是諧音,民間有百事皆高之說,每逢時令節氣都要打糕吃糕,寓意步步登高,同時“腸”與“長”也是諧音,寓意長長久久,討個好彩頭,中秋節吃豬腸糕便有此佳意。
簡單質樸的豬腸糕,是客家人傳承百年的“老味道”。
記者在製作間看到,數名師傅圍坐在一起,忙著揉麵、搓團、切分,分工井然有序。據介紹,製作豬腸糕時,將一定比例的熟糯米粉與糖漿一起攪拌均勻,變得越來越粘稠,緊接著,師傅將糯米團揉搓成長長的一條,再切分成一小段。
店家們忙著包裝,一包包新鮮出爐的豬腸糕被拿到售賣區。 南方+ 何森垚 拍攝
“雖說製作流程不複雜,但作為客家傳統食品,如今還堅持用純手工製作的並不多見。”謝迅說,他們家的豬腸糕也被授予“廣東名小吃”稱號,記者在店內發現,“豬腸糕”頗受歡迎,短短10分鍾,貨架上的豬腸糕快要一掃而空。
臨近中秋,前來選購糕點的客人絡繹不絕。 南方+ 何森垚 拍攝
“臨近中秋,我們早上6時就開門營業了,一直到晚上10時才關門,最近幾天豬腸糕都是供不應求,每天的產量有1000斤。”謝迅說,不僅實體店麵銷售量增加,也有不少新老顧客通過微信發來訂單,這份屬於家鄉的節味依然是他們的“心頭愛”。
天上月圓,人間團圓。“一家老小,嚐月光糕、吃豬腸糕、剝梅州柚、泡嘉應茶,今年的中秋又是美好的團圓夜。”65歲的市民鍾伯拎著剛買的豬腸糕,他說,客家人的中秋節就是這樣簡單又溫馨。
月圓夜,泡上一壺熱茶,切一盤豬腸糕,一口甘甜一口軟糯。(記者汪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