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6月16日,梅州全市349個省定相對貧困村、53180戶145032名建檔立卡相對貧困人口全部達到退出標準,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全麵完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梅州如何強優勢補短板、求突破勇爭先,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兩會”期間,不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此建言獻策。
注重總體謀劃
統籌做好銜接
敲起脫貧攻堅得勝鼓,再譜鄉村振興幸福歌,重在謀劃,關鍵在行動。“總的來說,我們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總體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健全精準跟蹤、返貧致貧監測和動態幫扶機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市政協委員、市扶貧工作局局長羅偉章說。
如今,梅州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麵完成,349個省定相對貧困村基本建成新農村示範村,帶動全市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農村麵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但是,我們要清醒認識到,梅州山區農村的發展基礎還不牢固,從‘大扶貧’邁向‘大振興’,應統籌做好體製機製、政策、規劃等方麵的銜接。”羅偉章表示,一是資金投入不減,確保資金投入與鞏固脫貧成果同實現鄉村振興相匹配;二是做好產業銜接,推動產業扶貧到產業振興,實現長效化、可持續;三是誌智雙扶,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培育新型農民,促進鄉村人才振興、文化振興。
羅偉章還提到,強化鄉村建設行動,持續推進新農村示範村創建工作,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提高鄉村善治水平;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麵領導,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幹部隊伍。
推動產業振興
加大公共投資
發展產業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直接銜接點,不僅防止農戶返貧,更支撐鄉村全麵振興。“要繼續深化產業幫扶,健全持續增收的長效機製,著重以資金、科技、服務為紐帶,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係和農業現代化政策環境建設,將創新賦能於田間地頭。”市人大代表、五華縣轉水鎮黃龍村黨支部書記鍾兵說。
市政協委員、廣東美之臣化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衡禮認為,推進鄉村振興,要突破“空心村”瓶頸。改變農業弱勢產業地位,便是解決“空心村”問題的治本之路。他提出:“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礎上,組織專家學者研究各地農村發展的方向和定位,立足當地優勢,合理開發農業資源;要出台具體的政策措施,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給予傾斜和支持,通過農村產業發展吸引人才、留住勞動力。”
“我們還需注意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僅是鼓起‘錢袋子’,還要以提升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質量為價值取向。”鍾兵提出,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並進一步加快推動公共服務下沉到村,加快縮短城鄉差距。
陳衡禮對此頗為讚同。他說:“農村公共投資不足造成農村經濟發展滯後,促使‘空心村’出現,影響鄉村振興進程。我們要加大對農村的公共投資力度,通過改善出行、通訊、休閑等方麵的設施條件,提升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麵的福利保障,確保農村發展有活力、農民生活更安定。”
樹立文明鄉風
提振精神幹勁
“以前,鄉親們一入夜就沒地方去,打麻將成為唯一的消遣。這兩年,村裏先後建起兩個小廣場,跳舞運動成了新風尚,大夥兒在鍛煉身體中加強了交流、促進了感情,思維方式也得到轉變。往日常見的吵架、爭執,如今變成了‘願意聽你說,願意跟著走’,相信農村發展會越來越好的。”市人大代表、平遠縣泗水鎮泗水村村民王滿秀說。
隨著脫貧攻堅的全麵完成和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梅州農村營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發展格局,鄉風文明顯著提升。但是,致公黨梅州市委會在集體提案中表示,一些鄉村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的力度仍不夠。建議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建立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各部門分工落實的工作機製;健全城鄉一體化的現代公共服務體係,以政府為主導投入資金,合理規劃布局,加快推進鄉村移風易俗。
在《發揮新鄉賢在梅州鄉村振興工作中的作用》提案中,致公黨梅州市委會提到,要重視並發揮“文鄉賢”“德鄉賢”“草根鄉賢”熱心公益、樂於奉獻、奮發拚搏的先進帶頭作用,宣揚優良的家規家風和村規民約,消除低俗文化的不良影響,推動鄉賢文化植根鄉土、滋養鄉村、引領鄉風。
王滿秀建議,各級黨委政府要不斷完善文體休閑基礎設施,進一步將鄉風文明建設由鎮深入至行政村、再滲透進自然村,提振村民精氣神,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力量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