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代表聽取報告時熱烈鼓掌。(鍾小豐 攝)
優化營商環境無止境,持續深化改革促發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要重點抓好的八方麵工作中,其中一項就是“全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內容包括“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如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成為參加我市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他們紛紛在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配套設施、加大扶持政策助力產業發展等方麵建言獻策。
政府服務再優化
企業發展添信心
不少代表、委員認為,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深化亚博网址链接 “一網通辦”,是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提高政府服務效能的具體要求,是優化營商環境必不可少的基礎。
市人大代表、市亚博网址链接 數據管理局局長劉彩波表示,今年要進一步發揮數字政府一體化平台的支撐牽引作用,以點帶麵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證照聯辦等領域改革,實現審批提速增質。同時,不斷提升“粵省事”“粵商通”“粵政易”移動亚博网址链接 能力,在與福建省龍岩市、江西省贛州市和粵東地區實現跨域通辦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服務範圍,增加服務事項,全麵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的便捷度、體驗度和滿意度。
“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為優化政府服務打下基礎,深化“放管服”改革則是提升營商環境的重要推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落實減稅降費助企紓困政策,千方百計保企業,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這引起不少代表、委員的共鳴。
“去年,我市通過減程序、減時間、降成本、優服務等舉措,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出台了係列政策支持企業,通過減稅降費、消費扶貧等模式,讓農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倍增。”市人大代表、五華縣彩雲百香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謝思雲說道。
市政協委員、平遠縣仕達木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國才表示,去年,相關部門在稅收減免、社保費用核減及主動上門服務等方麵給予企業貼心幫助,作為產品主要出口美國、歐洲等地的公司負責人,他切身體會到梅州營商環境的進一步優化。他認為,國家政策支持力度大,政策宣傳到位,服務及時對接,能讓企業發展更有信心、“輕裝”前行。
配套支持再加碼
產業升級注動能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隻有更好。不少代表、委員表示,持續加大政策支持,以更完善的配套建設和更有力度的政策落實、更有溫度的服務,推動深化“5311”產業體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助力梅州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
“優化營商環境,要著力全麵優化提升全市政務環境、市場環境、設施環境、要素環境、社會環境和法治環境。”市政協委員、市工商聯專職副主席楊祥銳建議,要持之以恒推動助企紓困政策落實,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公平競爭環境,以包容審慎監管理念對待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推動經濟創新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
梅州是農業大市,對於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壯大特色現代農業發展,不少代表、委員也提出“金點子”。“梅州在政策和空間布局中、在美麗鄉村規劃上,有較科學的謀劃,以生態為底色創造了良好的鄉村旅遊條件。‘禾肚裏’民宿從項目落地到運營隻用了八個月時間,充分體現了梅州良好的營商環境。”市政協委員、禾肚裏品牌創始人鄭春桃建議,為支持實體企業穩定發展、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發展,政府應通過政策扶持、財政補貼、資源集成等方式進一步推動梅州民宿產業及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比如,相關部門可完善鄉村旅遊公共設施配套、以企業及市場需求為導向出台相關政策、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等方式,助力企業解決實際難題,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市人大代表、五華縣彩雲百香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謝思雲希望,政府部門在研究製定政策時多向農業傾斜,放寬農業用地審批,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助推農業與鄉村產業發展。加大消費扶貧力度,通過直播帶貨等方式,進一步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幫助企業和農戶把農產品賣出去。同時,進一步深化行政服務改革,簡政放權,探索縣級行政服務下沉到鄉鎮,解決偏遠鄉鎮企業和群眾辦事遠、辦事難的問題。此外,加大財政資金、廠房用地支持,扶持有意向的企業建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的冷藏庫和果汁加工廠,延伸農產品產業鏈,提升產業效益。
對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方麵,省市縣三級人大代表、廣東富大陶瓷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主任黃誌超表示,基礎設施的持續優化是關鍵。以富大陶瓷為例,隨著大潮高速的開通,使其與潮州陶瓷、德化陶瓷產業帶的時空距離進一步拉近,更好地促進陶瓷產業振興發展。他建議,我市優化交通基礎設施的同時持續優化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不斷增強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此外,相關部門繼續加強各項產業發展平台、創新平台的建設,逐漸破解我市產業發展“卡脖子”難題,促進貨物國際大循環,營造更優的創新創業營商環境,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便利企業融資是優化營商環境的一項重要舉措。市人大代表、市女企業家協會五華分會會長巫飛玲表示,疫情影響下,不少中小微企業麵臨資金難題,稅務部門與銀行機構深化“銀稅互動”,讓企業通過納稅信用能夠更快捷更方便獲得貸款支持,經驗值得借鑒。她建議,相關部門可與銀行機構探索、創新信貸產品,讓企業在設備更新、技術升級、人才培養等方麵得到更強的資金保障,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推進新興產業加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