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梅州互聯網創新中心”“互聯網產業發展政策”“構建互聯網產業發展生態圈”……連日來,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等在審議和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紛紛對報告中提出的“發展互聯網產業和數字經濟”這一新興產業規劃發出共鳴,點讚稱:“梅州發展互聯網產業正當時!”
代表:梅州地區已有基礎和發展氛圍
市人大代表、互聯網品牌企業“藥材網”創始股東何思偉在分組發言時表示,梅州地區已經有堅實的互聯網產業基礎和濃厚的發展氛圍,尤其是梅州興寧籍在外從事互聯網產業的鄉賢已經足以自成一條互聯網生態產業鏈,這些資源將是我市發展互聯網新興產業的最大優勢。何思偉認為,發展互聯網產業既沒有汙染,也沒有對大量用地的需求,反而在總體稅收貢獻方麵能為地方經濟提供非常大的支持。他舉例說:“互聯網企業往往集聚的是高科技人才,一般工資待遇都比較好,如115科技原來在東莞200多人的企業規模時,一年能為東莞地方貢獻2000萬元的稅收,鄉賢企業4399網絡則一年能為廈門市貢獻超過1個億的稅收。”
何思偉建議,我市政府部門應設立在外互聯網企業回歸梅州的專門對接機構和指定具體的相關負責人,做到專人專責跟進和服務好在外互聯網企業的相關各項回歸工作,用優質的服務吸引眾多在外互聯網鄉賢企業和從事互聯網產業的遊子們回梅州設立公司。他還希望市委市政府牽頭,在我市舉辦一次高級別的互聯網行業峰會,並建立專門的互聯網科技創新創業基地,通過大型活動和大型平台傳遞梅州發展互聯網產業的信心、決心、氛圍。
委員:出台扶持政策加速互聯網發展
市政協委員、興寧市委統戰部部長袁勇華也呼籲,我市應盡快出台《梅州市互聯網產業發展規劃》,成立專門的互聯網產業發展基金,通過相關的扶持政策加速互聯網產業發展。“與此同時,各個縣(市、區)可因地製宜,規劃建設不同細分領域的互聯網產業園,如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電商等。”袁勇華說:“現在梅州發展互聯網產業是集合了天時、地利、人和等全部要素,大家要盡快搭建起相應平台,這樣在吸引企業和人才時就更有針對性了。”
市民盟在本次兩會也提交了一份《關於推動梅州數字經濟發展的建議》,建議我市深入推進“互聯網+旅遊、政務、健康、農業”等建設和相關的數據應用,並通過115科技、紫晶存儲等龍頭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數據存儲、分析和加工、交易等相關產業,成為粵東西北地區重要的數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