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腕治汙 保護發展
代表和委員就梅州如何鐵腕治汙實現綠色發展建言獻策——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19-03-04 10:30:12  瀏覽:-
字號:

“既要堅持把保護擺在優先位置,夯實生態基礎,守好生態底色,絕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又要抓牢發展第一要務,力戒把生態環境保護當成發展的緊箍咒,把生態發展當成不擔當、不作為的托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濃墨重彩突出我市在處理保護和發展關係中的工作思路,並用“鐵腕治汙”為今年推行環保工作的力度定調。我市今年兩會提案議案中,“環境保護”是不少代表委員的關注熱點。兩會期間,本報記者就“梅州如何鐵腕治汙,實現綠色發展”的話題,采訪了市政協委員、梅州市蕉華管理區副主任徐文,市政協委員、大埔縣人民法院法官林鋒元,市人大代表、梅州市印製電路行業協會會長謝堅生,市政協委員、深圳盛和嶺南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海明,市政協委員、五華縣鬆崗嶂有機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等祥等,大家紛紛為梅州環境建設出點子、談建議。

核心觀點

梅州是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要立足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鐵腕治汙,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要加強製度建設,從規範條例、監管檢查、宣傳引導等方麵長效做好環保工作。要推動全社會形成環保共識,讓每一個組織、個人都參與其中。

渴望藍天碧水淨土 加強治理改善環境

“我花了六天的時間到七目嶂、八鄉山走訪,看到有些鄉村因為養殖各類家禽導致水源變黑發臭,十分痛心。”李等祥說,在我市不少偏遠山區,群眾對水源保護的意識不強,在水源地養家禽、開設牛蛙養殖基地等,嚴重汙染水源。把目光對準農村汙染的,還有林鋒元。他調查發現:有的地方群眾環境保護意識還比較薄弱,存在亂丟亂放垃圾現象。農村保潔設施還比較滯後,還沒有建立起汙水處理機製,由於資金投入不足,環保長效機製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

“對煙花爆竹的經營和燃放缺乏相關管理規定,春節期間出現大麵積長時間燃放現象,將對空氣質量、社會治安、人身安全等造成極大的危害。”徐文則痛斥給天空蒙上“灰蓋頭”的煙花爆竹燃放行為,讓年味變了味。

環保措施持續高壓 製度保障立足長效

徐文認為,隨著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特別是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各地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梅州作為省北部生態發展區,更應持續高壓做好環保工作。徐文今年提交了《關於規範經營煙花爆竹場所、燃放區域和時間限定》的提案。他建議,相關職能部門應對煙花爆竹的經營場所、燃放時間、購買量、銷售經營作進一步的規範。

改善農村的人居環境,是一項長期的係統工程,林鋒元認為,遏製汙染,要立足長效機製。針對農村環境整治,他建議鎮村要明確責任,做好設施維護更新和人員管理,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長製管理;要建立資金保障機製,把農村環境整治列為民生工程,在資金上重點保障。

環保不應是緊箍咒 生態與發展需並行

如何在環保高壓態勢中兼顧發展,吳海明表示:“梅州市工業體係還沒有建構完成,而且發展過程中不斷增加了從珠三角轉移的產業,這勢必要與環保技術引進、環保產業規劃等措施配套推行。同時,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要盡量引進環保友好型企業,發展總部經濟、高科技產業、信息產業等。”

謝堅生則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在高水平的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印製電路行業是高科技、高投入的產業。在生產過程中,廢水廢氣通過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進行處理,是完全可以實現達標排放。作為企業,要堅決倡導綠色發展,落實環保責任。”(梅州日報記者 楊敏 嚴偉濤 江嬋 劉潤濤 曾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