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自然資源局 政策與解讀 關於建立土地管理共同責任製度的實施意見
關於建立土地管理共同責任製度的實施意見
來源:本網   時間:2011-10-25 16:57:43   瀏覽:-
字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府直屬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亚搏app下载安装 《關於建立土地管理共同責任製度的通知》(粵府〔2008〕100號),加強土地管理,促進節約集約用地,根據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我市實際,特製定本實施意見。
一、認識建立土地管理共同責任製度的意義
建立土地管理共同責任製度是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有效遏製違法用地,促進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舉措。各地、各有關部門務必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建立起強有力的土地管理和製止違法違規用地的協同聯動機製。
二、完善土地管理共同責任體係
縣(市、區)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區域土地管理的主要責任主體,政府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縣(市、區)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麵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執行、違法用地以及單位GDP所消耗的新增建設用地情況負總責。國土資源、發改、財政、建設、城鄉規劃、環保、勞動保障、林業、農業、公安、信訪、監察部門應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積極履行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共同做好土地管理工作。
三、建立建設用地共同審批(審核)製度
市、縣(市)兩級人民政府成立建設用地審批(審核)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同級國土資源、發改、財政、建設、城鄉規劃、環保、勞動保障、林業、信訪、監察部門為常設成員單位。建設用地審批(審核)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同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各地要高度重視,落實辦公地點、落實經費、專人負責,確保本地區建設用地審批(審核)會審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明確建設用地審批(審核)的範圍
凡是縣(市)範圍上報國務院、省人民政府審批的農用地轉用、土地征收的城市批次建設用地、單獨選址項目建設用地,在上報前必須經縣(市)政府建設用地審批(審核)領導小組會審通過,並形成會議紀要或會審材料,報地級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歸檔備查。
由地級市批準的農用地轉用和未利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劃撥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均必須通過建設用地審批(審核)領導小組審議,並形成會議紀要或會審材料,由批準供地的同級人民政府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歸檔備查。擬劃撥和出讓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應先由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依據控製性詳細規劃對擬劃撥的用地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對擬出讓的用地出具規劃條件。規劃條件包括主體建築物性質、附屬建築物性質、建築總麵積、容積率、建築限高、建築密度、綠地率及其他土地利用條件等內容。
五、建設用地審批(審核)的形式
建設用地審批(審核)采取召開會審會議或書麵征求意見兩種形式。
會審會議由建設用地審批(審核)領導小組組長召集,各成員單位參加,如領導小組組長外出,可委托副組長召集會審會議。會議將各成員單位提出的意見如實記錄,形成會議紀要,由領導小組組長簽發,作為建設用地會審的備查材料。
書麵征求意見的,由建設用地審批(審核)領導小組辦公室準備會審材料(包括對會審項目的說明、相應的勘測定界圖件等),征求各成員單位意見。各成員單位在兩個工作日內提出會審意見,並退回辦公室。辦公室收齊成員單位意見後,呈報建設用地審批(審核)領導小組組長閱示,並批轉市、縣(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歸檔備查。
六、建立土地違法違規案件查處協調機製
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土地違法違規案件查處工作的領導,建立和完善政府領導下的土地違法違規案件查處協調機製,進一步落實國土資源、公安、檢察聯席會議製度和聯絡員製度,保證協調機製運行順暢。縣級以上國土資源部門發現違法違規用地行為的,必須立即製止、限期整改,在向違法行為人發出《責令停止土地違法行為通知書》的同時抄送同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凡不停工整改或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各有關部門應立即停止辦理違法違規用地單位或個人的相關審批等事項。此外,要注重加大公眾監督力度,積極構建多渠道、多關口防範和製止非法占用土地行為的群防群治網絡,要按照既處理事又處理人的原則,嚴格責任追究,保證及時有效查處土地違法案件。各級監察部門要加強對貫徹實施土地管理共同責任製度落實情況的監督和檢查,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違規頒發有關許可證照、違規辦理核準事項和不履行有關共管責任的,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以及《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監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第15號令)的有關規定,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要積極開展聯合執法,加強配合,對案情複雜、影響重大的國土資源違法犯罪案件,可以根據案情需要組成聯合調查組,聯合辦案,有效打擊土地違法違規行為。
                                                                                                                                梅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