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梅縣區鬆口鎮小黃村墾造水田項目建設現場,大型挖掘機在場地來回穿梭,清理地麵附著物,平整土地,開溝挖渠施工,同時市墾造水田督導組正在現場就如何搶抓工期、科學施工與地方負責同誌,作業單位、設計單位一起熱烈討論著……在寒冷的冬季呈現出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

(鬆口鎮小黃村墾造水田項目建設現場)
2021年度梅州市梅縣區鬆口鎮小黃村墾造水田項目位於梅縣區鬆口鎮小黃村。立項麵積117.61畝,現狀為殘次果園、荒地。該項目屬我市新一輪墾造水田計劃實施的項目,由廣東嘉城建設集團作為實施主體墾造。項目通過工程措施,增加排灌設施、耕作道路、改良土壤等預計可以形成水田麵積103畝,有效增加糧食產量。
該項目計劃通過一個月的時間攻堅,於2022年2月中旬基本完成建設施工。

(鬆口鎮小黃村墾造水田項目建設現場)

(市墾造水田督導組一行到梅縣區鬆口鎮小黃村督導)

(市墾造水田督導組一行到梅縣區鬆口鎮小黃村督導)
“以前村裏的土地都是零散的,特別是近些年,耕種收益低,大部分村民都外出勞動,村裏土地到處是荒草叢生,果園殘次失管”,梅州市自然資源局梅縣分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生產方式落後,種糧收益不高,這種現象雖然不可避免,但看著土地荒著,挺心疼的。”

(農村丟荒棄耕、殘次果園)
類似的情況在我市許多縣(市、區)都同樣存在。由於種植果樹收益逐年下降及城鎮進程影響,村民紛紛外出務工,農村土地出現大量丟荒。隨著我市墾造水田項目不斷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荒地變良田”,煥發出新生機。田塊規整成規模,方便機械化種植經營,提高種植效率,也吸引了不少種糧大戶紛紛承租集約化化種植。墾造水田項目改善了灌溉條件,改善了村居環境,提高了村民收益。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事關國運民生,是“國之大者”,而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確保糧食安全的根基。總書記指出“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一直以來,我市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工作,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不動搖,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堅決落實“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大力推進墾造水田工作,為重點項目、園區建設提供用地保障,推進我市實體經濟發展,推動鄉村全麵振興,助力我市蘇區振興發展。
我市自2017年開啟墾造水田工作至今,已實施墾造水田項目268個,共計建設規模36541畝,253個項目麵積23597畝已通過了市級驗收,基本完成兌現曆史承諾任務。
進入“十四五”開局之年,廣東省新一輪墾造水田工作正式開啟。我市根據省人民政府印發的《廣東省墾造水田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製定了《梅州市墾造水田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三年計劃墾造水田12000畝,其中2021年墾造水田計劃5000畝。為做好該項工作,梅州市自然資源局緊緊圍繞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結合我市各縣(市、區)資源稟賦、指標需求,科學分解墾造任務,會同市級實施主體廣東嘉城建設集團及各縣(市、區)政府,選取符合條件的地塊立項,全力推動新一輪墾造水田項目實施。至目前為止,共立項4845畝,其中第一批立項3650畝,近期陸續進場施工,爭取在明年汛期前完成主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