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時,家住梅州梅江的李阿姨像往常一樣出門散步。出門前,她習慣性地將分類好的幾袋垃圾拎在手中,最後投放至小區生活垃圾投放點。“我們在家中已經將垃圾都分類好了,時間久了就成為一種習慣。”李阿姨笑著說道。
這是梅州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後的一個縮影。今年3月,梅州發布《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梅州城區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通告》,取消上門收運生活垃圾;4月1日,梅州正式施行《梅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更好地將生活垃圾分類各個環節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立法機製進一步完善。除此之外,4月25日梅州發布的《梅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2022-2025年)》對原方案進行優化,確保梅州城區2022年底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梅州生活垃圾分類相關通告和法規發布實施至今,成效如何?據悉,梅州市緊緊圍繞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目標,通過市屬機關單位帶頭示範、各社區開展宣傳活動和上門講解、完善垃圾分類體係等方式,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取得初步成效,城區基本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市民的意識正在逐步提高。
170多個單位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下午時分,亚博ap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下簡稱“梅州市住建局”),隻見幾名身著誌願者馬甲的工作人員正在該局機關大院內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旁做著記錄。原來,為了有效推進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梅州市住建局專門製定了《梅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機關大院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製度(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製度”),積極發揮垃圾分類帶頭示範作用,營造幹淨整潔的辦公環境。

機關單位帶頭示範,並組織人員進行現場督導 受訪者供圖
“生活垃圾分類是為了有效減少環境汙染,節約土地資源。管理製度出來,實施對象為我局機關大院內辦公的所有人員,要求大家都能遵守該製度。”梅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班負責人、高級工程師溫貴忠表示,管理製度試行後,梅州市住建局各科室的工作人員首先將辦公室廚餘垃圾等做好分類,於當天17時50分至18時10分投放至指定的垃圾分類投放點,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則由各辦公室做好收集存放,達到一定量後統一收集處理。
“梅州市住建局機關大院內目前共有23個科室(辦)和事業單位,我們每天輪流安排人員穿著誌願者馬甲,在投放點進行站崗督導,目前已經進行了7輪。大家潛移默化,自覺進行垃圾分類,有利於後續更好地推進垃圾分類製度。”溫貴忠介紹,為提高各科室分類準確率,管理製度中設立了輪流督導機製,督導人員每天對各科室的分類投放進行監督和指導,發現未分類或者分類效果不佳的進行現場指出,並拍照取證記錄,定期通報。
據了解,除梅州市住建局外,目前梅州市水務局、梅州市教育局、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等單位均已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並達到示範創建標準。據統計,至目前,梅州城區共有170多個市直和中央、省屬駐梅單位(含68個市直公共機構)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正在積極創建示範單位。
舉辦相關主題宣傳活動1525場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垃圾不落地,小區更美麗”……梅江區的梅江水岸小區內,專門設置了好幾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據了解,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後,原實行上門收運生活垃圾的區域,不再安排環衛工人上門收運生活垃圾。居民需自行將垃圾分類並放到分類投放點。

梅江水岸小區內設立的生活垃圾分類點 賴嘉華 攝
傍晚時分,數名小區居民拎著幾袋垃圾來到投放點,將不同類型的垃圾投放至相應的垃圾桶。“我們在家中將垃圾都分類好了,這已經成為習慣。”該小區居民李阿姨表示,一開始她對垃圾分類知識不太了解,後來,經過幾次誌願者上門宣傳分類知識,現在對各種類垃圾需要放置在哪種垃圾桶已經了然於胸。
據了解,目前梅江水岸小區有300多戶居民,小區垃圾投放點設置在小區花園內,是否會散發味道影響居民?小區物業負責人劉翠玉介紹,由於“撤桶並點”,投放點位置基本固定,每天投放點要處理不少垃圾,因此安排人員每天清洗垃圾箱,垃圾日產日清。“垃圾分類投放點要做到無異味散發,不影響到住戶日常生活,後續才能更好推進垃圾分類。”劉翠玉說。
除此之外,對垃圾分類進行多方位宣傳引導,也是提高市民垃圾分類意識的有效途徑。鴻都社區書記肖燕玲介紹:“3月份至今,我們共開展了15次活動,包括到周邊的校園進行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並安排社區黨員誌願者到梅江水岸、鴻都花園等小區挨家挨戶上門宣傳,派發宣傳資料等。”
梅江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梅江區通過開展誌願服務,持續加大宣傳力度,拓寬宣傳渠道等方式,讓市民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據統計,自2022年來,該區共開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入戶宣傳644次,舉辦相關主題宣傳活動1525場,成功吸引25.5萬人次參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轄區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參與度和認識度。
廚餘垃圾處理能力不斷提升
廚餘垃圾是生活垃圾中占比較大的一類,各餐飲機構如何處理好廚餘垃圾非常重要。梅州金沙灣國際大酒店專門建設了垃圾處理間,酒店各樓層的垃圾由保潔分類處理後,再運到垃圾處理間,最後運走。自實行垃圾分類製度以來,該酒店對工作人員定期開展日常垃圾分類知識培訓,設立監督員保證垃圾分類處理;建立分類垃圾處理間,在公共區域設置分類垃圾箱,進行垃圾分類堆放和處理;開設生活垃圾分類情況統計台賬,對每天不同類型的垃圾收運重量、處理情況做統計。“我們每天會產生200公斤左右廚餘垃圾,這些廚餘垃圾將會在每天淩晨由專門的車輛進行清運。”酒店經理陳禮建說。據了解,梅州市針對城區居民小區、公共機構、經營區域和公共場所,加大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點(站)提升改造力度,完善設施設備,規範台賬管理,按照“一車一類”“專車專運”的收運模式,努力構建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類收運體係。

廚餘垃圾清運車 牛智傑 攝
在梅州市環保能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隨著轉運車輛的傾倒,其他垃圾將進入焚燒流程。據悉,目前梅州市已建成3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總處理能力達2400噸/日,焚燒處理能力占比達80%。此外,梅州市於今年3月,投資5048萬元建設協同處置廚餘垃圾技術改造項目,該項目占地麵積726平方米,總規模為150噸/天,一期為100噸/天。

梅州建設協同處置廚餘垃圾技術改造項目 受訪者供圖
“梅州城區廚餘垃圾處置設備在10月20日進行帶料聯合調試,目前已進行試運行。”廚餘垃圾處理設施項目相關負責人說,該項目一期使用後,通過“固液分離+焚燒發電”處理技術,能每天有效處理梅州城區廚餘垃圾100噸,分離垃圾中的油脂後進行生物柴油提煉,提高生活垃圾資源化回收利用,助推梅州“無廢城市”建設。
梅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梅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與廣東省示範創建標準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包括屬地責任意識不強、宣傳發動不夠深入、群眾參與氛圍不濃等。下一步,梅州市分類辦將督促指導相關部門強化工作責任落實,健全完善體製機製,加強宣傳發動力度,讓垃圾分類成為市民共識。”
文/賴嘉華 牛智傑 危健峰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朱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