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市南海區桂城桂一社區海棠村小區地下管網鋪設

梅州市城區江南街道新中苑小區集中開展“五線”整治,實現線纜管道入地、入管、入樓。圖為改造前

梅州市城區江南街道新中苑小區集中開展“五線”整治,實現線纜管道入地、入管、入樓。圖為改造後
近年,廣東省大力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其中,密密麻麻、蜘蛛網般的“三線”是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的重點難題之一。讓“三線”得到有效管治,減少安全隱患的同時讓城市天際線得到美化,也成為了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無法繞開的議題。
據了解,目前,廣東省各地具備條件、已開工改造的老舊管線正按照應改盡改的要求大力推動有關工作,自2021年開始,廣東各地根據《廣東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計劃(2021-2025年)》,采取“強弱分開”的改造思路,按照強電“規整為主、下地為輔”、弱電“先建設、再複通、後剪線”的原則,推進“三線下地”工作有序開展。在出台了一係列政策文件的同時,廣東各級主管部門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通信運營商搭建機構合作平台,形成政企合力,致力於“三線下地”工作落實,整治老舊通信等弱電線路,推進光纖網絡寬帶覆蓋到戶和“智慧社區”連片改造,取得良好的階段性成果。
/ 省市共推 /
建立“三線”整治政策體係
構建完善的政策體係是“三線”整治工作的重要前提。
自2021年以來,廣東陸續出台了《關於全麵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中國電信廣東機構參與推進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等有關工作的通知》《關於支持城鎮老舊小區“三線”下地及智慧化改造示範項目創建的通知》《廣東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技術導則(試行)》《廣東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計劃(2021-2025年)》《廣東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指引(2022年版)》等政策文件,對包含“三線”在內的城鎮老舊小區老舊管線改造提出了應改盡改的要求,明確到2025年,基本完成全省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基礎類改造內容。
在此基礎上,廣東省內各市也相繼出台地方性政策,促進“三線下地”工作落實。其中,廣州市印發《“三線”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三線”整治技術指引(試行)》,明確“三線”整治標準,大力推進掃除老舊小區“蜘蛛網”,加強統籌協調,建維費用多方合理共擔,堅持“先通後剪”,建立健全長效管養機製。江門市製定《主城區老舊小區“三線”整治常態長效機製實施方案》《“三線”整治技術指引》,明確通訊、供電等單位出資及分工責任。佛山市出台“三線”(弱電部分)改造工作指引,按照標準改造並驗收合格的,由四大營運商全額出資改造,政府給予財政補貼;受改造條件限製不能按照光纖到戶新國標進行改造的,改造資金出資比例由實施單位與四大營運商協商解決。
/ 政企協作 /
構建“三線”整治合作機製
在落實“三線下地”過程中,廣東省深化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通信運營商在省內各級機構與各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綠色社區創建、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主管部門的合作,探索創新合作模式,共同努力提升居住社區信息及通信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和居住品質。通過雙方建立的溝通、協作、項目管理、資金統籌等合作機製,開展老舊通訊等弱電線路整治,提升基礎通信設施,加強社區安全技防保障,推進智慧社區連片改造。
通信運營商各屬地機構根據各地具體項目需求,協助摸查信息及通信基礎設施現狀,製定升級改造方案並牽頭組織實施,主動為當地主管部門提供信息化規劃谘詢及建設運營服務,及時將通信線路改造等工作納入到網絡優化和管線整治的工作計劃中,省公司相關部門加強管控和協調。雙方要共同製定工作方案,協同推進項目實施。
廣東省積極推動社會力量參與老舊小區改造,要求通信運營商落實企業責任,加強項目成本核算,同時出資參與示範項目的弱電線路整治、通信設施提升、安全技防保障和“智慧社區”建設等工作,鼓勵采取由老舊小區改造建設單位負責地下管道的開挖、土方回填,由通信運營商自備改造材料,自行安裝鋪設的合作方式密切合作。對於有條件的居住社區,則采取線網改造與智慧化建設打包的方式,形成項目包,支持通信運營商各級機構發揮自身優勢依法通過市場化方式參與項目建設。
同時,通信運營商積極與當地政府及住建部門、通信建設管理辦公室等溝通,優先對住建部門圈定的老舊小區進行“三線”整治,按照“試點優先、以點帶麵”的思路,先開展“三線”整治的示範點改造工作,製定一套老舊小區通信設施高質量、低成本、規範性改造流程,降低改造造價和成本。雙方共同謀劃、因地製宜,實現老舊小區通信線路規整和智慧化改造齊頭並進,在“應改盡改”的基礎上,共同打造一批智慧化改造樣板工程。
此外,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還會同通信運營商適時開展示範創建工作培訓,及時解答各地在創建中遇到的問題。各地積極總結提煉改造過程中的鮮活事例和做法成效,形成專題信息簡報、案例總結報送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又將總結的各地經驗做法,通過政務信息、官方網站、主要媒體等渠道宣傳報道,形成廣東省可複製可推廣經驗。
/ 多地開花 /
收獲“三線”整治初步成效
截至今年4月,廣東省納入2021年及2022年度中央補助支持已完工的老舊小區中,改造了供水管網278558米、排水管網458955米、供電管線201138米、供氣管網97135米;與此同時,在全省範圍內,“三線下地”工作實現弱電入地的小區數357個。
不少“三線”整治的優秀案例也隨之湧現。其中,廣州市番禺區采取先易後難、分步推進方式開展“三線”整治工作,做到“成熟一段、整治一段、鞏固一段”。整治模式分為下地和規整兩種做法,對橫跨主次幹道、妨礙消防車通行等現狀的架空線路重點實施下地建設,具備下地條件的線路做到應建盡建;對可保留主幹光纜和符合架設規範的線路,剪除銅纜和廢舊線纜後進行綁紮處理,對不規範架設的線路實施線路規整。截至去年6月,番禺區累計線路規整122.45公裏、清理廢舊線纜393.95公裏、架空線路下地24.77公裏,架空線路下地的目標完成率達102.8%。
此外,江門市蓬江區通過“調查、實施、督導”的工作章法,確保了整治工作平穩有序進行,還通過“黨建+N”全科網格係統平台對整治工作進行全程監管,社區網格員發現問題後,現場拍照、簡單描述事件並發送定位至該平台,相關部門就能即時收到反映事項,並進行認領督辦和辦結,確保“三線”整治效果持續、有效、不反彈。
而清遠市清城區鳳城街道引導通信運營商履行社會責任,參與管線設施改造提升並探索智慧化改造的方法也同樣值得借鑒。該街道通過搭建社會實踐中心管理平台、智慧社區管理綜合平台、前端硬件子係統、綜合布線管線敷設係統等,實現社區網格化管理、社會服務工作管理、公益活動管理、智能導覽、智慧煙感消防係統、出入口車輛管理、智能照明等功能。
/ 展望未來 /
通過“三線”整治“提智提質”
未來,廣東省將繼續推動社會力量參與老舊小區改造,鼓勵專營單位結合“三線”整治推進智慧社區、數字家庭等示範創建。綜合運用通信運營商智慧社區解決方案,為城市運行管理服務提供統一的數據基礎,改善社區生活環境,保障居民人身財產安全,提高小區物業管理水平和安防、應急防疫能力。其中包括創建智慧物管服務平台、智慧通行、智慧安防、社區智慧管理、數字家庭建設、推進“智慧社區”連片建設等內容,在提高社區智慧水平的同時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