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公示公告 梅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2023年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暨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開展情況報告
梅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2023年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暨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開展情況報告
來源:本網   時間:2024-08-02 14:43:38   瀏覽:-
字號:

2023年,我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和汙染防治攻堅戰“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通過進一步加強黑臭水體治理、汙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大氣麵源汙染治理和生活垃圾處理,大力推動梅州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現將我局2023年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暨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開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專題研究和推動國家、省、市有關生態環境保護重大部署貫徹落實情況

我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係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麵”戰略布局要求,統籌推動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2023年,我局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納入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5次,通過局黨組會研究部署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10次,有力推動城鎮生活汙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處置、滲濾液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製情況

(一)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一是加強城鎮燃氣安全監管工作。紮實做好城鎮燃氣安全管理工作。按照國家、省工作要求,我局製定《梅州市城鎮燃氣安全隱患再排查再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梅州市城鎮燃氣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健全應對燃氣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製,做好梅州市行政區域內燃氣突發事件的風險防控、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恢複重建等防範應對工作。依托“燃氣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係統APP”開展城鎮燃氣全鏈條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建立整治工作台賬,實行隱患清單管理,逐項明確整治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做到限期辦結、動態清零、閉環管理。二是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和管網建設補短板。我局編製印發《梅州市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十四五”規劃》《梅州中心城區汙水處理專項規劃(2021-2035)》,完善了相關規劃,提供了技術支撐。同時,向各縣(市、區)下達了2023年汙水處理設施和管網建設任務,並定期不定期進行督導檢查,指導各縣(市、區)按照年度任務目標開展相關工作。按照《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於印發廣東省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十四五”規劃的通知》要求,持續推進城鎮生活汙水收集處理設施改造和建設,全麵提升公共排水設施精細化管理水平。20231-12月,全市新增汙水管網146.995公裏(其中城區新增汙水管網80.9公裏,鎮級新增汙水管網66.095公裏),改造城市(縣城)老舊汙水管網74.5公裏。大埔縣縣城2萬立方米/日的第二水質淨化廠已完工,並通水調試,擬於2024年下半年投入試運行2023年梅州市城市生活汙水集中收集率40.6%。至2023年底,我已投入使用105座鎮級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實現104個建製鎮全覆蓋,合計日處理規模13.59萬噸,目前設施總體運轉良好。是推進汙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2023年,全市城市(縣城)汙水處理廠平均進水BOD濃度為32.03mg/L,其中,梅州城區、五華縣平均進水BOD濃度較2022年有所提升,梅州城區從202231.76mg/L提升至32.76mg/L,五華縣從202219.62mg/L提升至29.89mg/L。組織開展“一廠一策”調研工作,將梅州城區江南第二汙水處理廠作為汙水處理提質增效試點,製訂了“一廠一策”係統化整治方案,爭取到2025年底前至少有一座汙水處理設施平均進水BOD濃度達到100mg/L以上。是加強鎮級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運維指導監督。我局委托第三方專業技術單位20228月至20232月對全市8個縣(市、區)73座鎮級汙水處理設施進行實地指導督查,進一步提高了鎮級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運維水平。是提高固廢處理能力。持續做好固體廢物處理監管工作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建成在用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和焚燒處理設施共5座,總處理能力共計2750/日,其中: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1座,處理能力250/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3座,處理能力共計2400/廚餘垃圾處理設施1座,處理規模100/日。2023年全市生活垃圾處理量100.77萬噸,其中焚燒處理96.74萬噸,填埋4.03萬噸,焚燒處理率達96%。此外,為進一步提高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率,積極推進梅州城區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此項目已投入運營。梅州城區建築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長沙處理中心)項目主體建設已完工,等待設備安裝調試,盡快投入使用。是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效。根據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有關要求,鞏固梅州城區黃塘河、周溪河黑臭水體治理成效,並建立長效機製。按照《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於開展城市黑臭水體“一對一”明察暗訪全覆蓋工作的函》,督促、指導興寧市鞏固寧江東排溝黑臭水體整治成果寧江西排溝城市黑臭水體已於2023年底完成整治工作(於20242月出具《西排溝黑臭水體整治工程效果評估》,並已提交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審查)。是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以辦理市人大代表重點建議為抓手,督促指導供水企業繼續加大梅州城區供水管網建設力度。2023年,梅州粵海水務有限公司共完成投資約1130萬元,改造供水管網25.21公裏,惠及群眾4.5萬戶,梅州城區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製在9.09%。為統籌指導梅州城區供水基礎設施建設,補齊民生設施短板,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確保給水設施建設符合社會階段性發展需要,我局牽頭組織編製了《梅州城區供水專項規劃(20212035)》,已於20239月經市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審核通過(後於2024318日印發)。我局還牽頭組織編製了《梅州城區城市突發供水事件應急預案(2022年修編)》,經市政府審定已於20234月公布實施。預案對梅州城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域保護範圍與水質保護目標、陸域保護範圍等作了明確界定,提供了科學的工作遵循。是加強汙泥無害化處理監督管理。2023年全市城市(縣城)累計產生生活汙水處理汙泥43780.78噸,全部用於製磚等建材化再利用,汙泥達標排放處理率和無害化處理率均為100%健全海綿城市製度2022年成功獲評廣東省首批省級係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城市的基礎上,2023728梅州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梅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927經廣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批準2023111日起施行,我市成為省內首個為海綿城市建設立法的城市製定完善海綿城市建設組織領導機製、規章製度、規劃管控機製、地方技術標準等合計320餘項,逐步建立貫穿“規、建、管、考”全過程的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製度體係。是積極推進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工作。根據yabo88 《關於印發梅州市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梅市府辦函〔202355號)》,圍繞國、省考斷麵水質保護目標,結合實際進一步細化製訂了《梅州城區入河排汙口整治工作方案》。認真做好有關入河排汙口整治工作,努力推動梅州城區周溪村周溪河水質淨化廠旁左岸排口入周溪河、周溪村港福東郊遊泳場上遊20米左岸排口入周溪河、嘉應學院東食堂對麵右岸排口入周溪河、西郊村金利來大橋下遊400米左岸排口入周溪河、西郊辦西郊村竹篷謝57號上遊30米左岸排口入程江、梅江城北鎮忠愛橋生活入河排汙口—441402B22、梅州大橋上遊約562米右岸排口入韓江—08377個入河排汙口整治工作。現已完成整治4個,需移交整治主體3個(完成整治1個,剩餘2個正在立項可研階段)。十一是創建節水型市級機關。2023年,我局繼續推進剩餘14家市級機關節水型單位創建工作,已確認剩餘14家市級機關單位為節水型單位,已完成78家市級機關創建節水型單位的目標工作。

加強城市市容環境治理。一是加大環衛保潔力度。全力做好城區約456萬平方米道路的清掃保潔工作,充分發揮機械清掃優勢,主要街道做到16小時保潔,其他街道巡回保潔。提高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2023年市數字城管信息係統平台受理市容環境衛生問題9.01萬宗,信息采集員自行處置輕微問題1.47萬宗,督辦催辦1653宗次,總處置率97.36%二是大力整治市容亂象。開展“六亂”整治行動2023年,全市城管執法部門以創文、“兩美”等創建行動為契機,重點對城區主次幹道、市場周邊、學校、公共場所“六亂”行為進行集中整治共規範、疏導市容“六亂”180676次,整改155052宗,立案查處256宗(含簡易程序),罰沒金額約5.46萬元,城區市容市貌得到有效改善。開展噪音、油煙擾民治理。全市共處理油煙汙染類投訴623宗,處理社會生活噪聲投訴2344宗,處理施工噪聲投訴491宗。開展建築工地揚塵汙染治理嚴格落實建築施工現場“六個100%”揚塵汙染防治措施,全市住建部門檢查在建工地1088次,對發現揚塵治理存在問題發出整改通知書290份,實施行政處罰2宗,處罰金額1萬元,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時指導、督促相關責任主體認真落實整改,切實加強建築工地揚塵治理。教育、整改違規運輸車輛430輛,整改工地430宗(次),對不按要求淨車出場、密閉不標準、汙染路麵等行為教育整改430次,清洗汙染路麵約13.2萬平方米;作出行政處罰案件56宗,共處罰金約4.33萬元,有效遏製了工地運輸車輛(泥頭車)道路“揚、撒、漏”行為。三是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統籌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印發《梅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檔升級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梅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評估辦法(2023-2025年)》《梅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與收集設施設置指引》等指導性政策文件健全“兩網融合”體係。引進2家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簽訂《梅州市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合作協議》《梅州市再生資源回收體係建設協議》,編製《梅州市區可回收物網點布局規劃》,完善“定點交售+預約上門回收”收運模式。補齊設施短板。全市配置分類投放設施居民小區約2262個,提升改造分類投放點約1160強化宣傳引導。編製梅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幼兒科普讀本《梅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中小學科普讀本》12萬本,舉行“1+9”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係列活動,舉辦梅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業務培訓,逐步形成人人參與垃圾分類的濃厚氛圍。是加強城市建築垃圾監督管理。截至2023年底,我市建築垃圾處理設施共9座,已建成8座(其中:4座固定消納場,3座臨時消納場,1座資源化利用項目),1座在建資源化利用項目。為規範我市建築垃圾處置,全市累計排查施工項目238個,運輸單位43家,消納場11次,資源化利用廠3次,施工工地回填項目24個,排查發現建築垃圾處理去向不清晰的施工工地2個,未編製建築垃圾處理方案的施工工地2個。開展執法檢查1416次,其中聯合執法檢查3次,發出整改通知書18份。查處違法違規行為36起,罰款36宗,共2.01萬元。通過精準有力的執法,進一步嚴格管控排放源頭和規範收運處置。

促進行業綠色發展。一是強化新建建築節能監管。進一步強化新建建築節能監管,強化建築節能強製性標準執行率,督促施工圖審查機構嚴格按照建築節能規範進行設計審查,加強建築節能項目在施工環節的督查。2023年,全市新建民用建築在設計和施工階段建築節能強製性標準執行率均達100%二是推進綠色建築發展。積極開展綠色建築創建行動。持續以大型公共建築、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築、保障性住房以及嘉應新區範圍內新建建築為重點,抓好綠色建築標準的貫徹執行,促進綠色建築規模化發展。據統計,2023年全市按綠色建築標準設計並通過施工圖審查的建築麵積300.52萬平方米,占新建建築麵積的77.3%。其中按一星級及以上標準建設的綠色建築60.4萬平方米,占新建民用建築比例達到20.1%,完成2023年新建民用建築中綠色建築占比達75%(廣東省綠色建築創建行動實施方案中“粵東西北”的任務)的目標任務。三是完成綠色社區創建目標。全市城市社區總數70個,2023年底前需完成40%的綠色社區創建任務。2021-2023累計共完成創建38個,創建比例達到54%,如期超額完成了我市綠色社區創建目標任務。四是提升預拌混凝土綠色化水平。2023年全年我市完成散裝水泥供應量達771.83萬噸,散裝率達54.88%;預拌混凝土產量274.84萬立方米,預拌砂漿產量12.77萬噸左右。積極推進綠色攪拌站改造工作,督促未取得綠色星級攪拌站,對照綠色攪拌站星級標準做好硬件設施設備建設,完善相關台帳資料,積極參與評星工作。到目前為止,全市共通過綠色攪拌站評審48(其中:一星45家,二星級2家,三星級1)

加強環境應急管理。一是認真做好城市內澇治理工作。我局牽頭編製了《梅州市梅州城區排水除澇應急預案(2022年修訂)》,經市政府同意,於20233月印發實施。增加了會商機製,優化了應急體係,完善調度方案,為進一步做好梅州城區暴雨洪澇災害防禦工作提供了科學的指導與遵循。二是強化垃圾收運處理技術指導。印發《梅州市生活垃圾處理“十四五”規劃》,進一步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提升,不斷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同時加強對全市處理體係指導,委托廣東省環境保護工程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對我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和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係建設開展季度技術指導,督促各縣(市、區)生活垃圾主管部門抓好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領域安全運營管理各項工作,確保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安全、規範運營。是係統推進項目建設。2023年實施17個海綿型項目,截至12月底已完工項目10個,已完成投資1995.45萬元,持續推進海綿型項目成係統、成片區達標建設。城市建成區31.15%以上麵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城市可滲透地麵麵積占比46.5%;主要河流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斷麵占100%;城市內澇治理成效顯著,近十年來無重度內澇,江南新城、芹洋半島內澇防治達到20年一遇標準。全麵開展城市防洪排澇設施排查和內澇風險評估,完成城市(縣城)易澇點整治13個,內澇防治達到20年一遇標準。是完成信息平台填報工作。2023年,安排專人負責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排水設施建設及從業人員信息平台上每月填報工作。

三、環境保護督察、專項檢查整改情況

根據《中共梅州市委辦公室 yabo88 關於印發〈梅州市貫徹落實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方案〉的通知》,涉及我局整改措施有6項。

(一)整改措施第五項:加快補齊鄉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短板。20236月,印發《梅州市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十四五”規劃》,積極開展鄉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運維指導核查,推進鎮級生活汙水管網建設,分發揮建成處理設施效益。2023年新增鎮級汙水管網66.095公裏,已達到時序進度。

(二)整改措施第七項:嚴厲打擊河道非法洗砂洗泥等環境違法行為。20233月、7我局參加市河長辦組織開展非法洗砂洗泥整治工作專項監督檢查,對梅縣區、五華縣洗砂洗泥場所進行現場檢查,反饋存在問題並督促整改。20231225日下午,我局分管領導帶隊現場察看興寧盛恒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梅州市永昇新能源有限公司、梅州市林躍新能源有限公司情況,了解洗砂洗泥工作管理情況,並督促推進相關問題整改。下來,我局將按照《梅州市關於開展非法洗砂洗泥專項整治行動的工作方案》持續開展非法洗砂洗泥專項整治行動。

(三)整改措施第八項:補齊城市生活汙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一是編製印發規劃。20236月,印發《梅州市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十四五”規劃》,組織編製《梅州中心城區汙水處理專項規劃(2021-2035)》(於20243月印發),為城市(縣城)生活汙水治理工作提供指導。二是加快設施建設。2023年底,大埔縣城第二水質淨化廠(設計處理能力2萬立方米/日)完工;2021年至2023年,全市新建城市(縣城)生活汙水管網280.22公裏、改造管網155.38公裏;截至2023年底,梅州城區生活汙水集中收集率40.6%。三是推進提質增效。在完成“一廠一策”方案製定的基礎上,選取梅州城區江南第二水質淨化廠作為汙水處理提質增效試點,重點推進泮坑水係末端綜合整治工程等一批截流輸汙和汙水管網雨汙分流建設改造工程,推動提高城市汙水處理設施進水BOD濃度。

(四)整改措施第十一項:強化生活垃圾填埋場運營管理,加快積存垃圾滲濾液處理處置。興寧市黃泥坑生活垃圾填埋場已於202111月底新增一台滲濾液處置設施(300/日),全市填埋場滲濾液總處理能力達1850/日,基本能夠滿足填埋場現有產生滲濾液的處理需求。經排查,全市現有填埋場滲濾液積存已降至警戒線以下,未發現外滲隱患。(已完成整改)

(五)整改措施第十二項:規範填埋場的運營管理,加強滲濾液汙染防治,消除環境汙染隱患。截止2022年底,“豐順縣五鬥種生活垃圾填埋場臨時封場維護和滲濾液全量化綜合處理項目”滲濾液MBR處理係統改造和滲濾液全量化處理設備安裝已完成並於20232月正式全麵投入運營,改造後填埋場積存滲濾液液位穩步下降,周邊地下水水質逐月改善。

蕉嶺縣已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完成問題分析、方案製訂,按方案要求繼續做好原簡易填埋場滲濾液抽排、填埋區雨汙分流和HDPE膜檢查等工作,並加強滲濾液處理設施運營管理,地下水水質逐漸好轉。

(六)整改措施第十三項:推進區域性垃圾焚燒飛灰配套處置工程建設。梅州市現有3座生活垃圾焚燒廠,總設計處理能力2400/日。其中,五華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配套建設容量40萬立方米飛灰填埋專區,興寧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配套建設容量65萬立方米飛灰填埋專區(已建成一期,容量29萬立方米),梅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產生飛灰送至奇龍坑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目前全市焚燒廠產生的飛灰均能安全處置。




梅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