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醫療保障局 醫保知識 城鄉居民醫保政策知識問答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機構 > 市醫療保障局 > 醫保知識
城鄉居民醫保政策知識問答
來源:本網   時間:2024-12-31 18:24:58   瀏覽:-
字號:

        一、哪些人員可以參加城鄉居民醫保?

        (一)未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職工醫保)的本市戶籍的城鄉居民;

        (二)持有本市居住證且未在原籍地參加居民醫保或職工醫保的人員;

        (三)本市行政區域內就讀的非本市戶籍全日製在校學生、學齡前兒童;

        (四)在本市居住,持有永久居留證的未就業外國人和辦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的未就業港澳台居民。

         二、2025年度居民醫保集中繳費時間和繳費標準?

        (一)繳費時間:2024年9月15日至2024年12月31日。

        (二)繳費標準:2025年度居民醫保籌資標準為1070元,其中財政補助每人每年670元;個人繳費標準為每人每年400元。

        (三)待遇保障期: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三、參保繳費方式有哪些?

        (一)普通居民繳費。除享受政府全額資助參保的特殊人群外,所有居民醫保參保人員可根據實際情況,通過線上或線下方式進行繳費。其中線上可通過粵醫保、粵省事、粵稅通等渠道;線下可通過代征銀行窗口、稅務部門窗口、簽約銀行扣款等方式。支持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用於支付參保人員近親屬參加居民醫保的個人繳費。

        (二)在校學生繳費。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大專院校、技工學校以學校為單位在學校所在地集中辦理參保手續。在校學生屬資助參保救助對象、殘疾人等特殊人員的,可在身份認定地區參保,其他在校學生在學籍地醫保經辦機構辦理新參保登記和繳費手續。

        (三)特殊人員繳費。民政部門認定的特困人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低保對象、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和農業農村部門認定的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其個人繳費部分由醫療救助全額資助參保。重度殘疾人員、農村純生二女結紮的夫婦雙方及其年齡在14周歲以內的女孩、優撫對象等享受當地政府全額資助參保的人員,其個人繳費由縣級政府統籌安排給予全額補助。

        四、集中征繳期結束後,哪些人員可中途參保繳費?

        在集中參保期結束後符合中途參保的人員,按全年度個人繳費標準繳納居民醫保費,並按下列規定享受居民醫保待遇:

        (一)收入型醫療救助對象和納入監測範圍的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從有關部門認定其醫療救助資格之日起享受居民醫保待遇;支出型醫療救助對象,從參保之日起享受居民醫保待遇。

        (二)新生兒可憑出生醫學證明參保,不受戶籍或居住地限製。出生6個月內參保的,其出生到參保前所發生的醫療費用給予支付;出生6個月後且2個自然年度內(含出生當年)參保的,從參保次月起享受居民醫保待遇。超過2個自然年度(含出生當年)後參保的,按國家和省規定執行待遇等待期。如新生兒出生6個月內死亡無法辦理戶籍的,可憑死亡醫學證明在父親或者母親戶籍地參加居民醫保。

        (三)下列人員從繳費次月起享受居民醫保待遇:

        1.連續2年(含2年)以上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且中斷繳費時間不超過3個月的當年已辦理職工醫保中止手續的人員;

        2.當年已辦理退休且累計繳費未達到規定最低繳費年限的職工退休人員;

        3.外市就讀回梅的應屆畢業生,中途轉入本市就讀的全日製在校學生、學齡前兒童;

        4.新遷入本市戶籍人員;

        5.刑滿釋放人員、退役士兵、重度殘疾人等特殊群體;

        6.因特殊原因錯過集中參保期的穩定脫貧人員。

        五、錯過了2025年度的居民醫保的集中繳費期,還能補繳嗎?

        在集中繳費期未繳納居民醫保費且不符合中途參保繳費的人員,可按規定辦理居民醫保費補繳手續,補繳後設有固定待遇等待期3個月,等待期發生的醫療費用全部由個人自行負擔。且在2025年6月30日前辦理補繳的,按當年度個人繳費標準400元繳費;2025年7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間辦理補繳的,按當年度居民醫保全額籌資標準1070元(個人繳費400元+財政補助670元)繳費。符合參保規定的個人,需補繳居民醫保的,需向各級醫保經辦機構提出申請,攜帶身份證或戶口簿到醫保窗口辦理補繳手續。

        六、部分城鄉居民參保人在繳費過程中出現係統提示無參保信息應如何解決?

        在集中繳費期開始前,係統按照符合城鄉居民醫保參保條件的規則,集中批量生成全市參保人的應征數據,方便參保人通過各種繳費渠道便捷繳費。部分參保人繳費中出現無參保信息的,可谘詢參保所在地醫保經辦機構進行補錄參保信息,補錄後再進行繳費。

        七、參加職工醫保的同時還可以購買城鄉居民醫保嗎?

        不可以。按照國家、省有關工作部署,對同一參保人員重複參加同一基本醫療保險製度(製度內重複參保)或重複參加不同基本醫療保險製度(跨製度重複參保)進行清理,具體表現為同一時間段內同一參保人員有兩條及以上參保繳費狀態正常的參保信息記錄。應及時終止重複的參保關係,按規定保留一個可享受待遇的參保關係,不允許重複參保。

        八、繳納居民醫保費後哪些情況下可以申請退費?              

        參保人繳納居民醫保費後,在居民醫保待遇享受期開始前發生死亡、重複繳費、參加職工醫保、在其他統籌地區重複參加居民醫保、參軍等情況的,醫療保障經辦機構可在終止相關居民醫保參保關係的同時,依申請為個人辦理退費。參保人在居民醫保待遇享受期開始後,暫停居民醫保參保關係的,個人繳費不再退回。 

        九、繳交居民醫保後可享受哪些待遇?

        居民醫保參保人在規定的時間內一次性繳納一個年度的居民醫保費的,按規定享受普通門診、門診特定病種、住院、大病保險待遇。參保人在一個醫保年度內發生的普通門診統籌、門診特定病種、住院(含生育)、大病保險政策範圍內的醫療費用,納入居民醫保年度最高支付限額,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為70萬元。

        十、繳交居民醫保後普通門診能報銷多少?

        參保人可選擇市內任意1家基層醫療機構和1家一體化管理的衛生站作為普通門診定點醫療機構。參保人在選定普通門診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政策範圍內費用,不設起付標準,支付比例為60%;每月最高支付限額50元,年度累計最高支付限額300元。參保人在非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的門診費用和門診診查費,居民醫保基金不予支付。

        十一、繳交居民醫保後能享受哪些生育醫療費用待遇?

        參保人在定點醫療機構所發生的符合規定的生育醫療費用可納入居民醫保支付範圍。

        (一)住院費用。參保人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發生的生育醫療費用,按同級別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進行支付。

        (二)產檢補助。參保人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產前檢查費用享受一次性補助,每孕次補助300元。實際費用額低於補助標準的按實際費用額支付,高於補助標準的按標準支付。

        (三)輔助生殖項目。取卵術、人工授精、單精子注射等8個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已納入基金報銷範圍。相關費用不設起付線,參照住院報銷比例,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為5000元,1對居民參保夫妻最高可報銷1萬元治療費用。

        十二、繳交居民醫保後能享受哪些住院待遇?

        (一)市內住院。參保人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發生符合醫保政策範圍內的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費用,起付標準按醫療機構級別確定,分別為一級醫療機構(含未定級的醫療機構)200元、二級醫療機構450元、三級醫療機構800元。支付比例為一級醫療機構(含未定級的醫療機構)90%、二級醫療機構80%、三級醫療機構65%。

        (二)異地已辦理備案住院。在備案地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符合醫保政策範圍內的醫療費用,起付標準參照市內同級別醫療機構標準執行,報銷比例為:一級醫療機構(含未定級的醫療機構)80%、二級醫療機構70%、三級醫療機構60%。大病保險待遇標準參照市內住院標準支付。備案有效期內回參保地就醫的,待遇標準按照市內就醫政策執行。

        (三)未通過異地就醫備案自行就醫住院。未通過異地就醫備案的外出就醫參保人,醫療費用起付標準為2000元,報銷比例為:一級醫療機構(含未定級的醫療機構)70%、二級醫療機構60%、三級醫療機構45%。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按市內住院的標準相應降低10%。

參保人以個人承諾方式辦理備案手續的,應履行承諾事項,在補齊相關材料後可享受異地長期居住備案政策待遇。支持雙向享受待遇,備案有效期內回梅就醫的,按照市內就醫政策執行。

        十三、什麼是大病保險?需要繳費嗎?

        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以下簡稱“大病保險”)是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製度的拓展和延伸,對參保人在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支付後需個人負擔的符合城鄉居民醫保規定範圍內的醫療費用(個人自付費用)給予保障。大病保險資金主要從居民醫保基金中籌集,個人無需繳費。

        十四、大病保險待遇標準有哪些?

        (一)門診特定病種。參保人在居民醫保基金支付後需個人自付的門診特定病種費用,年度累計個人自付費用7000元以上部分,由大病保險按75%比例支付。門診特定病種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納入大病保險年度最高支付限額。

        (二)住院。

        1.普通人群:在居民醫保基金支付後需個人自付的住院醫療費用,年度累計個人自付費用10000元以上部分,由大病保險按規定進行支付。支付比例為: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按75%比例支付;30000元以上部分,按80%比例支付;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為20萬元。

        2.特困人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監測範圍的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在居民醫保基金支付後需個人自付的住院醫療費用,年度累計個人自付費用2000元以上部分,由大病保險按規定進行支付。支付比例為:2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按80%比例支付;30000元以上部分,按85%比例支付;不設年度最高支付限額。

        3.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在居民醫保基金支付後需個人自付的住院醫療費用,年度累計個人自付費用5000元以上部分,由大病保險按規定進行支付。支付比例為: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按80%比例支付;30000元以上部分,按85%比例支付。不設年度最高支付限額。

        十五、2025年開始居民醫保參保繳費政策有哪些重大變化?

        (一)連續參保有激勵。對連續參加居民醫保滿4年的參保人員,之後每連續參保1年,每年提高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3800元。同時,對當年醫保基金零報銷的居民醫保參保人員進行激勵,次年提高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3800元。按省規定,我市居民醫保累計激勵年最高可達到24萬元。

        (二)斷保遲繳有約束。參保長效機製規定,自2025年起,對未在居民醫保集中參保期參保或未連續參保的人員,設置參保後固定待遇等待期3個月。未連續參保的,中斷的時間越長,設置的等待期越久,等待期內發生的醫療費用不能報銷。

        (三)2025年度按規定參保最關鍵。新規定從2025年度起執行,之前沒繳費不受影響,關鍵是2025年度起要參保,隻要按時參保都是享受“獎勵”,反之如斷繳遲繳則會相應“約束”,如連續中斷4年以上,等待期不低於6個月。

        (四)特別關注。對於斷繳遲繳的參保人來說,以往隻影響在斷保當年不享受待遇。自2025年開始,按國家新規定,不僅在斷保當年不享受待遇,即便在下一年度的集中參保繳費期內及時參保繳費了,也要設置固定待遇等待期3個月,而且此後每多斷保一年,在3個月的固定待遇等待期的基礎上增加變動待遇等待期1個月。

2025年梅州市城鄉居民醫保報銷待遇標準一覽表

基本醫療保險

大病保險

普通門診

門診特定病種

住院

門診特定病種

住院

年度最高支付限額(萬元)

醫院等級

報銷比例

年度最高支付限額(元)

醫院等級

報銷比例

年度最高支付限額

就醫類型

醫院等級和起付標準(元)

報銷比例

年度最高支付限額(萬元)

起付標準(元)

報銷比例

人群類型

起付標準(個人自付部分)(元)

報銷比例

基層醫療機構/村衛生站

60%

月限額50,年限額300

不分等級

根據病種設置60%~90%

詳見門診特定病種報銷標準

市內住院

一級:200
二級:450
三級:800

一級90%
二級80%
三級65%

50

7000

75%

普通人群

10000

(10000-30000)×75%
(30000以上)×80%

20

異地已辦理備案

一級:200
二級:450
三級:800

一級80%
二級70%三級60%

特困人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監測範圍的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

2000

(2000-30000)×80%
(30000以上)×85%

不設最高支付限額

異地自行就醫或以個人承諾書辦理異地備案

2000

一級70%
二級60%
三級45%

低保對象

5000

(5000-30000)×80%
(30000以上)×85%

異地自行就醫人員大病保險住院報銷比例按市內住院的標準相應降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