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是黨委政府聯係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更是開展安全宣傳工作的前沿陣地。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動建立社區安全宣傳機製,不定期舉辦係列公益宣傳活動和群眾性應急演練,同時利用新媒體平台開展示範性、浸潤式安全宣傳,全方位、多層次宣教,有效增強群眾防災減災意識、提升自救互救能力,助力全民安全素質提升和社會整體安全水平提高。
宣傳走深走實 激活防災減災“神經末梢”
“這是安全生產常識小手冊,裏麵有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安全小知識,您可以了解一下。”“保健食品不是藥,不可以用來替代藥物治病。”“學習掌握電梯安全知識,既能夠在緊急情況下保護自己,還可以幫助他人。”2022年8月底,梅州市安委辦、市應急管理局聯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隊、梅江區應急管理局和梅州市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到梅江區江南街道中心壩社區金碧華府小區開展安全宣傳進社區活動,深入普及生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常識以及應急避險、自救互救技能。
人工呼吸等心肺複蘇應急救護演示,並向大家展示了滅火器使用等技能。在互動教學環節,還邀請居民們輪流上前親自動手實踐,並向他們發放應急包等物品作為獎勵。金碧華府小區物業工作人員鄒康認真學習後,親自上手演練了一番後說:“這類活動非常好,對住戶和我們物業保安來說都是學習的好機會。如果有什麼萬一,學的這些技能都是能救命的。”

在安全宣傳進社區活動中工作人員為群眾示範心肺複蘇急救術
隻有把“工作做在前頭”,才能把“安全留在後頭”。我市各級有關部門積極利用“全國防災減災日”“國際減災日”“安全生產月”“世界急救日”“消防宣傳月”等節點,開展安全宣傳培訓、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社區隱患排查治理和火災、地震等群眾性應急演練,普及推廣全民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
近年來,每年5月12日前後,市應急管理局都會組織開展相應的主題宣傳活動,曾先後到梅縣區翡翠綠洲小區、梅江區帝景灣小區、梅江區水榭雲台小區、梅縣區錠子橋社區、梅江區江南街道梅南社區等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宣傳進社區活動,把防災減災知識精準送達基層,幫助提高群眾應急避險技能。2021年1月8日晚上,市應急管理局組織工作人員到梅城客都彙4樓開展安全宣傳“進社區”活動,吸引了眾多在商場休閑逛街的居民朋友積極參與,進一步了解用電、用氣、乘用電梯、防火等安全常識以及應急救援及災害發生後的自救互救知識。2022年以來,梅縣區在丙村鎮錦江豪庭小區、大埔縣在湖寮鎮城東社區分別組織開展了安全宣傳進社區活動;各縣(市、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分別開展電梯安全知識進社區宣傳活動,普及宣傳電梯安全乘用知識;9月16日,市委黨校聯合梅江區婦聯共同組織開展“終身學急救 救護伴我行”應急救護知識進社區活動,到梅江區城北鎮白圍社區開展應急救護培訓……

市安委辦、市應急管理局組織開展安全宣傳進社區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來,我市積極開展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工作,對組織管理、風險評估、應急物資保障和預案編製與演練等方麵指標進行查漏補缺,對社區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板、防災減災文化長廊、應急避難場所、微型消防站等相關硬件設施不斷完善,提升社區防災減災工作水平。截至目前,我市共成功創建國家級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村)51個。
注重創新形式 打造多種載體宣傳平台
亚博ap 萬達消防體驗驛站,記者看到不少家長和小朋友在消防講解員的帶領下,“零距離”體驗了119報警訓練、VR模擬滅火、火災隱患排查等消防科目,豐富的“消防安全知識大禮包”讓大家直呼過癮、“漲知識”。 “這裏有消防員叔叔介紹,有滅火器,而且有模擬體驗,還有VR,很有趣。”“我學到了在不同的場景滅火,要用不同的滅火器。”前來參觀的學生說。
為進一步提升消防宣傳的趣味性和實效性,我市消防部門開辟了多個消防主題餐廳、消防體驗驛站等消防體驗場館,有效拓寬社區居民接受消防安全宣傳和風險教育的途徑。
做好防災減災工作,防範是關鍵,宣傳教育是前提。除了開啟“全麵體驗”模式外,我市還著力將安全元素充分融入社區公園、廣場等,廣泛開展體驗式安全教育活動。2022年9月,梅縣區首個區級應急文化主題公園在梅縣區大沙河親水公園建成,注入新元素的大沙河親水公園成為梅縣區學習應急安全知識的打卡新地標。利用親水公園原有綠化景觀,科學規劃,梅縣區應急管理局將應急文化知識自然融入公園整體環境,打造集城市觀景、休閑娛樂、安全文化宣傳、特色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應急文化主題教育基地,讓市民在休閑健身中就能切身感受和體驗,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提高應急能力。在安全體驗區,市民陳女士正引導孩子認識安全標識,她說:“我覺得挺不錯的,帶孩子逛公園的同時還學到了知識。”
如今,走進我市各個社區,在社區門口的宣傳欄上、小區主要出入口、樓道都能看到醒目的防災減災、應急知識宣傳海報,電梯裏的電子屏都會定時播放緊急逃生宣教視頻,形成強大的宣傳聲勢的同時,也讓社區居民有更多機會與安全知識親密“邂逅”,不斷增強居民安全防範意識,也為和諧平安社區的建設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