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生產係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夯實工貿行業安全生產基礎,堅決遏製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按照《廣東省工貿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梅州市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總體要求,市應急管理局結合工作實際製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通過三年治本攻堅,圍繞安全生產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進一步夯實工貿行業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努力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2024年底前基本消除已排查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存量。2025年底前基本形成自主管理、持續改進的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係,有效遏製重大事故隱患增量。2026年底前形成動態清零、閉環管理的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常態化機製,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大幅提升,重大安全風險得到有效防控,工貿行業較大生產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範,牢牢守住不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底線,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安全生產源頭治理工程
1.嚴格安全設施“三同時”管理。督促工貿企業依法落實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要求,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對於新、改、擴建金屬冶煉建設項目,要嚴格落實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對於《冶金企業和有色金屬企業安全生產規定》實施之後新建成但未進行設計審查的,依法實施行政處罰,並督促企業委托有資質的設計單位對安全設施設計進行診斷並整改。
2.淘汰落後工藝設備。根據國家更新的工貿行業淘汰落後安全生產工藝技術設備目錄,嚴格落實在用工藝設備改造和淘汰要求。
(二)實施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工程
3.建立重大事故隱患自查自改常態化機製。督促工貿企業嚴格按照《工貿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全麵開展排查整改,主要負責人每季度至少帶隊檢查1次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情況(金屬冶煉企業至少每月1次)。推動工貿企業建立員工報告隱患獎勵製度,完善全員自主排查隱患常態化機製。
4.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行動。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堅持“小切口、抓關鍵”,突出金屬冶煉、粉塵涉爆、涉氨製冷、鋰電池等高風險領域,高溫熔融金屬、煤氣、噴塗等高風險場所,有限空間、易燃易爆場所動火、危化品使用、筒倉清庫、檢維修等高風險作業,明確2024年在鋼鐵企業、涉粉作業30人以上木粉塵企業、涉粉作業10人以上金屬粉塵企業、液氨製冷企業、涉硫化氫和一氧化碳等中毒風險有限空間作業企業和噴塗作業企業,明確2025年在金屬冶煉除鋼鐵外企業、涉粉作業10人以上木粉塵企業、涉粉作業3人以上金屬粉塵企業、鋰電池等企業,明確2026年在涉粉作業10人以下木粉塵企業、涉粉作業3人以下金屬粉塵企業、危化品使用等企業,持續開展精準整治重點企業重大事故隱患,確保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
5.加大典型事故警示教育力度。各縣(市、區)應急管理局要強化事故警示震懾作用,深入剖析每一起工貿行業事故教訓,及時發布警示信息或事故通報,向各鄉鎮(街道)和有關企業推送。市應急管理局對發生工貿行業較大或典型事故的縣(市、區)組織執法小分隊開展明查暗訪和幫扶指導。
(三)實施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係提質增效工程
6.提升企業標準化創建質量。統籌推動、積極引導工貿企業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係,加大力度推進三級企業創建,強化定級組織單位管理,嚴格創建、評審、抽查、撤銷全流程管控,實施重大事故隱患“一票否決”。突出消除誘發事故的風險因素,簡化小微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的要求和流程,大力推動小微企業安全管理規範化。2025年底前在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等行業上分行業分等級選樹一批安全生產標準化標杆企業。
7.實施標準化聯合激勵政策。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將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情況作為差異化監管執法的重要依據,落實標準化達標創建聯合激勵政策,對達標企業減少安全執法檢查頻次、優先複產驗收,符合相關條件的實施工傷保險費率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費率下浮、信貸信用等級上浮等激勵政策,增強企業自主安全管理的內生動力。
(四)實施本質安全提升工程
8.加快推進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數字化轉型。在鋼鐵、粉塵涉爆企業全麵推廣應用安全風險監測預警係統,督促指導相關企業按照有關指引和規範完成內部安全生產數字化改造工作。2024年底前實現豐順縣東方連鑄有限公司、豐順縣鴻寶實業有限公司、豐順縣農械連鑄廠、豐順永順連鑄廠等4家鋼鐵企業以及所有涉粉作業30人以上金屬粉塵、木粉塵企業接入係統。2025年底前實現全市涉粉作業10人以上金屬粉塵企業以及各縣(市、區)、梅州高新區確定的重點粉塵涉爆企業接入係統。2026年底前實現工貿企業基礎信息、分級分類、監測預警、執法檢查、隱患整改的全鏈條閉環管理,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能力顯著增強。
9.推廣先進技術裝備應用。聚焦重大安全風險,加大安全生產科技項目攻關力度,大力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降低高危場所和崗位現場作業風險。加快推廣鋼鐵企業高風險區域機器人巡檢,粉塵涉爆企業采取自動打磨拋光、濕法除塵等“減人降塵”措施,有限空間作業企業采用掛牌上鎖、物理隔離、改進工藝等技術措施,從源頭上管控重大安全風險。
10.發揮示範企業“排頭兵”表率作用。鼓勵和引導工貿重點行業領域企業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創新示範活動,大力開展安全管理標準化、高危崗位自動化、安全信息數字化、監測預警智能化的“四化”建設,在安全管理體係創新、先進技術裝備應用、安全數字化轉型等方麵鼓勵梅州伊利冷凍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廣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梅州卷煙廠等一二級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發布優秀實踐案例,給全市企業做標杆。鼓勵在鋼鐵、粉塵涉爆、液氨製冷和有限空間重點企業實施主要負責人向各縣(市、區)應急管理部門報告年度安全生產述職情況。
(五)實施企業從業人員素質能力提升工程
11.強化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教育培訓。按照分級屬地原則,三年內完成工貿重點行業領域企業主要負責人專題安全教育培訓。根據國家統一部署,采取“中央黨校主課堂+各地分課堂”同步的模式,重點推進金屬冶煉企業主要負責人集中培訓。各縣(市、區)應急管理部門要結合實際,組織金屬冶煉、粉塵涉爆、涉氨製冷、有限空間作業等重點行業領域企業主要負責人參加安全教育培訓。同時要按國家和省應急管理部門的要求,組織機械製造行業重點企業安全生產分管負責人、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和班組長參加工傷預防能力培訓。
12.提升企業從業人員安全素質能力。推動工貿企業將本行業領域重大安全風險辨識管控、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要求列為安全教育培訓的重點內容,強化全員安全教育培訓。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聚焦從業人員疏散逃生避險意識能力提升,每年至少組織1次工貿重點行業領域疏散逃生演練現場觀摩活動,推動工貿企業每年至少開展1次疏散逃生演練,金屬冶煉、勞動密集型及“廠中廠”等類型企業至少每半年開展1次疏散逃生演練。
13.加強特種作業人員管理。依托“互聯網+特種作業人員綜合管理服務”係統或省級係統,持續加強線上線下監管,推動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督促生產經營單位嚴格電氣焊作業等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嚴格遵守生產安全操作規程。
(六)實施安全監管執法效能提升工程
14.開展工貿行業安全生產精準執法行動。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結合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動態清零行動,製定年度執法計劃,突出高風險行業領域,分級確定重點檢查企業名單,聚焦重大事故隱患深入推進精準執法,對其他工貿企業實行“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抽查。要綜合運用“四不兩直”、明查暗訪、異地交叉檢查等方式,深入推進精準執法,集中掛牌、公布、曝光、處理一批重大事故隱患,對企業主要負責人不依法履職的,依法嚴格采取“一案雙罰”措施。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定期上報安全監管執法案例。加大“互聯網+執法”推廣應用力度,推動現場執法和線上巡查有機結合。
15.持續推進工貿行業安全生產重點地區幫扶行動。市應急管理局綜合分析評估各級治本攻堅工作推進情況,結合工貿行業事故總量、監管力量等因素,每年確定1-2個重點地區組織開展治本攻堅幫扶指導。各縣(市、區)應急管理部門組織對重點企業開展有限空間作業專家指導服務,大力推進有限空間作業監護人負責製。
16.提升工貿行業安全監管執法隊伍專業能力。建立行業監管股室和執法股室相互配合、協同高效的工作機製,圍繞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開展執法檢查。市、縣級應急管理部門每年分級組織對轄區內所有工貿監管執法人員開展培訓,加快補齊一線監管執法人員專業短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製定實施方案,明確治本攻堅年度目標、任務分工和保障措施,建立信息彙總、動態研判、晾曬通報、督導檢查等機製,加大督促推進力度。配齊配強工貿行業安全監管執法力量,強化行業專家、技術服務機構支撐,提高排查整治專業性。
(二)堅持標本兼治。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強化源頭治理、係統治理,既通過集中治理攻堅,查大問題、除大隱患、防大事故,又通過落實一批“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治本之策,從根本上補齊工貿安全短板弱項,解決難點堵點問題。
(三)推動群防群治。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結合工貿企業量大麵廣的實際情況,推動完善安全治理社會化機製,充分發動社會公眾和從業人員利用“安全生產舉報係統”和微信小程序等多種渠道舉報重大事故隱患,發揮專職安全員和鄉鎮(街道)基層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作用,共同做好非重點企業一般性檢查、安全宣傳等工作,推動監管服務向基層末梢延伸。
(四)強化輿論宣傳。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建立工貿行業治本攻堅典型經驗推廣機製,定期發布一批機製辦法、管理創新、先進技術應用等方麵的經驗做法和實踐案例,以點帶麵、示範引領;定期曝光一批涉及工貿行業重大事故隱患違法行為的典型執法案例,強化警示震懾和教育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