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工作動態 短劇開新章,長樂揚美名,非遺有傳承——《一壺名叫江湖的酒》橫店開機
短劇開新章,長樂揚美名,非遺有傳承——《一壺名叫江湖的酒》橫店開機
來源:文旅中國、方誌梅州、這裏是客家、廣東長樂燒酒業   時間:2024-07-17 18:03:15   瀏覽:-
字號:

  7月14日上午,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所屬中傳環球(北京)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海南新語文化有限公司、萬卷千山影業(北京)有限公司、四川蜀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古裝室內劇《一壺名叫江湖的酒》在橫店影視城舉行開機儀式。鷗翎基金高級顧問朱青也一同參與了開機儀式。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和廣東客都文旅有限公司為本劇提供了大力協助。

圖片

  懷揣武俠夢的唐三開了一家“長樂酒館”,頗有俠氣風範的柳如煙,半醉半醒的傷心人上官芷若,純良憨厚的陳大力,身負使命的暗衛陸小白成了酒館的第一批合夥人。眾人以新穎的經營方式吸引了眾多的江湖人士齊聚於此,“臥龍遊記”“滴滴代喝”“外賣服務”等新奇的服務手法讓“長樂酒館”成了江湖網紅打卡地,也發生了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劇中的“長樂酒館”和“長樂燒”來自流傳於廣東省梅州市長樂縣的蒸餾酒傳統釀造工藝,長樂燒酒製作發源於晉,得名於宋神宗年代,被譽為南粵佳釀,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本片將在騰訊視頻播出。

圖片

  劇中的“長樂燒”酒是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特產,主要產於五華縣岐嶺鎮鳳凰村的長樂燒酒廠,是中國米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酒色清澈而透明,酒味釅淳綿甜,與廣西“全州湘山”“桂林三花”齊名,被譽為中國“小曲三傑”。1979年,長樂燒酒在全國第三屆評酒會上被評為全國優貢酒;1998年榮獲中國首屆食品博展會金獎;2015年獲頒“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展會100周年精品回顧展金獎”;2016年入選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24年榮獲“中華老字號”稱號。2013年,長樂燒酒製作工藝被列入廣東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4年,長樂燒酒製作工藝入選第三批廣東省工業遺產名單。

圖片

  五華縣舊稱長樂,“長樂燒酒”得名於公元1071年宋朝長樂縣之設置。長樂燒酒製作工藝發軔於晉,成熟於明,純青於今。明代五華各鄉已普遍采用糙米燜飯、小曲發酵、小盆蒸餾的技術釀製燒酒,但在眾多的燒酒品種中,仍數岐嶺長樂燒最為著名。清道光二十五年《長樂縣誌》記載:縣屬出產燒酒甚多,長樂燒著稱,岐嶺為最佳。民國《五華縣誌》記載:縣屬出產燒酒甚多,長樂燒,著稱於時。《五華縣誌》(1071—1985)記載:明末五華各鄉村就有釀造長樂燒酒,以岐嶺出產的最好。長樂燒酒具有“醇厚綿柔,舒適引口,回味怡暢,醉不上頭”的獨特風格,在廣東和港澳地區以及東南亞均享有盛名,素有“南國佳釀”之美稱,在明代萬曆年間便有“一滴沾唇滿口香,三杯入腹渾身泰”之譽。

圖片

  五華縣地處粵東丘陵地帶,北回歸線橫跨縣境南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水豐沛,夏秋溫熱多雨,冬季較短,開春較早,日照時間長,光能充足,地下水全靠降雨下滲積存而成,適合釀造長樂燒酒。長樂燒選用本地新鮮糙米為原料,采用自製特種餅曲為糖化發酵劑,以粵東名山玳瑁山下130米深的地下岩層的優質甘泉水釀製而成。

圖片

  從生產工藝而言,米香型白酒都是經過選米、浸米、蒸飯、攤飯、發酵、蒸餾、勾兌等步驟造出成品酒。時下雖然生產方式較以前發生了巨大變化,但釀造工藝本質上並沒有變化,長樂燒仍保持傳統的生產工藝︰粉碎驢推磨,製曲用腳踩,出窖抬大筐,降溫揚大鍁,用水人工挑,蒸酒燒土灶,測溫手觸摸,配料靠手握。長樂燒酒傳統製作工藝世代相襲,釀造經驗點滴積累,在曆代釀酒傳承人的艱苦努力下,長樂燒酒已名揚四海,這種製酒工藝雖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卻是我國製酒史上一份十分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產。

圖片

  長樂燒酒這一縷米香,就像是一條永不枯竭的江河,源頭在過去,流淌至今日,奔騰不息。在這一條堅守千年傳承的時間線上,一個個長樂燒釀酒匠人的腳步,清晰可見,步步堅定。從第一代釀酒人開始,到如今,長樂燒酒製作工藝的傳承已至第十一代。長樂燒釀酒匠人始終保持不變的初心和對品質匠心的追求,以世代傳承詮釋“做一行、愛一行;敬一行、精一行”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精髓。